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柝如何做一名好父亲

海上生明月

<p class="ql-block">生而为人,年长志于学,继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初为人父;“人父”可谓一则人伦,一则责任。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体会世间最温馨的情愫、践行社会赋予的神圣使命,乃人生幸事。</p><p class="ql-block">全身心体验,父子天性亘古不变的永恒课题,丰富完善自我的人性人格,感悟天道自然的传承延续,父亲这一称谓让人好自豪。</p><p class="ql-block">《社会学原理》讲,家庭做为社会的子细胞,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制度和群体形式,担负着培养社会个体的重要功能。而作为家庭的承担者――父亲来讲,教育好子女,秉持好家风传承,是人一生的修为,做好此凡功课功莫大焉。</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父亲,最大的乐趣,就是有生之年,能有效运用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启发教育子女,使孩子的心智一步步趋向成熟,在家庭这级社会组织里,最科学地完成孩子的社会化。</p><p class="ql-block">一名父亲胜过多位老师,父亲是孩子在人生旅途中接触的第一个男性形象。他肩负着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世界、自我、社会的责任。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有大格局,孩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才能为家庭的繁衍兴旺积蓄力量。</p><p class="ql-block">写文此处,笔者情不自禁想起了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傅雷,以及他享名天下的《傅雷家书》。该书是傅雷儿子傅聪留学波兰期间,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的信件节选集。</p><p class="ql-block">此书今日读来,仍能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傅雷先生的文人风骨,和他爱子情深的拳拳之心。通篇全书傅雷先生对儿子的诸多教诲,时至今日,对时下世人仍有启发和借鉴意义。</p><p class="ql-block">傅雷先生在书信中善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勇于承认错误,他从自身的经历中悟出经验、教训,在书信中谆谆教诲,再传给该子。</p><p class="ql-block">他和儿子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修养,甚至还帮儿子纠正错别字,使得广大读者在学习其教子方略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傅雷先生细致入微,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在生活中悄无声息得真情流露。</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称职的父亲,须在子女成长的关键性节点上,未雨绸缪,全力以赴,进而有力引导孩子成长,陪伴孩子度过其人生诸多的第一次,带领孩子到达一个愉悦、理智的精神境界。</p><p class="ql-block">世界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主人公维特的悲情故事让人扼腕,他的不幸很大原因是生错了时代,但如果是父母健在,尤其是那位“较富裕中产阶级的父亲”能给予维特耳提面命殷切教诲的话,维特或许就不会苦于在面对人生“诸多第一次”时,慌乱无知,濒临崩溃而选择死亡了。</p><p class="ql-block">我们都知道青春仿若是白驹过隙,一闪而过。父亲就是要引导教育好孩子如何去辨识,把握住那份真实的存在,在花骨朵般,生命微小的“打开”面前,还没合上时,把正能量灌注进去,浇铸成功,塑造一个阳光上进的芳华少年。</p><p class="ql-block">四年、五年对于大多数人说,他是岁月的延续,是过日子,可对于莘莘学子,青春少年来说,它就是一生。可见更好地把控当下,助力成才,对于成就一个好孩子来说,也就显的尤为重要。</p><p class="ql-block">等待是一个非常优雅的中性词,它反映了主体的淡定与从容,但人立于世,唯两件事概莫能等,一则尽孝、一则教育子女。</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