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触犯了美国法律

爱婷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少人走出国门。部分人崇尚美国,认为不到美国就不算出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工作原因,我不得不多次参团或带团赴美,饱尝了苦辣酸甜。最让我刻骨铭心的就是在美国做兼职保姆时,不经意间还触犯了美国法律。</span></p> <p class="ql-block">白宫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8年11月,我带农技推广团赴美三周,执行国家外专局的培训项目。项目结束后,在旧金山海关送走了随团其他成员,我返身前往密西根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为期半年。食宿费用按国家出国人员标准领取,节约归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邓女士,北大毕业后到美国硕博连读,先生在加州工作,3岁的儿子佳西瓦临时需要请人照顾。为了省下一点儿住宿费,经负责进修的美籍华人赵教授介绍,我到邓女士家里做了兼职保姆。周一至周五早晚及周六全天,陪小孩,做家务,住宿免费,用餐AA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起初,小主人佳西瓦对我充满敌意,尤其是当他妈妈要离开家时,他翻着白眼,对我来一句stupid(傻瓜),小脚狠狠地踩我一下。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想想,既来之则安之。我做着深呼吸,主动接近小家伙。我尝试着用和儿子小时候玩过的游戏逗他开心。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几天,他就开始喊我aunt(阿姨)了,不再喊我stupid 了。</span></p> <p class="ql-block">洗澡玩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工作日,我骑着赵教授提供的自行车,戴着退了色的粉色皮手套,风风火火地穿梭在大学校园里。那是一辆“饱经风霜”的自行车,除了铃铛全身都响。课程或访问活动一结束,我马上就回去“执行兼职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晚饭后,邓女士接着到实验室加班,我在家里陪着小家伙玩耍,给他洗澡,哄他睡觉。这一切忙完了,我人躺在单人间的床上,两只耳朵值班站岗,一耳留意孩子的动静,一耳留意开门声,常常一等就是半夜。邓女士回来了,他们一家早已进入梦乡了,我却还在辗转反侧,睡意全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春晚上那首《常回家看看》歌曲总在耳边回响,我一会儿想想我的孩子,我的爱人,一会儿想想我的父母,眼泪婆娑,度日如年,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安然入睡。清晨,我还在睡梦之中神游,铃滴!铃滴!闹钟响了,催我起床。吃口自己蒸的馒头,喝碗自己煲的米粥,时间紧了就喝一杯果汁,急急忙忙出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六,我带娃到社区游乐场,荡秋千堆雪人,仿佛又回到了我的童年时光。 有时我教他汉语,他教我英语,互帮互学,学得开心,玩得快乐。慢慢地,我俩成了亲密伙伴。 每天晚上,邓女士回到家,小家伙还用我俩之间的暗语或搞笑动作,逗他妈妈开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身为女人,邓女士和我共性很多,其中勤俭持家尤为明显。她经常开车带我去超市买些快要过期的廉价食品,如鸡腿、牛奶 、蔬菜等等,有时还带我到学生的试验田里,拔些被残雪覆盖着的蔬菜,以此降低生活成本。有一次,我仨竟然吃坏了肚子,不得不到诊所就医,真是得不偿失啊。</span></p> <p class="ql-block">中午快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学入学时,我英语零基础。四年里,时间主要用在了背英语单词和语法上,忽视了口语练习。工作前期搞农业科研,阅读英文参考文献没问题,可是后来从事农技推广对外交流时,我听老外说的英语容易,老外听我说的英语吃力。因此,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出国学习的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利用周日的自由时间,参加了一个免费英语口语班。同学多数是来自非英语国家的留学生。其中,一位中国留学生对我说:“阿姨,你和我妈是同龄人,真佩服您的毅力和进取心。”我听后,既羞赧又开心。一次课堂上,我朗读自己创作的《为什么学英语》,声情并茂,可是老外们摇头耸肩,不知所云,只有那个中国留学生点头微笑,赞许有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师当中,有一位退休的老教授,是一位教英语口语班的志愿者,她走到我的身边,看了看我的作文,说道:“幽默风趣,活学活用,刚学过的几条俚语都用上了。”她当场决定利用我的空闲时间,每周二上午开车到我宿舍辅导我一个小时口语,一教就是三个多月。她教得认真,我学得开心,效果自然就显著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有更多的学习实践,我找机会到热情好客的纯美国朋友家里,了解当地风俗文化,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有时,我教他们包饺子,他们教我说英语,互惠互利。他们张开大嘴,不厌其烦地帮我纠正发音,让我深受感动。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我的“哑巴英语”焕然一新,不仅我说得容易了,“老美们”听得也轻松了,双方都开心。</span></p> <p class="ql-block">师生包饺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美国最后的一个月了,我更加勤奋,只争朝夕。一个周日的早上,邓女士临时开车出去办事,说好八点半一定回来,不会影响我去上课的。时钟滴答滴答,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快9点了,我要搭乘的顺风车在楼下不停地滴滴鸣喇叭催我。我问正在看动画片的佳西瓦:阿姨该去上课了,你妈妈就要回来了,你自己在家能行吗?他说OKOK,我们还击了掌,然后我给邓女士留了纸条。想到儿子小时候,有时我把他锁在家里,自己去上班。这天,我“故伎重演”,把佳西瓦锁在家里,我自己急急忙忙下了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钻进等候的车里,我就发现平时阳光灿烂的车主,今天脸上乌云密布,她使劲地踩下油门,车子疯了似地窜出社区,正巧与邓女士的车子擦肩而过,我根本来不及与她打招呼。</span></p> <p class="ql-block">课间休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课堂上,心里很不踏实,满脑子都是佳西瓦。下了课,乘车火速赶回去。一见到我,邓女士就大发雷霆,根本不容我解释。她连珠炮似地吼道:“韩姐,你啥都别说了,我要起诉你!在美国不能让12岁以下的孩子独处。把孩子一个人丢在家里属于犯法行为。这里不同于中国,佳西瓦更不同于你的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天碰巧赵教授也在现场。他试图从中调和。邓女士接着说:“好吧,看在赵老师的面子上和你我原来的情分上,这一次就不告你了。你走吧,另找住处吧。”出乎意料,这时佳西瓦却拉着我的手,说什么也不让我走。我摸着小家伙的头,眼含热泪,心里想,就剩一个月了,我也不好找地方,她更不好找我这样的廉价保姆。最后,小家伙的话起了作用,我留下来了。带着自责和委屈,我在邓女士家待到访问结束,每天忐忑不安,小心翼翼。</span></p> <p class="ql-block">颁发证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次年五月,鲜花盛开,我带着遗憾和亏欠,依依不舍地与佳西瓦告别。回国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思念佳西瓦,佳西瓦也思念我,我们彼此不适应分别的日子。我频繁地与邓女士交流,了解佳西瓦的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兼职保姆的半年,是我为人妻为人母之后,陪伴孩子时间最多、干家务最主动、学习最刻苦、神经衰弱最严重、生活水平最低下、减肥最成功的半年。虽然我陪伴的是别人家的孩子,干的是别人家的家务,但是我的感悟深刻,收获丰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让孩子独处,确实违法了美国法律,这对我触动很大,我既违反了美国法律,又犯了严重经验主义的错误。我深深自责,追悔莫及。虽然我国法律上没有那条规定,在当时当地,把孩子锁在家里比较普遍,但是不代表我们的做法是可取的。</span></p> <p class="ql-block">远方贵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分别11年后的一天下午,邓女士和她的先生带着长子佳西瓦,次子麦克,带着贵重的礼物光临寒舍。晚上,我和爱人在饭店用北京烤鸭和她家乡美食水煮鱼等款待了远道而来的贵客。当年佳西瓦只有三岁,此时已高出我半头了,已经步入高二年级,钢琴也学到顶级了,我为他的快乐成长感到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餐桌上,邓女士讲述着佳西瓦茁壮成长的经历以及生育次子的喜悦。佳西瓦一直通过照片回忆着我俩相处的点点滴滴。我们频频举杯,声声祝福,为往事cheers(干杯)!为未来cheers(干杯)!</span></p> <p class="ql-block">cheers(干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