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向柳青学习,向柳青致敬</p><p class="ql-block">——在长安区纪念柳青逝世四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p><p class="ql-block"> 文/董颖夫</p><p class="ql-block"> 今天,2023年6月13日,是伟大的人民作家柳青逝世四十五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长安区举行缅怀纪念柳青活动,举办“传承柳青创作精神,推动文化自信自强,续写新时代创业史”为主题的座谈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p><p class="ql-block">柳青1952年来长安,他是一位作家,是要深入生活,进行文学创作的他深知作家要以作品立身,这是一位有作为的作家,时刻都不能忘记,时刻为文学事业奋斗,为文学事业献身的责任担当。</p><p class="ql-block">柳青在长安深入生活,扎根沃土十四年,和长安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一心为群众着想,为党的事业着想。也使他在生活和工作中获得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生活积累。他常告诉后来人,作家要进三个学校:“生活的学校,政治的学校,艺术的学校”,他把生活的学校放在第一位,他庄严的提出“和人民一道前进的宗旨使命”,他还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六十年一个单元”,“只有为文学卖命的人,才能干这一行”,“要写革命文,先做革命人”……柳青为之践行的这些文学创作理念文艺观指导了他,也成就了他,形成了柳青的创作精神。</p><p class="ql-block">著名作家陈忠实在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成立时发表了“柳青创造了一个高峰”的著名演说,他说:“柳青在农村题材这个领域里创造了一个高峰,艺术的高峰,思想的高峰,至今依然为文坛所敬重。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感受,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史家共同的一种看法。大家习惯用一种最简单的话来概括文革前十七年的文学,说“三红一创”是十七年文学的代表作。《红岩》是写国民党监狱中革命烈士斗争的故事,《红旗谱》是写现代革命历史题材的,还有一个《红日》是写战争题材的,唯一一部能进入这个民间和专家形成共识所概括的“三红一创”的乡材题材的长篇小说,就是柳青的《创业史》。《创业史》是陕西作家柳青在长安的秦岭山下完成的,它的艺术成就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意义,而是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高度的标志。所以,研究这个作家,不仅仅是对柳青研究有意义,也不仅仅是对陕西今天和未来的文学发展有意义,而且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有很重大的意义。我们起码可以看到,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文艺思想和文艺政策受极左思潮影响那种艰难的环境里,柳青如何以超凡出众之思想深度和艺术功力,完成了一次艺术高峰的创造。这是同代人努力在做而没有做到的,柳青做到了。我们研究他,就是研究十七年文学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伟大的作家,处在不像今天改革开放时期的文艺政策和创作环境下,进行了怎样艰难而勇敢的艺术突围,完成一个文学高峰的创造,我们从中学习和吸取对今天和未来有益的东西。”</p><p class="ql-block">陈忠实对柳青的论述十分经典“高峰说”由此产生,我们完全赞成拥护。</p><p class="ql-block">柳青创造的意义是十分深远和巨大的,著名评论家、原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何西来曾著文说:在陕西有一个“柳青流派”,这个流派以获得茅奖的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作家的代表作为支撑,都是具有柳青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都是受柳青影响的一代作家。</p><p class="ql-block">路遥称柳青为他的“导师和教父”。陈忠实把《创业史》先后买过九本,进行精读。贾平凹学柳青坚持写农村题材,并在柳青墓前号召“在柳青墓前吹响陕西文学的集结号”。陈彦学柳青坚持现实主义文学道路,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去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他们都从柳青的创作精神中获得营养而获得成功,柳青是“柳青流派”的开山鼻祖,是掌门人,是领航先行者。</p><p class="ql-block">何西来为柳青题词“三秦师表,一代文宗”,著名学者严家炎为柳青题词“人民赤子,文坛巨星”。我们的口号是“人民的作家、大写的人生、神圣的事业、永远的柳青”,“父老心中根千尺,春风到处说柳青”,“山乡风云创业史,百姓心中柳常青”,已成为长安人民心中永久不灭的记忆和思念,口口相传,经久不息。</p><p class="ql-block">学柳青的创作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非常结实的文学道路。</p><p class="ql-block">我们1996年为柳青征地修了墓园,2006年联络100余名长安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提案和建议”,被长安 区委区政府采纳,策划和促成了柳青文化广场、柳青文学馆的建成,树立了柳青雕像,筹资100多万元创立了陕西省柳青文学奖,1——5届柳青文学奖共奖励了120多位作家的作品,繁荣和发展了陕西的文学事业。</p><p class="ql-block">我们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2007年成立,由陕西研究柳青的专家、教授、作家、文学作者和柳青生前好友以及热爱柳青的各界人士组成。共有150余名会员,十六年来作了大量的工作,承办了4届柳青文学奖,出刊《秦岭》会刊64期,会刊内设有柳青研究专辑、宣传、研究、学习柳青,出版了《柳青研究文集》《柳青纪念文集》《柳青年谱》,编辑了《柳青在长安》,出版了《柳青新论》《柳青在皇甫》等专著,编排了大型秦腔现代剧《柳青》,参加了全国第十一届艺术节,陕西省第八届艺术节展演,获优秀剧目奖,在全省演出100多场,观众达10万人之多,最早开始拍摄柳青纪录片,由李耀、张耀琪和西安电影制片厂合作,形成了六集毛片,后无偿交给西安电视台补充完善加工,取名《柳青在皇甫》,2016年在央视播出,获全国优秀纪录片奖。</p><p class="ql-block">为了鼓励长安的文学创作,我们出资10万元2019年和区委宣传部、区文联联合举办了“改革开放十四年长安优秀文学作品奖”。</p><p class="ql-block">十六年来,柳研会举办各种笔会、年会、作品研讨会、纪念柳青活动和文化活动近百场,宣传和学习柳青,弘扬了柳青创作精神,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p><p class="ql-block">柳青文学研究会发展到今天,一些老同志年迈了、多病,急需发展一批年轻会员和研究人员,急需解决经费、活动场地等方面的问题,希望党和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继续给以大力支持。</p><p class="ql-block">谢谢!</p><p class="ql-block">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p><p class="ql-block">董颖夫</p><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