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与思考

张友华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到鳌洲书院听作家陈桂棣先生讲座《文学与生活的对话》,先生方言很重,我听得不是很清楚,但有三点让我特别感动的地方。第一,先生八十一岁了,坐在台上气场仍然很强大;第二,先生在讲自己的创作经历时,不时提到他的爱人“春桃”,夫妻志同道合,情深意切;第三,先生写作主攻报告文学,敢于说实话,能替百姓发声。他的创作观点是关注时代痛点热点,用文学记录生活。先生说到有出息的写作者不应该让自己的作品只是个人情感的一种宣泄,小情调,小情绪,小感受,与伟大的时代不合拍,而应该积极回应时代的召唤,让自己的作品成为“大主题、大视野、大境界、大手笔”之作;只有站在一个关切时代的制高点上,你的作品才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并让群众喜闻乐见。先生的代表作有《悲剧的诞生》《淮河的警告》《中国农民调查》。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和当代文学奖。</p><p class="ql-block"> 我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虽然我的才华距一个文学创作者有很遥远的距离,但是这样的熏陶能让我的内心更滋养,让我的视野更宽阔。回到家,我和若禹分享了今天的讲座带给我的收获,我也希望和我的孩子有更多话题,我跟若禹说妈妈分享优秀的人物,并不是说我们非得成为他人,而是我们应该去感受更高境界人物的思想,不局限自己的认知。今天是我和他分享,以后就是他和我分享,他带我看世界。</p><p class="ql-block"> 晚上我们母子到天虹商场逛,在一家小店一起喝咖啡,讨论了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职业兴趣测评,若禹适合从事艺术工作,我建议若禹学习环境设计,他也很认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若禹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他也没有做好准备外出读书,就去卫校读了中医康复专业,但是若禹并不喜欢这个专业,我也尊重他的想法。如今,若禹各方面的认知有了提升,情绪也很稳定,我通过学习,也调整了自己。相信自己,相信孩子,放平心态,总是会有办法。</p><p class="ql-block"> 这段时间,我和若禹也讨论了读大学的意义和社会实践的意义,讨论了如何立志,讨论了什么是梦想,什么是使命,我们也探讨了多维度的职业路径。我的想法还是多了一点,若禹会听,会表达认同与否,但主动思考较少,或者说是表达较少。很多事情还需要孩子自己去经历,去体会,我只有在远远的背后祝福他。</p><p class="ql-block"> 家和今天在学校,手指被门夹伤了,他打电话给我时,我听到他说话明显有点哭腔,当时我的心好疼,马上赶到学校,老师说没有伤到骨头,已在受伤处喷了云南白药,可以不用接回去。一个人一旦做了父亲或母亲,就不可能只是为自己而活,虽然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情感与血脉的连接,让我们此生都会因为对方的开心而开心,对方的难过而难过。我的内心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强大,或许比我想象的还要强大,继续锤炼自己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