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年有端午,岁岁思屈原,滔滔汩罗水,悠悠数千年。每当端午来临,老百姓都会以包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等一系列历史文化活动祭奠屈原,把端午节渲染得红红火火,将屈原的爱国情怀推向敬仰的顶巅。也因此,随着端午文化的宣扬,老百姓逢端午互祝端午安康,不说端午快乐。</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家里穷,没有钱买糯米,也就没有包粽子这个活动,路边割一把艾蒿挂门边的土墙上,倒是没有少过。我们家地处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过端午没有新鲜蔬菜,土豆刨青,就等着端午这天了。我们家称“端午节”叫“端阳”,管“土豆”叫“洋芋”。 </p><p class="ql-block"> 每年端阳,无论天晴下雨,外婆都会大清早去自留地里挖满满一篮子土豆回家,打一盆清水,用撮箕装上土豆放清水里面来回搓洗,嫩嫩的土豆皮经这么一搓,大多都脱落了,剩下的指甲刮掉即可烹饪。漆油炕洋芋,便是我小时候对端阳最深刻的记忆。 </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有姑娘出嫁的人家,娘家人会在端阳节接姑娘回娘家品尝新年第一挖的“洋芋”,我们家我妈是独生女,爸爸入赘,缺少这个气氛。看别人家姑娘多的回娘家过节那热闹劲儿,羡慕得很。 </p><p class="ql-block"> 长大后,我结婚了,有了过端阳回娘家的资本,外公居然在端阳当天真的坐车到我家接我回娘家过节了,我记不清那天回家吃的是什么,只记得我那天满心欢喜,跟外公外婆叽叽歪歪了一整天。自那以后,每年端午,只要娘家人在家过节,我都会回去跟他们团聚。</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端午的气氛也越发浓厚,每年端午前夕,爸爸就会买来几斤糯米和廖竹叶包粽子。爸爸做啥事都认真,包粽子也不例外,每次包粽子,他都会边包粽子边给我们讲端午节的粽子文化,他说,粽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来历历史悠久,有很多的传说和故事,虽然我们无法考证其真假,但广为人知的关于屈原和端午节的故事,我们也还是要了解,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屈原,一位悲壮的爱国诗人,相传在战国末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后,派节使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穿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向楚怀王陈述,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把屈原驱逐出郢都,楚怀王去了秦国就被软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抑郁成疾,两年后客死在长安。后来楚怀王之子楚顷襄王继位,秦国陆续派兵攻打楚国,势如破竹,很快郢城被秦兵攻占,屈原在流放的路上听到消息,心如死灰,仰天哀嚎,跳进湍急的汩罗江。楚国百姓听说屈原投江,打捞无果,纷纷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江中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有人说这天正是五月初五,有人说不是。但自那以后,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都以吃粽子的形式来纪念屈原。</p><p class="ql-block"> 爸爸还说,包粽子的时候,要注意米的浸泡时间不能过长,包的时候要把米压实,包好后线的缠绕也有讲究,粽子包的越紧,口感越好,越能体现“众子”之寓意,吃了粽子,“功名得中”、“光宗耀祖”。</p><p class="ql-block"> 如今,爸爸遗憾离世,每年端午,我都会去菜市场寻找最结实的粽子带回娘家,妈妈炕一锅洋芋,嫂子蒸一笼粽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人一碗炕洋芋,吃出当年“尝新”的味道。再把热腾腾的粽子粘上白糖放进嘴里,香甜入胃,思念入心。</p><p class="ql-block"> 转眼端午节临近,今年我将亲自深入田地,割艾蒿悬艾,买糯米和竹叶学包粽子,在亲身经历中回味爸爸反复讲述的故事,立志清廉做人,好好工作,相夫教子,光宗耀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