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呼兰河》连载(013)

桩子

<p class="ql-block"> (乡情、俚语、民俗、悲歌,传说)</p><p class="ql-block"> 剪纸作品:白话瞎话</p> <p class="ql-block"> 梦里的故事,梦里的歌,梦中的呼兰河,说的是萧红的红楼半部,讲的是祖辈父兄们的悲欢离合,本篇将连载萧红的《呼兰河传》片段;我的家事《呼兰河边》;谷世泰的故乡《呼兰河外传》等发生在呼兰河畔的往事,我们共同唱着那《梦中的呼兰人》一首首凄美的歌……</p> <p class="ql-block"> (呼兰河传再版封面之一)</p> <p class="ql-block">  《呼兰河传》剪纸插图(捅窗户纸)</p><p class="ql-block"> 左秀云剪纸作品</p> <p class="ql-block"> 《呼兰河传》萧红</p><p class="ql-block">剪纸图话(13,捅窗户纸)</p><p class="ql-block"> 我小的时候,没有什么同伴,我是我母 亲的 第一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我记事很早,在我三岁的时候,我记得我的祖母用针刺过我的手指,所以我很不喜欢她。</p><p class="ql-block"> 我家的窗子,都是四边糊纸,当中嵌着玻璃。祖母是有洁癖的,以她 屋 的 窗纸最白净。别人抱着把我一放在祖母的炕边上,我不加思索地就要往炕里边跑,跑到窗子那里,就伸出手去,把那白白透着花窗棂的纸窗给通了几个洞,若不加阻止,就必得挨着排给通破,若有人招呼着我,我也得加速的抢着多通几个才能停止。</p><p class="ql-block"> 手指一触到窗上,那纸窗像小鼓似的,嘭嘭地就破了。破得越多,自己越得意。祖母若来追我的时候,我就越得意了,笑得拍着手,跳着脚的。</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祖母看我来了,她拿了一个大针就到窗子外边去等我去了。我刚一伸出手去,手指就痛得厉害。我就叫起来了。那就是祖母用针刺了我。</p><p class="ql-block"> 从此,我就记住了,我不喜她。</p><p class="ql-block"> 虽然她也给我糖吃,她咳嗽时吃猪腰烧川贝母,也分给我猪腰,但是我吃了猪腰还是不喜她。</p><p class="ql-block"> 在她临死之前,病重的时候,我还会吓了她一跳……。</p><p class="ql-block"> 摘自萧红的《呼兰河传》片段</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呼兰河边三部曲》(河边的守望)</p> <p class="ql-block"> 《呼兰河边-守望》王玉春</p><p class="ql-block"> 《我心守望》(44)庄稼人没有太多的追求,能填饱肚子,有过冬的衣裳就行,可这一点儿要求也要保不住了,为什么呀?……小日本儿,豺狼种,出了个王八犊子叫田中。他说国家小不够用,要扩张才行。有个朝鲜出大米,过了鸭绿江,东北这块肥肉,苍蝇见血往上叮。九一八,占了沈阳北大营,将介石没让打,张学良就听。吉林省出了个汉奸叫熙洽,哈尔滨有个张景惠,卖国求荣跟着哼哼,日本人,要进呼兰城。马占山在呼兰驻军二年半,这阵子正在齐齐哈尔江桥会战做先锋。这抗战的抗战,这游行的游行,这屯喽哇,可是另一番风景……。这人之初,性本善,都一个样,习相近,性相远,他就大不相同;这人那,不穿衣服都一个样,可穿上衣服又是另一个德行;这人那,两条腿支个屎瓜肚子,都一个样,可心里想的,嘴里说出来的,还是不相同;这人那,一个鼻子两只眼,打扮起来都好看,可办起事来,有的丽靓有的就不水灵;这人那,爹妈生养都一个样,可生在农村,活在城里,就两个光景。为什么呀,不为什么,他环境不一样啊,屯里人都有个小九九,城里人的算盘,他打的更精……。(桩子)</p><p class="ql-block"> 《我心守望》(45)听说日本人真的来了,又听说退位的皇上溥仪,到长春登基成帝。城里人,集会,游行,示威,撒传单,喊口号这日咱得抗啊?屯喽某些人慌了手脚,还传出什么谣言说,那宣统回了朝,小秃要开瓢(脑瓜碎了),民国剪了辫子的,脑袋瓜子要不保。得赶紧想个辙呀,想当年,大清朝入关,颁怖了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那江阴县抗法,十七万人,脑袋瓜子没在身上搁。于是乎,麻秧子(麻,半成品)来快了,做个假辫子,染黑了准备着,小青年他不听邪呀,奈儿咋儿着咋儿着。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纠结了几个,地痞无赖好事儿的,还真就抓了几个倒霉蛋,用砖头往脑袋上蹭,用石头在头上搓,整的血糊淋拉,押着示众游街。闹的人心惶惶,个个发了懵,这是咋的了,小日本还没来呢,自己个儿倒疯上了。过了些日子,没啥动静,一打听,人家溥仪当的是大总统,穿的是大元帅衣裳,带穗子的帽子,还挎了个大洋刀,他没穿龙袍,这才消停的回家呆着……。(桩子)</p><p class="ql-block"> 《我心守望》(46)码头东边,呼兰河北岸,是一片高地,叫南大营(今省四院,省结核病疗养院)。前清时用做屯粮,叫恒积倉,有四百多间房,全省粮食在这里储藏。每年往齐齐哈尔(省城),黒龙江(爱辉),墨尔根(嫰江),运送供应二十多万石(dan,4,十升一斗,十斗一石,大约一百二十市斤)粮。其呼兰河下游叫倉下(永兴)。民国时,石得山将军,马占山将军,在此驻军练过兵。也是个游玩的好去处,建有钓鱼台,石公祠,狐仙堂,文庙等,站在钓鱼台上,脚下是呼兰河水,眼前是大河套,绿柳草丛。与身后东边的天主教堂,西岗公园的四望亭,交相辉映。日本人,先进了哈尔滨,要拿下呼兰城。马占山在江桥抗战时,已通电全国:“占山等,谨率部曲,效死杀敌……惟望我海内外同胞,共瀛匹夫有责之义……还我河山,在此一举”,激励军民抗战。即派才鸿猷部,来呼兰组织抗战。吉林,黒龙江(地名),绥化,兰西,义勇军多方响应。日军开到松浦站,义勇军在呼兰河南岸筑垒相迎。日军动用了飞机大炮,炸毁南渡浮桥,兵船直逼呼兰城。义勇军烧毁了铁路大桥和机车库,防日军增兵。你争我夺数日,双方伤亡惨重,战至五月二十日,日军进了城。义勇军又组织反冲锋,更有‘盖东洋`‘孟团长`‘东方`荣好`等,绿林好汉胡子兵,差点夺回呼兰城。终因武器落后,退至兰西一带,发动群众。高潮时,兰西不算,光呼兰,七百多个屯子,只差薄荷,蟠龙,没有抗日的兵。坏就坏在,李子英,胡陞三,汉奸败类们认贼作父,里外夹攻,义勇军败北,拉入大山中……。(桩子)</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 《呼兰河外传》连载:</p><p class="ql-block">作者:谷世泰(013)</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件事并不难,对于小马倌儿来说简直像玩儿一个样。就是让他无论如何黑天之前必须拿到一两只大眼贼回来。这大贼儿就同地老鼠一个样,不同的是它的眼睛要比老鼠大一些,看起来贼眉鼠眼的,专靠偷大田地里的粮食吃过活,是一种害人不小的鼠类,只不过这东西从来不进屋里罢了。</p><p class="ql-block"> 小马倌儿早就掌握了大眼贼(田鼠)的窝子,就在西下洼子下坎儿的乱坟岗子里头,那个小孤坟的西边有个洞,每天晌午头,日头正热的时候,准会有三个一伙,五个一串儿的成串结队出来拜日头爷儿。说来也怪,那两只前爪都齐刷刷地举起来,一旦遇到了人,或是听到了大的响动,都不顾命地钻进洞里去,这时候,正是端老窝的好机会。</p><p class="ql-block"> 小马倌儿自有拿大眼贼 的好办法。他老早就把从水泡子里灌得满满的两筲水放在了大眼贼洞旁边。等到晌午头儿的时候,便悄悄地来到乱岗子里头的那个小孤坟跟前。还没等上一袋烟儿的工夫,就看见一个大眼贼儿偷偷地从洞口里爬了出来,瞪着挺大的眼珠子,左右撒眸了一会儿,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东西,就把头转进洞口去。“吱--”“吱--”地叫了几声。可也真快,紧接着,齐呼啦地一块又跑出来三四个,小马倌儿“嗷”地一声喊,那一小帮儿大眼贼麻溜都钻进了洞里去,小马倌儿左手操起早就准备好的长树条子,右手拎起水筲,一气灌进了两筲水,那大眼贼浑身像水洗一样,“吱哇”直叫唤,连眼睛都睁不开了,顾头不顾腚地一直顺洞口外边跑。小马倌儿赶忙丢下水筲,劈里啪啦,一顿大树条子,当时就打死了四只。</p><p class="ql-block"> 早按照王半仙的嘱咐,日头一下山,屯子刚黑天,小马倌儿就把打死的这四只大眼贼,用柳条子穿成串了,趁天黑夜静的时候,他就偷偷地将这东西准当当扔到了刘大胡子那五间青砖瓦房的房顶上了。</p><p class="ql-block"> 也是王半仙能掐会算。这四只死大眼贼扔在屋顶上还不到半个时辰,就听从屯子后边乱坟岗子里的大树林子“嘎-”“嘎 --”地飞出两只猫头鹰。那猫头鹰的夜眼也真好使,从这房后边一过,打老远就扑着刘大胡子的房顶上来了。没由分说,狼吞虎咽、几口就把四只大眼贼儿全吞了。吞完以后,还站在房顶上好半天“嘎--啊!嘎--啊!”地怪叫着。</p><p class="ql-block"> 这一下子可把刘大胡子吓懵了,“呀!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他一边害怕,也一边从心眼里佩服这个王半仙儿,可不是一般的半仙儿,简直是整个大仙啊!就说他取来的那点仙药吧,老母亲吃了,真的半宿不拉肚子。他说今天夜里要有猫头鹰来叫唤,还真的来了,还叫唤得格外响。真是一个活神仙哪!他的话可得听,没有半点儿是假的呀!</p><p class="ql-block"> 就连小马倌儿也琢磨不透了,大舅怎么能知道今儿个夜里猫头鹰要到刘大胡子家里来呢?</p><p class="ql-block"> 王半仙儿给刘大胡子老妈看病的当夜,那小马倌儿躺在东厢房的伙房里,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猜测着王半仙儿到底是使了什么绝招儿把猫头鹰三更半夜的终于招了进来。他想着,想着,一下子悟出了点儿门道。</p><p class="ql-block"> 小马倌儿知道,他这个半仙儿大舅虽说也是个庄稼院里的普通老头儿,年轻的时候也是顺垄沟找豆包吃的。可是后来,却和一般的庄稼院老头不大一样了。他从他大舅那里接过来阴阳先生这个行当以后,越来越被乡里人重视起来。他自己个儿也就一天比一天往这行当上钻了。因此说,呼兰岗子这个屯子里的人口、姓氏、脾气、秉性、包括他们的家庭、亲属关系都了如指掌。还有,这南北二电的土地、风水、河沟、慢岗、坟地、庙宇……就是哪块有几棵歪脖子树,哪个树上吊死过人,哪条路上翻过车,哪个树林子里有什么鸟儿,哪种鸟儿是什么习性,哪个草甸子里有几条狐狸,哪个草堆里有几个黄皮子,哪家供着“黄仙儿”和“狐仙儿”,哪些牌位在什么地方,等等,等等,他都心里头有数。所以,在这村前村后看病、过阴、算卦、出黑都说得特别准称。若是没有这份把握,哪里敢信口开河,当着刘大胡子的面就说今个儿夜里有猫头鹰在院里叫唤?其实,他是很有把握的。他掌握呼兰岗子的屯后和电西的两处坟岗子的树林子里都有猫头鹰的窝。这猫头鹰的眼睛夜里最好使,又大都是夜里出来捕食吃,而且,它最喜欢吃的是鼠类。它在空中一飞,离老远儿就可以看见哪个地方有老鼠,哪个地方有它捕捉的活物和现成的东西。他又知道,这两个地方的猫头鹰每天夜里都要从屯子里飞来飞去的转游几圈儿。尤其是刘大胡子这大院子里和院外大场院的老麦秆垛附近,是猫头鹰的必去之地。这是因为,刘大胡子的大院子里的粮食囤子,那粮囤子里必然有大大小小的老鼠出来进去地找食吃,赶巧猫头鹰遇上了就可以饱吃一顿。再就是院外大场院里也是老鼠常住、常跑的地方,怎么能不招猫头鹰呢。当猫头鹰路过这里,发现刘大胡子家的房顶上有现成的死大眼贼儿明摆在那里,自然更高兴地一边吃,一边叫啦。</p><p class="ql-block"> 这一叫不起眼,刘大胡子可真的坐不稳,躺不下了。一再央求着王半仙儿赶紧帮着算一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呀?</p><p class="ql-block"> 王半仙儿盘腿大坐在刘大胡子的西屋南炕的炕桌边,眯着半闭不闭的眼睛,哆嗦着半动不动的嘴唇,慢声细语地说:“掌柜的,这电子里的规矩你是知道的。俗话说'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不是死人,就是破财’。这东西别说它还扯着个破嗓子叫唤了半天,就是到掌柜的你这房顶上一站,也就够喘的啦,这是个不祥之兆呵!”。 (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请欣赏原创歌曲:</p><p class="ql-block"> 《呼兰河边》主题歌《梦中的呼兰人》</p><p class="ql-block"> (王淑秋,程华乡,刘景芳,魏伟)</p> <p class="ql-block">本篇连载作品:</p><p class="ql-block"> 《呼兰河传》萧红</p><p class="ql-block"> 《呼兰河边》王玉春</p><p class="ql-block"> 《呼兰河外传》谷世泰</p><p class="ql-block"> 篇头设计插图剪纸:左秀云 </p><p class="ql-block"> 《梦中的呼兰人》:优酷视频</p><p class="ql-block"> 王玉春词/刘立维曲/朴成泰配器</p><p class="ql-block"> 演唱:程华乡</p><p class="ql-block"> 美篇制作:桩子</p> <p class="ql-block">  (呼兰城当年的老爷庙:已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恒积仓-南大营-竞爽亭已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 (呼兰公园曾经的静宜茶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桩子,河边的故事》(南北牌楼)</p><p class="ql-block"> 当年呼兰一南一北两座牌楼,叫南牌楼,北牌楼,这两座牌楼各歌颂两个名人。咱们花开两朵各表一支,先说北牌楼,这北牌楼坐落在大十字街南边十几米处,那位说桩子你净瞎整,不是北边吗?别着急,桩子我说给你听,那时候呼兰县过了十字街不多远,就是庄稼地大野甸子了,叫北牌楼不是我胡弄。这北牌楼是满族旗民富商绅士们,在光绪末年,为佐领乌尔卿额建立的功德牌坊,那牌坊的匾额上书四个大字“德隆望众”。这乌尔卿额是个佐领,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干部公安局局长,他是个武生。民众们为什么给他立牌坊啊?桩子我接着说给你听。乌尔卿额字凤葶,瑷珲(黑河)镶红旗人,从小弃文习武,征兵去了关内,冲锋陷阵,战功卓著,提升为佐领,三品衔顶戴花翎。这关外龙兴之地开禁了,乱码七糟得有人整啊!你是黑龙江本地人,天时地利熟悉民情,上呼兰去当差吧。哎!呼兰的大事小情里,就少不了乌尔卿额这个名。同治十三年(1874年),调呼兰正式上任,主管右司和民务厅,军政缉捕刑事诉讼,那时候的呼兰开禁了,大批闯关东的老百姓,先来后到的本地旗人,垦荒,租地,盖房,汉旗纠纷民事诉讼,全归他一个人整。那时候的呼兰管辖的地方他大呀!管着呼兰本地,兰西,绥化,庆安,巴彦,木兰,海伦等城乡村屯,乌尔卿额不偏听偏信,注重调查取证,秉公执法雷厉风行,不袒护旗人,也不压制汉民,对那些无赖刁民严惩不贷,留下了不少好名声。在任三十多年,66岁积劳成疾,卒于任内,人们自发地捐资,给他立了个牌坊,以颂其德,以表其功。哪承想宣统二年(1910年),道西一家买卖失了大火,又赶上那天刮了西北风,火烧连营二十多家,这功德坊北牌楼也未能幸免……!</p><p class="ql-block"> 本文摘抄自:呼兰河边,三部曲,河边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桩子,河边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说完了北牌楼再把南牌楼谈,这南牌楼可不一般,那北牌楼歌的是一个“好干部”的功德,颂的是为民辛劳的“公务员”,是民众自捐自建。这南牌楼哇,它的性质可正相反,它歌功颂德的是个武官,为统治阶级平定了不少叛乱,来呼兰东征西讨汗马功劳,起义军,山大王让他整得挺惨。建这座牌楼是官家号召,富豪绅士平民百姓,你不想捐也得捐,你还得好好建,的确建得不一般,高端大气富丽堂皇好看!那位说北牌楼在十字街边,那南牌楼在哪儿啊?在南门不远,工夫市胡同后边,两牌楼遥遥相望,两边商铺林立,人吵马喧热闹非凡,好一个大呼兰。南牌楼气势磅礴,雄姿威严,南赏呼兰河水,东西两个高岗相伴,更有北牌楼后衬,官办的东西他就是不一般。“绥靖严疆”四个大字的匾额高悬,下有四个小字“四邻绅民”,下方横额还有四个字,“阖境咸宁”,牌楼的边上还有座亭子,你要是清官卸任了,百姓就把你的靴子供在亭子里边,象征着你在呼兰走得平坦。那这么好的牌楼到底是为谁建哪?请看两边的对联,“谋勇兼优绥靖边塞,德威并济永镇中流”,这就是说他是个行伍的官。这个人叫“昆源”,是个军队的副都统,这个军队的名字叫“武卫左军”,这武卫左军驻扎在北京,相当于警卫队御林军,武器精良机动部队,好好的不在京师待着,大老远跑到呼兰这地方干啥来了?原来是呼兰这地方刚刚开始放禁,又是全省最大的粮食储散地,供应着边疆几个军事重镇,北方的沙俄蠢蠢欲动,哪承想呼兰这地方,让清朝政府闹心。旗人跑马占荒,闯关东的流民铤而走险,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兵荒马乱,农民起义不断,先是一股“盗匪”,烧了巴彦苏苏衙门,接着是丛万金,陈起贵的山大王,打开了呼兰厅的监狱放出了犯人,孔广才的起义军,把官兵打得个落花流水,“占北”,“东霸天”,“东洋乐”,“天灭洋”,等等一股接一股,把个呼兰闹得是天昏地暗。知府李鸿桂还请过老毛子助战,还调来了吴俊升的奉军,最后没招儿了,从京师调来了武卫左军。这才有“浆杆儿绥化,纸糊的巴彦,铁打的呼兰”。这昆源坐镇呼兰,在呼兰和北团林子(绥化),沈家窝堡,五站,石人城子,赵胡窝堡,兰西,小榆树等各地驻军。有了这样的“太平盛世”,他就成了被歌功颂德,标榜在南牌楼上的人……!(桩子王玉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