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夏天</b></p><p class="ql-block"><b> 农场的夏季显得很短,可时夏天的每一天却很长。黑夜还来不及展开,丑时未过,东方已泛起灰白。你还在梦乡呓语中,晨曦伴着金星,已经盖过你的屋檐。</b></p><p class="ql-block"><b> 尾山的夏天十分惬意。在这里,你不会挑剔烈日炎炎,站在树冠下、背阴处、水泡边,都会有习习的微风,撩拨你额头上的发丝,让你从肺腑中感到一缕清爽。这里好像不存在暑伏天气,即使有最热的几天,不用穿短裤、长裙,也会让你悠然自得。在这里郁郁葱葱的白天使人陶醉,不时地飘来一股野草的芳香。夜幕下垂,你不会因为暑热而辗转反侧,身上还要搭上一床薄薄的棉被。</b></p><p class="ql-block"><b> 尾山农场的夏天最美,美在山青傍水秀。山脚下摘一束雪白的野芍药花,惹得你舍不得去碰它。在药泉山边双手舀出一股清凉的泉水,咂咂滋味,使你情不自禁地多喝几口,留给你终生不忘的回味。难怪当年的知青乡愁日增,都要选择这美丽的夏天回故乡解乡愁。</b></p> <p class="ql-block"><b> 我眷恋尾山的夏天,是因为思念夏天的尾山。夏天的尾山,好像不是在现实中,它只在我记忆中。</b></p><p class="ql-block"><b> 在尾山的西南隅的山麓上,有一个地方叫蚕场。蚕场坐落在极富神韵的林木中。黄昏将至,夕阳如血流泄满地,四射出来的七彩之光,从斑斓的彩云缝隙处,掠过老黑山、火烧山,透过参差不齐的树梢,泼洒在灌木丛中。林中的野花盛开着,鹁鸪声声似远似近地传来。顺着日落西沉的方向,遥看霞光下的五大连池,它像一串玉珠银波闪闪,撒落在你的眼前。</b></p><p class="ql-block"><b> 蚕场很小,小到无法形容。至今提起蚕场,许多尾山农场的知青都不知道它。不知道它的原因,是因为它所在的位置。它坐落在大家心目中的尾山的南坡,与农场隔山</b></p><p class="ql-block"><b>不能相望,老死不相往来。</b></p><p class="ql-block"><b> 蚕场很小,小的只有一人担当领导。他姓白,大家喊他老白头。军人出身,精神矍铄,嗜爱喝酒,一天三遍酒不离口。老白头在与不在,这里的天下一样太平。如果人</b></p><p class="ql-block"><b>们不出山,外面的事情一概不知,时间长了你会成为孤家寡闻。</b></p><p class="ql-block"><b> 蚕场确实小,它的本部就在尾山山麓的一块平地上。平地东西长 70 米,南北宽 50 米,一栋低矮的茅草房,南北朝向,是蚕场的一半家当。一栋茅草房分成三间,中间</b></p><p class="ql-block"><b>的那间二十多平方米,北炕,有一张办公桌、几把椅子,既是办公室也是会计室;办公室左右的两间房是女生宿舍,南北都有炕。茅草房好像水浒中的十字坡酒店,所差的是没有酒幌和孙二娘。</b></p><p class="ql-block"><b> 茅草房东面房山连接两间东厢房,食堂设在那里,虽然条件简陋,却能做出适口的饭菜,员工常年吃的是手搋的圆馒头。在北屋西边一头,有一盛水的水泥池子,池子能存放大约五立方水。隔三差五,解放汽车从场部机井处拉水来,供养蚕人吃和用。真是“无水处偏偏水不愁”!茅草房似有灵性,南来的燕子,愿意栖息在屋内的梁上,衔来泥草做巢。当雏燕低飞穿堂过,使得满院生辉,一派吉祥。</b></p><p class="ql-block"><b> 形成小院还要在茅草房的南边,用柞树编制成篱笆。篱笆墙外圈养几头老牛,一辆牛车是唯一的运输工具,柴米油盐全靠它从场部拉回来。西边的豁口处算作门口,可是并没有大门。门前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路,弯弯曲曲的路有很深的车辙,辙的两边生长着繁多的车前子,掺杂着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草花。往北 3 里路去尾山水泥厂,往南 3里路出了尾山农场地界,界那边是黑龙江建设兵团一师五团七连的地界。</b></p><p class="ql-block"><b> 小路的西面,有一开阔地也很平坦,准备要建一座新砖房。房地基已经挖好了,足有 1 米多深。我们初来时,人增加了许多,人数多没有地方住,于是搭建一座棉帐篷。</b></p><p class="ql-block"><b> 说是权宜之策,男生当仁不让成了帐篷里的主人。新房属于改善还是扩建,谁都没有太理会,可是直到我们离开蚕场,新房也没有建起来。</b></p><p class="ql-block"><b> 蚕场很小,可是它却有电,电源是从水泥厂引来的长电。夏天的夜晚,抬头看见漫天的繁星,望着远远的银河,总是感觉银河对映着蚕场的灯火。仰视天穹,不时都会有流星划过,赶上流星雨,仿佛自己身在天宫一般。山很宁静,静得你可以听见天籁之声。</b></p><p class="ql-block"><b> 光说蚕场小还有些片面。其实蚕场的周围那片柞树林,应算作蚕场的另一半家当。是啊!没有柞树林,哪会有蚕场呢?</b></p><p class="ql-block"><b> 蚕场的周围是一片手腕粗的柞树林,天造地设的成片柞树林。从树根 0.8 米处齐刷刷锯下,锯下的树干大都拉走做烧柴,遗留和丢弃的枯树干,遇到连雨天长出数不清</b></p><p class="ql-block"><b>的木耳和蘑菇,供你尽情地采摘。从锯口处再长成的树冠,就是蚕宝宝的家。嫩嫩的柞树叶是蚕宝宝的可口佳肴。养蚕说来简单,从蚁蚕到做茧的过程,也就是从这棵树到那棵树的过程。</b></p><p class="ql-block"><b> 在蚕场没有各分场田间劳作的那份辛苦,它却有各分场所没有的那份清闲。在蚕场不光是工作轻松而且活计新颖。夏天露水丰足,天刚蒙蒙亮,山里雾霭蒙蒙,帐篷周</b></p><p class="ql-block"><b>围的一切是那样地宁静,只有小鸟早早地出来觅食,不时地发出悦耳的鸣叫。环顾四野草木幽深,稍过片刻清晰可见云蒸霞蔚的景象。蚕场有若干个养蚕区,每个养蚕区用</b></p><p class="ql-block"><b>山间小路自然分割而成。不同的养蚕区生长着不同树龄的柞树,柞树经过人工整理,树高不过两、三米。除了蚕场的几名职能人员,其他人员分成几个工作小组进行养蚕区域的日常管理。每个工作小组人数不等,要看你管辖区域的大小。</b></p><p class="ql-block"><b> 我工作的小组,按数字顺序排行叫做第三小组,组内一共四个人,组长是一位王姓天津女知青,通情达理。除了我,其他人全部是女性。不光三组这样,别的小组的形式基本大同小异。男生和女生分工明确,蚕宝宝放养在柞树枝上,喝天露,食鲜叶。女生负责剪枝移蚕,就是每天观察树枝上蚕的数量,如果发现树枝的叶子光秃秃的,或者柞树上蚕的数量太多,就要及时剪断带有蚕宝宝的树枝,</b></p><p class="ql-block"><b>送到邻近枝繁叶茂的树杈上。男生都配备一支双筒猎枪,崭新的猎枪枪管上刻着“雄鹰”商标,据说是省内顶级品牌,齐齐哈尔造。</b></p> <p class="ql-block"><b> 黎明时分男生就要起床,穿梭于过膝的青草、灌木、荆棘之间,不一会儿裤管和鞋子都被露水淌</b></p><p class="ql-block"><b>湿,被打湿的双腿阵阵刺骨的凉。这时小鸟和花鼠一类的小动物早早出来觅食,蚕儿就成了它们最可口的佳肴。男生每天的工作就是觅寻射杀各种鸟和花鼠这类的小精灵,</b></p><p class="ql-block"><b>射杀这些小精灵的数量,是衡量工作业绩的标准。尽管这种方法显得有些残酷,但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蚕儿少被天敌吃掉,也算不是办法的办法。这样日复一日,等到蚕儿做</b></p><p class="ql-block"><b>成茧,采摘后把蚕茧放入地窖,方可宣告全年工作结束。</b></p><p class="ql-block"><b> 生活没有烦恼,光阴也就如梭的快。不知不觉间蚕儿陆续地都做成茧了,树枝上挂满了银白色的蚕茧儿,像是民间传说中仙境里的人参果。等到周围的树枝都披挂着这</b></p><p class="ql-block"><b>些美丽饰物的时候,这就意味着该采摘了。这一年忙完了各种活计,大家好像松了一口气,但是从领导的脸上没有看到丰收的喜悦。</b></p><p class="ql-block"><b> 这就是我眷恋的地方——蚕场,或者说火山上的蚕场。</b></p><p class="ql-block"><b> 我糊里糊涂地来,糊里糊涂地走,在这里生活了两年多。</b></p><p class="ql-block"><b> 这就是夏天的尾山,知青心目中的尾山,离开它几十年了,当年的知青依然系恋着它。</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