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以竹誉人,喜爱竹子的中华民族</p><p class="ql-block">——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以物喻人成为最为常见的修辞手法。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篇就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句咏物喻人,托物言志。</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历来看重人之气节风骨,往往以“高风亮节”比喻格调高雅之人。所以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寻常百姓,最喜具有高雅气节,仙风道骨的松竹。</p> <p class="ql-block">——清代是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繁荣鼎盛、大家辈出的时代。绘画大师郑板桥最喜画竹咏竹。他为后世子孙留下了最美的颂竹诗句即《咏竹》篇。录《咏竹》诗文如下:</p><p class="ql-block">咬定青山不放松,</p><p class="ql-block">立根原在破岩中;</p><p class="ql-block">千磨万击还坚劲,</p><p class="ql-block">任尔东西南北风。</p><p class="ql-block">——在作者笔下,竹子千磨万击,任由东西南北风。</p> <p class="ql-block">——郑板桥在他的另一首诗《竹》中,对竹子的赞美更加脱俗清新,让人记忆深刻。他赞美道:</p><p class="ql-block">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p><p class="ql-block">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p> <p class="ql-block">——关于竹子宋代有一名叫袁燮的文人,也有一篇《咏竹》诗。这首《咏竹》诗以拟人的手法,一开篇就直奔主题,直抒胸怀,直接赞美具有高风亮节的君子之人,林下无尘,脱俗超群的风骨和气节。读来朗朗上口,脍炙人口,流传后世。其诗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此君林下静无尘,苗裔生来便逸群。头角崭然圆玉峙,养成直节要凌云。</p> <p class="ql-block">——宋代有一位称徐庭筠的文人,也有一篇关于《咏竹》的佳作。录文如下:</p><p class="ql-block">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p><p class="ql-block">葛陂始与龙俱化,懈谷聊同凤一吟。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p> <p class="ql-block">二、兼擅书画,声名鹊起的王学俊</p><p class="ql-block">——王学俊甘肃永登县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曾在甘肃永登县临夏市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几十年,后调任河南郑州美术学院工作。</p><p class="ql-block">——王学俊现为当代著名中国画家、诗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八大山人艺术研究会会长,河南省水墨画研究院院长。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教授。</p><p class="ql-block">——王学俊中国画作品在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国画大展中入选并获奖;《美术》《美术观察》《荣宝斋》《中国书画》《国画家》《美术报》等报刊专题介绍王学俊艺术成就,大量发表其书画佳作。</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王学俊先生先后在兰州、西安美术学院、郑州博物馆、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张海书法艺术馆举办『王学俊中国画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p><p class="ql-block">——王学俊绘画艺术作品大气恢宏、凝重独特的画风,在国内书画艺术界很受关注。其国画作品和书法作品,特别是风竹、仙鹤、荷鸭画作,具备大家名家气象。其近年来的书法作品尤其是草书作品、绘画陶瓷作品寿桃等,受国内藏家青睐喜好,具有较好的潜在市场竞争优势和收藏保值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