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用最初的心思,始终坚持追求卓越的品质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能最终走得更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学期我以《花婆婆》这本绘本故事叙述我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这本绘本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本书以倒叙的形式讲述了花婆婆一生从小到大,完成三个心愿:第一个是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察人生百态,这是体验多样的生活。第二个是在海边居住,过诗意生活,这是感受身边的生活。第三个是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好的事,这是创造美好的生活。最终传播美好和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花婆婆执着于传播美丽的事,她选择用种花来装点世界,而我们用言行以及知识在传递美好,其实我们何尝不是“花婆婆”呢……</p> <p class="ql-block"> 回想起十年前进入阶梯这个大家庭,培训时郭老师说这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小学,这所小学要塑造的是具有自己独立思想、具有阅读力的卓然少年。她以一己之力像花婆婆一样将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交到了我们这群“花婆婆”手里……</p> <p class="ql-block"> 于是,进入阶梯的“花婆婆”们就开启了我们的三件事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转变传统功利式教育观念</p><p class="ql-block"> 传统功利式教育观念基本特征是以传授为中心,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学生养成了只能在老师和家长指定的条条框框内运行,不敢怠慢。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体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读《儿童发展心理学》《适于脑的教学》《人是如何学习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教育的目的》《园丁与木匠》《动机与人格》……等等还有我想不起来名字的关于教育教学的书籍。读有关孩子心理成长、学习、纪律等方面的书籍,根据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让孩子在不同年龄得到不同的发展。读《新课标》,紧紧围绕新课标,通过大量的学习及课堂实践慢慢改变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求活、求新、求异、学会动手、学会探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让南明教育观根植于大脑</p><p class="ql-block"> 走进阶梯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南明教育及课程设置,从课程中改变教学观念。通过反复学习、教研、实践,让课程根植于我们的大脑,自然而然施于孩子,让孩子在丰富的课程滋润下过完整的教育生活。</p> <p class="ql-block"> 十年的时间,赵校长带着我们一次次共读、学习、邀请专家培训,各科组长带领我们课前教研、磨课、公开课示范、课后总结研讨,基本完成了前两件事,第三件事我们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三、用行动让阶梯变得更美好</p><p class="ql-block"> 这一学期的我拥有了向阳花这群小种子。</p> <p class="ql-block"> 经常有老师这么说“你教了这么多年一二年级,不用备课闭着眼就能很轻松地讲课了。”而我必须要求自己要常走常新,每次同样的知识点,必须有不同的创新思路带给孩子们。因为社会在发展,孩子的观念也在跟着时代进步,我们的课程永远不能停滞不前。</p><p class="ql-block"> 又重新把年年读的《玩游戏 学数学》拿出来再反复读、反复琢磨、年级组研讨,在每一个单元如何阐释“儿童头脑中的已有观念具有怎样的发展水平?与已有观念对应的日常概念具有怎样的特征?已有观念可能与哪些问题产生认知冲突?如何解决这些可能的认知冲突?认知冲突解决后,孩子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与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浪漫感知如何在课堂上实施?精确练习做哪些调整?综合训练如何进行?把这些做成自己这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一一实践、反馈、打包存档,不足的地方批注改进。</p><p class="ql-block"> 当然在教学之余,更不能失去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个好奇心,不能细读一本本书,就天天耳磨听樊登讲书,不断地给自己的大脑补给书的营养。</p> <p class="ql-block"> 建构的过程总会用时很长。课堂上结合棋子游戏学习平均分(浪漫),并思考在平均分中,哪个数字拥有最多的平均分配的可能性?哪些数字只能进行一种平均分?最后达成共识。</p><p class="ql-block">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通过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描述自己的“动作过程”,随着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从而初步建构生成了除法观念。为了促使除法观念在孩子大脑中更加灵活。继续理解除法的本质含义,用不同的运算表示每种平均分的过程,并完成烟花图、平均分含义等作品(精确)。孩子们可以想到加法的运算(集合的合并),减法的运算(集合的拆分),乘法的运算(几的几倍),以及用平均分的含义语言描述。使孩子们的思维打开,逐步形成各种运算之间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一二年级的课堂更多注重的是动手操作和语言描述</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还更多的把课堂交给孩子,让孩子们创编情境故事,自己设计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思考其内在的数量关系才能确保自己的故事问题是成立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是愿意去挑战的,并为自己设计的情境故事感到骄傲。</p><p class="ql-block"> 课堂对话时会先设置大问题,对孩子们思考不断地追问,让每个孩子打开嘴巴提出质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一次次追问中让孩子慢慢学会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部分作品欣赏</p> <p class="ql-block"> 本学期我新加入了单元思维导图的梳理,每一单元开始都会有意识的带着孩子把每一个知识点记录下来,最后单元结束再带着孩子们总结梳理。一开始只有30%的孩子会理解并自己完成,慢慢的50%,80%能够完成,直到最后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达到100%。</p><p class="ql-block"> 下边是每个单元孩子的作品欣赏——</p> <p class="ql-block"> 下边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单元的建构视频、照片、作品的收集整理——</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每个孩子都准备好了自己需要讲解的内容,我会一一帮他们录制“小小讲师”的视频,给孩子们二年级成长的路上留下足迹。</p> <p class="ql-block"> 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明确了方向,就可以带孩子一直走在数学建构学习、发散思维的路上,不是不考虑考试的问题,而是不把考试当做唯一的目标,是要将素质与应试兼顾起来,将浪漫与精确兼顾起来,将深入与广博兼顾起来,将创造与效率兼顾起来,将长期主义与短期主义兼顾起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人强,不如团队强,正是因为我们有“花婆婆”这似狼般的团队,我们才会越走越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