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山东5A景区(七)青岛 市区随拍

老百姓

胶州湾大桥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从日照出发到青岛,途径胶州湾大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胶州湾大桥于2006年12月26日动工兴建,时称“青岛海湾大桥”;于2010年12月22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全桥贯通;于2011年6月23日命名为“胶州湾大桥”;于2011年6月30日通车运营;于2020年3月30日开通胶州连接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胶州湾大桥东起李村河互通,上跨胶州湾,中接红岛互通立交,西至黄岛东枢纽立交;线路全长42.23千米、桥梁全长31.630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为了全方位认识胶州湾大桥,从网上下载了以下四张俯瞰大桥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及青岛市三城联动战略中的重要交通枢纽,胶州湾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该桥的通车进一步完善了青岛市东西跨海交通网络,扩大了青岛市城市框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胶州湾大桥结构新颖、造型独特、美观大气,三座航道桥与蜿蜒的非通航孔桥、海上互通立交等共同谱写了一部气势磅礴的桥梁组曲,既与青岛市的城市及建筑风格相呼应,又富有现代的气息,是国际屈指可数的现代化桥梁集群工程,该桥建成后将成为青岛市的又一标志性建筑,为中国桥梁史再添辉煌的一页。</b></p> 进入青岛市区 远眺奥帆中心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就是青岛国际帆船中心。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位于青岛市东部新区浮山湾畔,北海船厂原址,毗邻五四广场和东海路,市内的著名风景点“燕岛秋潮”位于基地内燕儿岛山的东南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13届残奥会帆船比赛就是在这里举行的。为了迎接奥运会帆船比赛和打造“帆船之都”,青岛市人民政府把北海船厂整体搬迁到西海岸新区的海西湾,并将国际帆船中心建成青岛市独具海上运动特色的建筑区域,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b></p> 五四广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五四广场以东海路为界分为南北两区,纵长700米,东西两侧为滨海游园,总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北区以绿茵广场、林荫大道和龙柏草坪为主体,交叉处建有中央喷泉;南区沿中轴由嵌草铺装地面的下沉广场、露天舞台、点阵喷泉和观海迎月台组成,自北向南渐次至海边,大型城市雕塑“五月的风“建在观海迎月台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五四广场上快乐的鸟儿们</b></p> 五四的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五月的风”为五四广场主题钢雕塑,采用螺旋向上的钢体结构组合,直径达27米,高约30米,重达700吨,由艺术家黄震设计;雕塑以单纯简练的造型元素排列组合成旋转腾空的“风”,顶部装置有火炬头,通体火红,寓意青岛与五四运动的渊源,五四运动是点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种”。</b></p> 八大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八大关位于青岛市南区汇泉东部,太平山南麓,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著名的风景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八大关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八个关隘,八个地标;八种容颜,八种风情;八处景色,八处意境,一头通向遥远的边塞雄关,一边连着咫尺的海天蜃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现已增到十条),是以中国古代长城著名关隘命名的。此处是著名的别墅区。解放前,这里是官僚资本家的别墅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八大关进行了全面修缮,使其成为中国重要的疗养区之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的国际友人,曾在这里下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八大关”的建筑造型独特,这里集中了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各式建筑风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西部是线条明快的美国式建筑“东海饭店”;靠近第二海水浴场,是解放后新建的汇泉小礼堂,采用青岛特产的花岗岩建造,色彩雅致,造型庄重美观;再加上一幢幢别具匠心的小别墅,使八大关有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风格多样的建筑使这里成为电影外景地的最佳选择,如《家务清官》、《苗苗》、《13号魔窟》等40多部电影和20多部电视剧都在此拍摄,很多歌星的MTV外景也选在这里,比如叶倩文、林子祥的《选择》、《重逢》就是在八大关拍的外景。</b></p> 公主楼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公主楼位于居庸关路10号 ,它是一座典型的丹麦建筑,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整个建筑造型别致,风格独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关于公主楼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据说在1929年,有一位丹麦王国的王子乘坐“菲欧尼亚”号豪华游轮来到青岛游览观光。他被八大关美丽的海滨风光所吸引。丹麦王子遂委托首任丹麦领事在八大关海滨购置土地,按照安徒生童话中的意境设计了这座丹麦古典式建筑,准备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丹麦公主。虽然丹麦公主最终没有来青岛,但“公主楼”的名字却不胫而走,广为传播。</b></p> 西班牙风情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西班牙风情馆就在公主楼对面。这座风情馆开馆时间不长,不过建筑历史却可以追溯到1940年……</b></p> 八大关的特点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八大关”的特点,是把公园与庭院融合在一起,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盛开着鲜花,十条马路的行道树品种各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如韶关路全植碧桃,春季开花,粉红如带;正阳关路遍种紫薇,夏天盛开;居庸关路是五角枫。秋季霜染枫红,平添美色;紫荆关路两侧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宁武关路则是海棠……从春初到秋末花开不断,被誉为“花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八大关东北角又新植了一片桃林,成为春季人们踏青的又一好去处。西南角则绿柏夹道,成双的绿柏隔成了一个个“包厢”,为许多情侣们所钟爱,因此这里又被称为“爱情角” 。</b></p> 第二海水浴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海水浴场,位于汇泉湾东侧的太平湾内。德国占领青岛之初,德国总督常骑马到此狩猎,下海游泳,以后辟为海水浴场。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定名为第二海水浴场,因地处太平湾,又称太平角海水浴场。浴场东面的这个小凉棚,木栏、木柱、瓦顶,似有不合时代之拍的感觉。</b></p> 花石楼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花石楼在八大关的黄海路18号,1932年由一位俄罗斯人格拉西莫夫修建,由于是用花岗岩和鹅卵石建成,故得名花石楼。为欧洲古城堡式风格,有古罗马哥特建筑的遗风,室内有巴洛克、洛克克的痕迹。是八大关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栋别墅,如果按近代欧式建筑传统模式去套它,好像并不十分贴切。此楼建筑面积753.7平方米,院内面积4.5亩。楼的主体共5层,顶层为观海台。 解放前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曾在此住过。相传蒋介石曾在这里避过难居住过。解放后,花石楼成为接待中外贵宾的馆舍,董必武、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此下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看到门口专门设置了一块石质书本状标志牌,上面明确写明此楼的建造时间为1930年,其主人为俄国商人涞比池,设计者为中国建筑师刘耀宸,所以它还有个名字“涞比池别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陈毅元帅第一次到青岛时就住在花石楼,对青岛留有极深的印象。他说,五四运动时就知道中国有个青岛,解放战争时期在山东打了许多年的仗,终于来到了青岛。他还借来《胶澳志》,详细阅读了青岛的历史,并写下了长诗《初游青岛》。花石楼与影视艺术也结下了不解之缘,电影《神圣的使命》、《白雾街凶杀案》、《总统行动》等都是在这里拍摄的内景和外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花石楼里所有的窗户玻璃都为双层设计,除了外层的彩色玻璃,里面的普通透明玻璃则是往里开的。在海边住过的人都知道,海景虽然很美,但海浪的声音还是挺吵的,很容易影响到人的休息。就像现在很多城市中的高层建筑一样,采用双层玻璃可以阻碍马路上噪音的干扰,不知这个设计是开始就有,还是后人增加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如今的花石楼专门辟为博物馆供游客参观,里面的房间有的恢复为以前的格局,有的则辟为展厅,帮助游客了解有关这栋小洋楼的历史。</b></p> 八大关的建筑艺术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八大关是建筑融和环境的一部经典,中外建筑师共同创造了一个建筑艺术宝库,展示了一幅跨文化对话图景。带来了众多国家的建筑思想和建筑实践。以刘耀宸、张新斋、徐垚、刘铨法、王节尧、王屏藩、苏复轩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师的艺术创造更是难能可贵。他们受过西方建筑思潮的熏陶,已能娴熟地融汇各种建筑语言,完成有个性的艺术设计。八大关街区标志着中国建筑师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标志着青岛的建筑艺术已经摆脱了单一的殖民地色彩,成为中国文化吸纳域外文明的又一个成功范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举凡古希腊式、罗马风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田园风式、新艺术风格式、折衷主义式、国际式等建筑风格,在八大关的建筑中皆有所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这些建筑整体上的协调性处理得恰到好处,细部上的表现精彩纷呈,那些爱奥尼、多利克、科林斯石柱远追2000年前的罗马遗风,哥特式尖顶呈现了简洁与深奥的精神感召力,诸多有着精巧构思的露台、老虎窗和拱廊、挑台等无不风韵卓然,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大量运用的半木构装饰亦韵味独具,有拜占庭味道的山花和拱门隐含着伊斯兰文化的影子,“摩登”建筑表现了全新的建筑思维,当然还有中国建筑元素和营造法式的闪现。有形与无形之间,更多则是东西方文化理念的交汇与对话。</b></p> 遥望栈桥和回澜阁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栈桥及回澜阁,即青岛栈桥,俗称前海栈桥、南海栈桥、大码头,青岛海滨风景区的著名景点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素有“长虹远引”之誉,是青岛市近代第一座人工码头、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城市地标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栈桥及回澜阁全长440米,宽10米,桥两边有铁链护栏和莲花路灯,尽头建有半圆形三角防波堤,呈“个”状,最南端处筑有双层双檐琉璃瓦覆顶的两层八角亭,名为回澜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23年5月24日拍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23年6月16日整理编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