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 丹 之 魅

阿昌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在旅途,常会有意外的惊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年3月未4月初,我和战友结伴中原游。走时东北咋暖还寒,满眼灰黄,中原已是春意盎然,草青柳绿。按旅程计划,从道教圣地老君山下来,古都洛阳是必停的一站。在洛阳办理住宿时,前台服务员知道我们是东北来的,就主动介绍说:这两天牡丹园刚开,你们可去看看。牡丹誉满天下,但花开有期。千里之行赶巧碰上了花期,这无疑让我们大喜过望。 o</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进中国国际牡丹园,果然让人伢然心动。远处望去,一蔟蔟绿丛中,大朵的红花、白花跃然其上,如潮似湧;走近端祥,花朵上宽厚的叶瓣紧拥在花蕊周围,红的似火,白的如雪。想必是节气刚到,花的枝叶还没有完全伸展,有的还处在花苞状态,不如怒放时绚丽,但花苞欲滴,更惹人怜爱。我们走在花丛中,好似走在了花季少女的队伍前,即心旷神怡又小心翼翼。</p> <p class="ql-block">多人考证,牡丹花落人间,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牡丹就被记入药用植物里,东晋时牡丹形象已经岀现在名画洛神赋中,隋朝在洛阳辟地200里为西苑,牡丹被人工栽培进入皇家园林。唐朝人更爱牡丹,曾在牡丹花开季节举行盛会,长安人倾城而出,如痴似狂。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内皆若狂”,就是对长安牡丹盛况的经典描述。宋朝以后,牡丹走出皇宫内院,进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带动大量新品种的出现,逐步形成了我国独特的牡丹文化。如今,洛阳牡丹仍极富盛名,洛阳城中单是牡丹园就有十几处,每年中外游客来此打卡拍照的不计其数,牡丹风尚极可能超过历朝历代。</p> <p class="ql-block">牡丹何以独受国人喜爱?牡丹文化为啥长盛不衰?我想这大概与人们的心理期许有关。牡丹花大色艳,仪态万千,含有圆满、富贵的意味,也象征生命、纯洁、美好、期待。于是人们毫不吝惜地赞美它,赋予它“国色天香”的雅号和“富贵吉祥"的灵魂,牡丹也“知恩图报”,年年如期绽放,让人们乐赏。可谓是两者相得益彰,互不亏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坐在花园的椅子上小憩,忽然想起一首诗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于是喜悦之余,多少有一些怅然。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6.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