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就听说这句歌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上老鸹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月12号,我们威海旅游团来到山西洪洞县城北大槐树景区。是游览,还是寻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是不是我的祖根呢?我带着疑问走进景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西洪洞大槐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的见证者,也是中华民族很多姓氏的祖籍根之所在。洪洞大槐树是全国唯一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民祭圣地,拥有风景文化景点,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和根祖文化广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山西省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树之一,也是山西省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名录的珍贵树木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素有"千年槐树”之称。是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景区,映入眼帘的是根字影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字影壁是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标志性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书“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根字两边的“饮水”、“思源”四个篆体大字,原字没有三点水,是有寓意的。其一在篆体结构中原来的原和源头的源是没有区别的,其二代表原始的、始祖的,不忘祖宗功德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看这个“根”字写得特别形象,艺术地展现了历史上大移民的寓意:你来看这个根字,最后一笔一撇一捺,它给连起来合成一体,这效果特别像一个人迈步行走的那只脚。而木字旁遮住那一竖,单看大字儿,它是不是像我们一直高昂着头,甩开两只胳膊大步行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客把这个特点非常形象的比喻成了600年前,我们的祖辈他们从这里走出,久久不愿落下的沉重步伐,以及各地游客就像大家回到老家纷至沓来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末明出时,战争四起,黄河决堤,天灾不断。中原地区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很多都四处流亡,跑到了以太行山为屏障的山西来避难。据当时记载河南、河北每个省的人口仅仅还有180多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朱元璋上位时,他面对的就是百废待兴的画面,很多土地没有人去耕种。为了均衡人口,朱元璋就选在山西人多地方,在大槐树下办理移民手续。在这棵大槐树下,前前后后有160多万人移到了18个省,500多个县。有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很多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经50年的移民,又经过了600多年的辗转迁徏,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西洪洞大槐树当时是最大的一个移民登记点。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那些人心目中故乡的标志和思亲之情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波一波的迁移,移民故土难离,有的人包把泥土,有的人揣块石头,有的人折下槐树枝,还有的在大槐树下刻下自己的姓名……他们一步一回首,含泪告别亲人,再回头望大槐树上的老鸹窝。故而,大槐树老鸹窝被称作移民后裔的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带着不舍之情离开家,离开了大槐树,来到新的地方?移民们把带来的土洒在屋前,把石头摆在窗台上,把古槐枝栽在院里精心的培植着……他们每天看着石头,踩着土,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和小槐树一起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渐渐地大槐树就是故乡最深的烙印。故乡在心,老家在远方,虽然这也有槐树陪伴,但乡愁,洪洞大槐树成了永远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槐树拥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明代朱熹在这里曾经举行过文学讲座,宋代苏轼也曾在这里写过诗。这里还是晋城的著名文化景点,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和社会各界人知名人士寻根祭祖,挥毫泼墨,提词留言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百多年来,洪洞大槐树被赋予神性,回乡祭祖的大槐树后裔络绎不绝,丰富了大移民的故事和悠久的祭祖传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洪洞大槐树赢得了"天下故乡,华人老家”的美誉。一棵古槐树写满各民族的家谱,述说着大中华的家族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不但是寻根祭祖的圣地,还是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介绍这就是第一代大槐树的根,它的根部已经涂了很多防腐漆,对不同处破损的地方都连接起来。这千年的槐根,盘枝交错之间回转千肠,奇特的造型罕见至极,令人浮想联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重新打磨出来的新塑大槐树,它的身围差不多七个人连手才能抱合。这棵新塑大槐树颇有当年第一代槐树的风采。据说当时的移民告别故土时,都会借古槐树来表达自己思乡之愁,好像只要古槐树屹立不倒,故乡之情就永远存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边是由古大槐树滋生的二代槐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二代槐树同根滋生的三代槐树距今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做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件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出移民都是强制性的,为了防止人们中途逃回,每一次出发前,官差都会在每个人的小脚趾甲盖儿上划一刀,留作一个记号,逃跑了也容易抓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迁移时,官差为了防止百姓逃跑,就把他们的手都绑起来了。在押运期间想要上厕所,必须请官差解开手中的绳子。长时间的路途行走,老百姓就直接说解手,官差也就明白是什么意思,移民的将习惯代代传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难以去复原当时的场景,也难以体会移民们对未来多么的迷茫。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去往远方的过程中,前后两个同乡一定会一路相互照顾。到了目的地,会成为患难与共的好朋友。所以在洪洞这个地方,他们称呼好朋友叫联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如果你的地方,凡是小脚趾甲盖是两半的;喜欢用解手这个词、喜欢背手这个动作、爱称朋友为联手的,那你的祖上一定是洪洞大槐树迁出去的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听到导游说:小脚趾盖两半儿的……我一下就笑了。老伴儿忙问你咋得了?我说:我找到根啦,我就是大槐树下的子孙!老伴儿莫名其妙地看着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刚上学那年,妈妈给我买了双新袜子,我拿起剪刀,第一次自己剪脚趾甲,剪到小脚趾时,手被趾甲划了一下,我忙喊:妈妈不好,我的小脚盖坏了,两半啦?妈妈过来看了看说:这不是坏了,和你爸一样,这是遗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几年,侄女颖超有一天问我:老姑,我的小脚趾盖和别的品趾甲不一样,中间有条缝,我爸和我哥的也这样,你的是吗?我说:是呀,这是咱家的祖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没有想到在洪洞大槐树下,我找到了我家族的祖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传说中是移民时是官差用刀给移民小脚趾盖划两半,这是故事,但是小脚趾甲中间有条缝是真实的。小脚趾甲的特殊,不只是我家,全国各地大有人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祖爷虽在山东,但我们的根却在这里。于是我急忙的走进了祭祖堂寻找李氏的先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祭祖堂内周围墙上,供奉着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密密麻麻。据说这是移民涉及的姓氏,这里也成了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天下民祭第一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凝视着先祖的排位,我非常欣慰。在这里能寻到自己的祖先,寻到自己的根脉,寻到自己的血源之魂。我的先祖叫李利贞,76岁的我在这里第一次代表我们家族,敬拜先祖,祈佑平安顺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祭祖堂出来,眼前的画面好让我感动,前面一位坐轮椅的老者,后面是老师带着一群小朋友,我立马抢拍下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伸出拇指,走上前和老人打个招呼:你真棒!这是来自山东即墨的老汉,88岁的他是1956年入伍的老兵。今天由女儿推着,千里迢迢,前来寻根祭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远处的老师们带着学生,来这里进行研学实践教育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位老辈,一群最年少的一辈,完美的画面彰显着家国情槐,感恩祖先的精神泉涌永远丰润和不竭,将家国文化的凝聚与升华!诠释了民族和国家在当今世界立于不败之地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