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之家文化采风团》线下活动。2023年5月29日参观景德镇陶阳里御窑景区。 昨晚我们住在“西海温泉假日酒店”,环境不错,休息的很好! 房间宽敞舒适,每个房间都有户外大阳台。当晚团里还安排了泡温泉项目,但我担心体力透支,只能望洋兴叹。 酒店大堂后面有个露天戏水池,水质清澈,供游客休闲。 5月29日上午八点集合,队友们多半提前到了。 在酒店大堂留个影,带着愉悦、美好的心情向快乐出发。 景德镇陶阳里御窑景区位于景德镇市老城区中心地带,为国家4A级景区,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核心区域超过1.6平方公里。我们十一点多到达景区。 御窑厂对联:御器声华蜚万国 窑炉风火越千年<div>景区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御窑厂遗址、以及御窑博物馆、周边里弄民居、会馆瓷行、窑作群落、陶瓷工业遗产等历史文化遗存组成。</div> 这块牌子上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御窑厂 2019年11月14日,缮瓷坊正式对外开放,现为陶瓷修复室。展陈有:陶瓷修复定义、历史、类别、流程等。还有修复表演、修复体验等。 我们参观的是南麓遗址,此遗址区面积约1500m。 自1988年发现以来历经多次考古发掘,已揭露出结构相同、大小相近的17座馒头窑遗迹。 这些窑炉呈东西向整齐排布,且均叠压于明代万历至清代初年地层之下,宣德时期的窑业废弃物又堆放在最下层窑炉遗迹的护窑墙外。 由此可推断,这批窑炉使用年代为明代宣德至万历前期,是目前御窑厂遗址内发现数量最多、延烧时间最长的窑炉区。 御窑厂创建于洪武二年(1369年),沿用至清朝结束,作为专门管理和组织烧造御用瓷器的官府行政机构,前后延续了542年。<br><br> 2006年。御窑厂遗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这里是“瓷国皇冠上的明珠”,是明清两代专造皇家瓷器之所。 埋藏于地下的瓷片,与故宫馆藏同源,隐藏了景德镇闻名天下的“密码”。 地面标识牌顺序是: 窑前工作面、窑门、火爣、窑床、排烟室、护窑墙,展示的很清楚。 我们来到《佑陶灵祠》上方悬挂着唐英题写的青花瓷匾。佑陶灵祠又称风火仙庙,供奉的是“风火仙师”童宾。 童宾(1567-1599年)是明代景德镇里村人,为救窑工不惜以身殉窑,被后人奉为广利窑神。 上世纪五十年代,佑陶灵祠被拆毁,唐英题写的青花瓷匾得以保留,现收藏于景德镇陶瓷馆。 为了弘扬陶瓷文化,让后人铭记风火仙师英名和事迹,景德镇市重新修建了"佑陶灵祠"。 祖神业窑 佑陶灵祠,童宾、把桩、驮坯、架表、收兜脚、打杂等七尊神像供奉于祠中。 正中是窑神童宾的金身塑像,旁边是六位正在工作的窑工神像。 光照日月 浩气长存 魂忠国瓷 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 游览了御窑厂明代南麓遗址,路过中国御窑工艺博物馆之后,迎面看到一座高大雄伟的楼阁,它就是龙珠阁。 1990年仿古重建的龙珠阁,阁高三层,广阔数丈,围以红墙,复以黄瓦,气象威峨。阁之大门及内殿梁柱均髹以红漆,金碧辉煌。该阁遂为御窑厂代表性建筑,后衍化成景德镇标志性建筑。 御窑遗址大致以龙珠阁为中心,方圆200亩,先后为明清两代20多位皇帝生产瓷器。当时有督陶官坐镇,监造皇宫用瓷。 御窑工艺博物馆通过陶瓷的生产原料、生产工具展品,展示御窑制瓷工艺的历史和传承。 介绍拉坯、成型、上釉、彩绘、填色等制瓷工艺过程,还有历朝历代御窑管理的历史。同时展出了元、明、清三代150多件精美瓷器的原件和高仿精品。 御窑厂雍乾时期督陶官唐英的故事,督陶28年(1728-1756)史上最伟大督陶官,才情横溢的陶艺家、戏曲家陶督唐英。由他主持烧制的瓷器不仅精美还有创新。 历史上所说的“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家”指的就是这片区域。这里还有南货街、红店街、音乐酒吧、老茶馆、老酒馆、种德堂馆、铁匠铺、候鸟居、酒店民宿、玉空间。 文艺工厂、中央音乐学院教学基地、传统戏剧演出等业态,是古老瓷都焕发“年轻态”的范例,是新兴的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 这里是千年古镇的“活化石”,宋元古道、明清建筑、窑砖里弄、会馆书院、工业遗存等,原真保护了老景德镇的历史风貌。 系统展示了2000年冶陶史、1000 年官窑史、600 年御窑史以及百年党史。这成为新的旅游打卡地。 新中国史在景德镇的时代变迁地带,是景德镇城市的独特符号与文化名片,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参观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第二章 御窑之器。《瓷马互市》 洪武时期,朝廷多次派遣使节前往海外诸国进行外交活动。 史书清楚记载了洪武皇帝曾“命刑部侍郎李浩赐(琉球)文绮、陶、铁器,且以陶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 如此看来,明初御窑生产的这些似乎更适合伊斯兰世界使用的大碗、大盘,可能就是为了配合当时的官方外交活动。<br>青花八出开光折枝牡丹纹花口折沿盘。明 洪武(1368--1398) 御窑出土的众多宣德朝御窑瓷器中,种类以蟋蟀罐最为繁多,有仿哥仿龙泉釉和青花等品种青花云龙纹蟋蟀罐,属于宣德朝御窑最重要的遗物。 青花云龙纹蟋蟀罐(1426---1436)、青花云凤纹蟋蟀罐(1426---1435)、青花松竹梅纹蟋蟀罐(1426--1435)。 第三章 御窑之魂。仿古拟古,“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敬天法祖的古代帝王为各项祭祀活动制定了一套复杂的规定和仪式。 明初,百废待兴,一切从简,明太祖朱元璋做出“凡祭祀皆用瓷”的决定,将一些器型复杂的器物以瓷质碗、盘替代。 至永乐、宣德时期,国力日盛,国家祭祀更加隆重,御窑多烧造造型和纹饰模仿商、周青铜礼器的瓷器。 这些对青铜礼器的仿制,不仅展现了御窑工匠极强的造型能力,还极大的拓展了瓷器的种类的功能,蕴含“形而上”意味。 1-青花海水龙纹爵 2-青花海水龙纹歇爵山盘。 青花镂空方胜纹绣墩(1436--1464)。2014年出土的这批绣墩是御窑遗址考古发掘的重大发现之一,也是首次发现。其器形较之正德、嘉靖、万历时期的御窑绣墩更加硕大。 装饰题材考究,且大面积使用镂空工艺,烧制难度都非常大,这说明正统至天顺朝御窑工艺继承宣德时期的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制瓷工艺之极限。 走进青花秘境展览入口,它的门前造型非常独特,引人入胜。 地面摆放立体的多边形各种造型,在阳光照耀下,在透明彩带上形成各种彩色图案。创意独特、效果很棒! 微观竟演,二元配方"的景德镇窑陶瓷。元朝时,景德镇制瓷业的迅速发展伴随着高岭土的发现和使用。 使得景德镇的瓷胎由单一的瓷石配方改为瓷石加高岭土"二元配方"。成为景德镇瓷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景德镇窑成功地烧造出青花、釉里红、卵白釉、蓝釉、红釉瓷等新品种。 显示出非凡的创造力,致使全国的制瓷重心逐渐向景德镇转移。 缠枝宝相花纹 走出展厅意犹未尽,明清两代的御窑瓷器,以其繁多的品类、规整的造型、纯正的釉色、精美的纹饰、考究的工艺,代表着中国古代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 并与朝廷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息息相关,正如民国时期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所云:"盖瓷星小道,而与国运世变亦隐隐相关焉"。 历史上,御窑生产最为鼎盛之时正是社会经济文化最为繁荣之际。邑山窑新旧对比图。 最后我们参观了御窑厂生产车间,看到师傅们精湛的手艺。 年轻的技师在成长,几代御窑人奋力拼搏和继承并发扬光大。 参观了精美的陶瓷产品,大饱眼福。太棒了! 为古老瓷都焕发“年轻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用御窑文化讲好景德镇故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