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鉝与《风竹惊鹤图》

续丽丽

<p class="ql-block">  山西翼城博物馆内存有一件《风竹惊鹤图》勒石,现为该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风竹惊鹤图》勒石,为何能成为翼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要从《风竹惊鹤图》的持有者上官鉝说起。上官鉝,出生在翼城县古城村,清代顺治、康熙时期的高级官员,曾担任监察御史、顺天府丞、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加从一品)等朝廷显职。他是明朝的进士,清朝的官。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中三甲进士,时年26岁。清顺治二年(1645年),以京官身份出任陕西乙酉典试主考。在任主考官期间,以选取国家栋梁之才为己任,和各考官一起尽司其职,严密组织考试, 尤以严肃考试纪律,严格阅卷规制,彻除营私舞弊。由于他刚正不阿,勤于王事,政绩突出,顺治四年(1647),顺治皇帝将明代宫廷画师吕纪的画作《风竹惊鹤图》颁赐给上官鉝,足见皇帝对他的宠爱赏识以及在皇帝心目中的独特地位,被朝野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 可谓:龙吟唐尧一廷臣。</p><p class="ql-block"> 以上就是《风竹惊鹤图》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  同时,这幅画的艺术价值也是不容小觑的。</p><p class="ql-block"> 《风竹惊鹤图》的作者吕纪,以花鸟画著称,初学边景昭工笔法,亦受林良水墨法影响,后临仿唐宋诸家名迹,自成一体,独步当代。其花鸟着色鲜艳,生气奕奕,被称为明代花鸟画第一家,其画作非常宝贵。</p><p class="ql-block"> 《风竹惊鹤图》内容为:“风竹五支,枝繁叶茂,挺拔傲立,湖心石中上立一只仙鹤正在闭目养神。微风吹过,导致竹叶嗦嗦作响,因为仙鹤胆小,以为危险来临,所以一只爪子抬起,缩回身体,张开双翅,准备起飞。”站在画作前,仿佛能够听到,枝盛叶茂的翠竹在风中“沙沙”作响,站立于湖石一角的仙鹤,凌空欲飞,突然听到“穿林打叶声”立刻回收双翅,一爪弯曲,回首张望,发出一声惊叫。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仿佛要飞出画面。</p><p class="ql-block"> 可谓:鹤鸣风竹千秋画 </p> <p class="ql-block"> 古代名画,大都有一定的寓意。比如,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 (今河南开封)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 有专家提出,《清明上河图》表面看是一幅繁荣盛景,实则隐忧重重,暗藏危机:画中,城门敞开无人防守,望火楼无人观望,楼下兵营被改作饭店酒肆,官兵懒散,百姓无所事事,富人随意占道,车马肆意冲撞,桥上文官武官相遇互不相让……,结合画面内容,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张择端以一种非常具象的方式,勾勒出了大宋繁华江山背后的危机。画作完成,首先将它呈献给宋徽宗。他欲以画曲谏,希望皇帝能够看到“清明”下城防、安全、交通等诸多社会问题。想告谏皇上,朝廷急须重燃薪火、选拔人才,为国效力,团结一致,排除障碍,让家国大船顺利航行。但并没有引起宋徽宗对当时国家形势的重视,不久,宋朝就发生了靖康之耻,东京汴梁被金军所破,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成为了金人手中的俘虏,北宋于顷刻间灭亡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据说吕纪在画作上也是常用寓意手法对皇帝劝谏,皇帝知其用心,曾说:“工执艺事以谏,吕纪有之。”其代表作品有《风竹惊鹤图》、《新春双雉图》、《桂花山禽图》、《残荷鹰鹭图》等。《风竹惊鹤图》完稿后即由宫廷收藏,被世人称之为“精品”。那么《风竹惊鹤图》又有什么寓意在其中呢?</p><p class="ql-block"> 众知,中国为闻名四海的礼仪之邦,国人无论少长皆尊礼重节,对高尚的品德都持有一种欣赏追寻的态度,以松鹤鱼石、梅兰竹菊等隐喻君子品格的动植物入画,历来是文人墨客之所爱,但是多以松鹤、竹石两两搭配。松鹤图,多意为松鹤延年,福寿绵长。竹石画,多意为刚毅顽强,坚韧执着。比如:清代书画家郑燮(郑板桥)的传世作品《竹石图》及题画诗《竹石》(藏于上海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p><p class="ql-block">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p><p class="ql-block"> 竹子和仙鹤搭配在一起的画作,非常罕见。根据皇帝对吕纪的评价--“工执艺事以谏,吕纪有之。”及他作画的一贯作派,这种竹鹤搭配,必有深意。 </p><p class="ql-block"> 中国竹文化代表的是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和风雅高洁的精神追求,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就可以代表竹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竹子一般有两种象征意义,一是象征君子正气,他柔韧坚强、潇洒挺拔、有君子风度;中空外直,虚怀若谷,有虚心品格;弯而不折,折而不断,有气节和傲骨;有志有节,竹节必露,高风亮节。 二是象征平安和高升。我国自古就有“竹报平安”之说,加上竹子独特的分段外形,人们常以此来表达“节节高升”的美好愿景。 </p><p class="ql-block"> 飞鹤生性恬静胆小,举止沉稳安详,与同类不争不斗,团结和谐。寓意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纯洁孤傲。鹤它以周身洁白为名,不管什么时候,仙鹤都会把自己清洁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鹤是纯洁之鸟。总是高傲的仰天放歌,有浩然之气。二是长寿吉祥。鹤在古代就被认为是长寿之鸟,《相鹤经》云:“鹤,寿不可量。”,大家也常以“鹤寿”、“鹤龄”作为祝寿之词。三是高级文官。鹤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具有高度智慧和远见的象征,文官儒雅娴静,明清时期的服补制度中,一品文官补子采用仙鹤的图案,取其奏对天子之意。同时有"鹤品官高”"鹤鸣之士",形容君子的高尚品德。 </p><p class="ql-block"> 那么在《风竹惊鹤图》里,竹鹤又分别有什么寓意?风竹的寓意应为清廉之风,警示之风,君子之风。仙鹤应暗指大小官员。吕纪将《风竹惊鹤图》送给皇帝,就是希望皇帝要常吹清廉之风,警钟常鸣,时时警醒、警惕手下官员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作为官员要象仙鹤一样,时时保持谨小慎微、面对人民赋予的权力,组织给予的信任,要懂规矩、知敬畏,在用权上,要慎之又慎。只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地用权,才有可能当个清正廉洁的好官。</p> <p class="ql-block">  《风竹惊鹤图》的以图曲谏的真正寓意才是它的真正价值。</p> <p class="ql-block">  文以化人,廉以养德。翼城县廉政教育基地--御史第进门影壁上,为《风竹惊鹤图》1:1复刻图,让廉洁文化可观可感可亲近。就是为了让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清廉文化因子,象竹子一样虚怀若谷、有志有节、坚韧不拔。象仙鹤一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为官 。让我们的社会象这幅画一样,风清气正,廉韵常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