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历史悠久,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和客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同时又是红色故都,当年中央苏区文化的中心。瑞金是共和国摇篮、中央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是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中国红色旅游城市。2015年7月,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复,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成为江西第七、赣州首个5A级旅游景区。2015年8月,国务院同意将瑞金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8年12月,瑞金市喜获“2018年度中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市”。瑞金市是“无废城市”建设特例市。瑞金市为江西省直辖、赣州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江西省南部,武夷山脉南段西麓,赣江东源,贡水上游。东与福建省长汀县交界,南与会昌县毗邻,西连于都县,北接宁都、石城二县。 瑞金市面积2441.40平方千米,辖10个乡7个镇240个村(居)委会。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瑞金常住人口为613894人。 叶坪革命旧址群位于位于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叶坪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地,距城区5公里,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革命旧址群之一。拥有革命旧址和纪念建筑物2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 毛主席旧居,毛主席在叶坪村生活居往期间,经常在这棵千年古樟树下读书看报与群众交谈。1933年春的一天,毛主席在旁边住房内办公,国民党军飞机对叶坪进行轰炸,一棵炸弹掉落下来,正好卡在这棵古樟树的树枝中,没有落地爆炸,毛主席安然无恙,现挂在树枝上炸弹为仿制品。 旧址内有"一苏大"旧址、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检阅台、红军烈士纪念塔、公略亭、博生堡等多处文物。这里既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又是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在瑞金的第一个驻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王稼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毛主席"的称呼就是从这里喊响的。 中国共产党苏维埃区域中央局是全国苏维埃区域党的最高领导机构,简称中共苏区中央局。1931年1月15日在宁都小布成立,委员有周恩来、项英、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邓发等,周恩来任书记。周恩来未到达苏区之前,项英、毛泽东先后代理书记。1933年4月,中共苏区中央局搬迁到沙洲坝下肖村,与从上海迁来的中共临时中央分署办公,此后该房由当地百姓居住,还住过负责建筑红军烈士纪念塔等纪念建筑物的工作人员。1961年3月4日该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检阅台位于叶坪村临时中央政府广场中,为召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检阅红军而建。初为竹木结构的简易台。第一次全国苏维红军检阅台埃代表大会开幕时,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在此检阅了红军队伍。此后,这里多次作为检阅红军的阅兵台。1933年,昨时中央政府决定改建检阅台,将竹木结构改为砖木结构,于当年8月1日动工,次年1月31日建成。 红军烈士纪念塔坐落在临时中央政府广场东北端,是临时中央政府为纪念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红军烈士纪念塔经军指战员而建造的。于1933年8月1日动工,1934年1月31日建成。纪念塔由五角星的塔座和炮弹形的塔身组成,高13米。塔座四周嵌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等领导人的题词和建塔标志。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于1932年2月1日,在这栋谢氏民房中正式成立。成立之初,银行只有5人,行长毛泽民,会计、记帐、出纳、杂务各一人。1933年4月,国家银行随临时中央政府迁驻沙洲坝。该旧址于1991年对外开放,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class="ql-block">瑞金市博物馆位于瑞金市金都大道77号,成立于2014年8月,场馆在建。瑞金市博物馆是收藏、发掘、管理馆藏文物,保护管理不可移动文物的职能单位。</p> 革命烈士纪念馆、为褒扬革命先烈, 江西省人民政府1953年4月批准兴建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1955年建成开放。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瑞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35000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无法收集到姓名的就有18000多人),无数赤胆英雄用鲜血染红了"红色故都"的片片热土,千万革命志士用生命将"共和国摇篮"精心呵护,英烈们为共和国的创建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为褒扬革命先烈,教育激励后人,江西省人民政府1953年4月批准兴建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该馆始建于瑞金城内,1955年建成开放,1979年迁至塔下寺风景区重建,1986年4月开放,1995年民政部授予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沙洲坝革命旧址群位于江西瑞金市城西5公里的的沙洲坝镇境内,因境内自然村沙洲坝得名。 苏区时期,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少共中央局、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执行局等领导机关,从上海迁来瑞金,驻扎在沙洲坝一年零七个月(1933年1月~1934年7月)。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和执政为民的思想在这里得到最为丰富的实践和发展。毛泽东的光辉论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从这里发出。沙洲坝人民为支持革命战争和苏区政权建设作出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先后有6500多人参加革命战争,4270多人为革命捐躯,认购革命战争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6.8万元,支援粮食1.8万担。境内现保存有“红井”旧址群、“二苏大”会址等革命旧居旧址20多处。几十个国家部委在此修复了其前身旧址并建立了本系统的的全国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审计委员会旧址 中央内务人民委员部旧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法院旧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列宁小学旧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镇老茶亭。系座西北朝东南,砖混结构,主体建筑是八角楼,从地面到屋顶,分厅堂、楼座和屋顶三层,内有10根水泥园柱,14道门,17个百页窗,占地1500平方米。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于1933年8月动工,1934年1月落成。由钱壮飞设计,袁福钦任工程指导。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693人,候补代表83人,旁听代表1500人左右,每个代表都领到两本油印小册子,那就是毛主席写的《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在会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并作了中央政府两年的工作报告,大会讨论和通过了修改后的《宪法大纲》、《土地法》、《婚姻法》等法律法令及《苏维埃建设》、《红军建设》、《经济建设》等决议案和关于国旗的决定,选举毛泽东、项英、张闻天等175人为中央执行委员,候补委员36人。2月1日“二苏大会”胜利闭幕。2月3日,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一次会议在礼堂召开,会上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选举张闻天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的组成部门在原九部一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国民经济和粮食人民委员部。号召民众保卫红色政权,支援革命战争。此外,大礼堂内还召开过许多重要会议,如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红军家属代表大会等重要会议。红军主力长征后,大礼堂遭敌人拆毁,1956年按原貌修复。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村——华屋是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的一个自然村。因整个村庄姓华,故称华屋。如今有462人在这里居住,他们都是烈士的后代。华屋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苏区时期,这里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革命,全村共有20人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这里山清水秀,资源丰富,民风也很淳朴。在地理位置上,是通往福建的东南大门。早在春秋时期,北方连年战乱,一部分从中原南迁的客家人长途跋涉来到这里,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就在太阳山一带定居下来。据统计,总人口不过2000的黄沙村,姓氏就多达28个,这在瑞金境内极为罕见。 在村史馆前的广场旁,一边是七间充满历史印记的陈旧老屋,另一边则是六十六栋整齐排列的三层小洋楼,以及成片的蔬菜大棚。 十七棵烈士松的故事,1929年至1934年,仅有43户村民的华屋村就有17位青壮年先后跟随着红军队伍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1930年,华质彬、华钦梁、华钦材三个年轻的小伙子最先参加红军。想到马上就要离开这片熟悉的土地,想到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更不知道是否能够活着回来,他们商量着做了一个决定。以后华屋人参加红军,出发前每人在村后山坡上种上一棵松树,给家里人留个念想。在他们心中,青松四季常青,是忠贞不渝、恒久坚持的象征。同时,青松也代表着华屋人宁折不弯的气节。他们嘱咐乡亲们,要好好照看这些松树,等着他们胜利归来。 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华屋年轻人参加红军队伍,遗憾的是青松依旧在,不见儿郎归。华屋村的乡亲们就把这山坡上的十七棵青松当做烈士的英灵和亲人的化身。 根据“十七棵烈士松”故事创作的木雕,华屋村民为了纪念先人,在每一棵松树上挂上烈士的名字。“青松依旧在,不见儿郎归。”这是瑞金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小组“十七棵烈士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