<p class="ql-block"> 我经常念母亲,写母亲的故事,不代表父亲对我的影响就更少,就像我经常陪若禹,写和若禹的互动,不代表我对家和的爱少一分。其实,恰恰是父亲和家和带给我的压力更小。</p><p class="ql-block"> 姐姐们都说父母偏爱我,学了心理学才知道,我们最初的竞争对象就是兄弟姐妹,而一个孩子在家中的出生顺序,也决定了孩子对原生家庭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没见过年轻时的父亲,只听说年轻的父亲操起扁担就要打人的,而父亲不要说打我,做做样子都不曾有过。母亲对我的保护,就是护犊子,没办法,母亲不见得就是爱我一个,只是姐姐们大了,她只能护我,而且这个“护我”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或许我是她最后的希望,也是她最后的救赎。而我作为父母的第四个女儿,来到这个世上并没有给父母带来惊喜,幸好二姐争气,给家中添了三个男丁。我的生存处境有多尴尬,只有我自己知道。意识上我并未觉得自己做了什么,而潜意识中为了成为那个备受关注的孩子,天知道我有多懂事。</p><p class="ql-block"> 做了这么长的铺垫,正式进入主题,写写我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不爱父亲,因为根本感受不到父亲的爱。说中国男人都是有叙情障碍的是其一,更重要的是父亲深受封建思想影响,重男轻女的习俗让父亲很有压力,这份压力让父亲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母亲的伟大在于她为了孩子能对抗封建习俗,母亲极力鼓励女儿多读书。父亲对三个孙子的喜爱却是溢于言表的,我只见过父亲三次哭,模糊的印象中一次是母亲病重,一次是奶奶过世,另一次就是姐姐姐夫带着侄子们搬出了我们的家。</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长大一点后,就逐渐能理解父亲的爱了。记得有一次,我穿了一双新鞋在门前玩,因为刚下完雨,地面很湿,还有水洼,小孩子玩起来哪顾得这么多,鞋子弄湿了,我怕了母亲,只得偷偷地拿着鞋在灶上烤,我小心翼翼,却还是把鞋烧了,母亲气得要命,一直絮絮叨叨骂我,父亲就喊母亲不要再骂了,已经这样了就算了。这一次我感受到了父亲的温和和包容。父亲去世后,母亲还分享过一件我完全没印象的事了,别人家的鹅追着我戳我的脚,母亲生气赶走了鹅 ,人家还不高兴,母亲告诉父亲,父亲回应母亲怎么不砸死那只鹅,我家的孩子重要还是他家的鹅重要?听了母亲的诉说,我有些窃喜,父亲对孩子的爱就是这样,只在关键时刻显现。</p><p class="ql-block"> 我们姐妹最觉得父亲让我们骄傲的是父亲的颜值很高,高耸的鼻梁,整齐的牙齿,一脸正气,我三叔和蛮叔也是美男,可惜基因变异,我们姐妹总是遗憾要是长得像父亲多一点就好。</p><p class="ql-block"> 父亲有一本账本,什么事都要记上一笔,条理清晰;父亲有一本四角号码字典,靠着这本字典自学,他在当地同龄人中打上了有文化的标签;父亲有一本珍爱的《毛泽东选集》,没事就拿出来读一读;父亲的毛笔字写得不错,亲戚做酒席,总是邀请父亲做账房先生;父亲有一肚子故事,从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到岳母刺字,到半路杀出程咬金,到曾国藩家书,到江西才子解晋、刘凤诰对对联 ……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讲故事的时候,父亲的眼里有光。父亲一辈子热爱土地,春耕秋收,这样的收获来得直接,也简单快乐。</p><p class="ql-block"> 女儿出嫁后,父亲就经常盼女儿回家。女儿回家了,第一句话就是“妈呢?”父亲老了后,对出嫁的女儿开始变得客气,那一刻,才真正理解父亲的爱是一座冷火山,而我们也习惯用这样的方式相处。</p><p class="ql-block"> 父亲对我的认可一直来自母亲的转述,正是因为有了父母的认可,那份自信和坦诚才会刻在我骨子里。尤其是父亲去世后,母亲会和我说说从前的故事,让我对父亲有了一些新的认知。关于父亲的血性,父亲的隐忍,我都懂。爱一直都在,暗河涌动,而我们需要用心倾听。</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讨父亲的钱,会哄着父亲说长大了要如何给他一万倍的回报,真是太不要脸了。父亲在我还没有来得及成熟的时候,就走了,这成了我永远的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