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的《拾穗者》——黎虹沉思录之八

殷华

<p class="ql-block">今天是父亲节,献上老人家的作品“米勒的《拾穗者》”以示对逝去父亲们的深切缅怀,也祝福所有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  米勒的《拾穗者》,是一幅享誉世界画坛的名作。 金秋辽阔的田野里,空气宁静而温馨。三个身着布衣,腰系袋子的农妇、此刻正忙于聚精会神地捡拾收割后地里残留的麦穗。中间一个头戴旧红帽的农妇刚刚弯腰右手落地的同时, 右邻一个背着左手的农妇恰好右手轻起,而左邻那个年老的农妇呢,由于劳累不堪,腰酸腿痛,只好勉强站立起来,低头曲背,用一只捏着穗子的手,用力支撑着膝盖,无奈地稍微喘一口气。从人物造型来看,三个农妇的动作既统一又有所变化, 潜在着一种协调起伏的律动感。她们的脸庞虽然遮掩着,但那挣扎于饥饿线上的痛楚表情依稀可辨。画面上,一片金黄的田野在阳光照耀下,色调浑厚凝重,呈现出一种热烈温馨的情韵,给人以丰收盈盈之感。然而细看远处那堆积如山的麦垛, 却都是地主不劳而获的财富。如此眩目的背景衬托出来的,分明是拾穗农妇的斑斑血泪和痛苦呻吟。从优美的画面构图来看,错落有致,匀称和谐,犹如一首涂满郁悒色调的抒情诗。 《拾穗者》和《播种》、《晚钟》、《扶锄的人》一样,它刻 画的不单是当时法国农民的典型,也是画家命运的自我写生。</p><p class="ql-block"> 从小在饥寒交迫中苦熬出来的米勒,对乡土、对乡亲、对 土地、对劳动怀有浓烈的深情。这是他笔下取之不尽的题材, 也是他一生绘画的坚实基础。年轻时代,他曾捎着一个彩色的 梦先后两次到过巴黎,期望由此步人艺术之宫。然而被权贵们 垄断的艺术沙龙却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农民画家嗤之以鼻,百般 嘲讽。在贫病交困中,他的爱妻病卧在那间破旧的小屋里,终于噙满泪水撤手人寰。</p><p class="ql-block"> 孤独的画家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更不因此而屈膝任命。 在喧器红尘中,他紧紧擎住现实主义的画笔,毅然回到故乡巴比松,在大地母亲怀抱里开始了勤奋的绘画耕耘。贫困而美丽的故乡塑造了他质朴、坚毅的性格,善良而勤劳的乡亲孕育了他朴实无华的绘画风格。从春夏到秋冬,他总是一边劳动一边作画,然而,他始终无法摆脱家贫如洗的厄运!无可奈何中, 他常常亲手自制木炭条作画,甚至窘困到仅有一块画布,只好画了又涂,涂了又画,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更不知涂去了多 少传世精品!</p><p class="ql-block"> 我钟爱米勒情真意浓、朴实无华的作品,我敬仰米勒贫贱不移、眷乡恋土的情怀。在我心中,米勒和德拉克洛瓦、库尔贝、罗丹一样,永远是矗立于世界画坛的一座丰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