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悠悠 情谊绵绵 ——记附中毕业六十周年聚会活动

门中木人

<p class="ql-block">  我们复旦大学附中1963届5班同学毕业离校已整整六十周年。岁月悠悠,当年的青春少年,已成白发苍苍的耄耋长者。为了纪念人生岁月中这重要时段,钟修身同学提议并发起这次纪念毕业六十周年的同学聚会。</p><p class="ql-block"> 这次活动由被称为“邬小弟”(但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了“邬老”称号)的邬士忠同学筹划和组织。为了大家能够充分欢聚和交流,又照顾部分同学的特殊情况,经过多次酝酿,整个聚会活动分作两部分:先去苏州东山活动三天,继而在上海茶话聚餐。倡议一出,响应者众——-因为我们原本一年一聚的惯例因疫情而中断了整整四年。</p><p class="ql-block"> 或许正应了“好事多磨”这句老话,在活动筹划组织的近一个月里,由于国内疫情正处小高峰期间,报名参加聚会、特别是参加东山活动的人数,呈现抛物线状,给组织者带来许多周折。好在一些同学仍然坚持了下来,计划照常进行。</p><p class="ql-block"> 6月6日上午,陈石明、张瑞兴、徐冠昌、高根喜、童怀宇、邬士忠、刘凤鸣、洪凌庆(按学号为序)八位同学,以及三位同学夫人,踏上专车,来到了苏州东山。</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我们下榻的地方——太湖边的守溪人文酒店。</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是观赏日落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下午稍事休息后,我们开始游览第一个景点——东山雕花楼。</p> <p class="ql-block">  家住苏州的竺承政同学早早在雕花楼等着我们——当得知我们将在东山举行聚会活动时,他早就一口答应参加。</p> <p class="ql-block">  雕花楼正名“春在楼”,不过百年历史,但因其拥有3800多幅木雕、砖雕、石雕、金雕、泥雕等精美雕刻而名闻遐迩。</p> <p class="ql-block">  大家在进入大楼前急不可耐地拍下了第一张合影。</p><p class="ql-block"> 这是这次参加苏州东山同学聚会的第一张、也是唯一的一张“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通过精彩而详尽的讲解,雕花楼那些精美的艺术作品,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启园,俗称“席家花园”,是我们当天游览的第二个景点。</p><p class="ql-block"> 启园濒临太湖,背山面湖,集苏州园林的小巧玲珑和湖光山色于一体,亭台水榭、曲径长廊,假山流水及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洪凌庆同学为了参加这次聚会活动,一大早动身乘高铁赶到上海与大家汇合出发。虽然一路劳顿,却游兴依然。</p> <p class="ql-block">  刘凤鸣同学是我们的“大姐大”,身体并不太好。为了参加这次聚会,她克服了很多困难。她的加入,也让远道而来的洪凌庆同学倍感温暖。</p><p class="ql-block"> 进得园中,刘凤鸣同学选择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静静地观赏。</p> <p class="ql-block">  康熙当年上船的御码头,是启园的三宝之一。牌坊前的那对石狮子,是当年的原物。</p> <p class="ql-block">  大家兴致勃勃,又留下了两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  启园也是唐宋传奇故事“柳毅传书”的发生地,那口“柳毅井”也是启园的宝贝。只是大家的兴趣全然不在这上面,没有人想到要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游览西山。 </p><p class="ql-block"> 从东山到西山,似乎很近,但一来一回,车行近三个小时。好在环太湖行进,一路景色宜人,也是一种“游览”。</p><p class="ql-block"> 西山也有“雕花楼”,名气远不及东山的,但年岁较前者久远,只是难逃那特别年代的毒手,留存的精品不多,所幸那花园的景色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  西山的第二个景点,是明月湾古村。此地因2500年前吴王夫差和西施在此赏月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一进古村,就看见一颗1200多岁的古香樟树。历尽沧桑的古香樟树见证了明月湾村的悠久历史,至今仍根深叶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大家在巨大的古树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古村的另一个地标,就是伸向太湖的古码头。现在的古码头长58米,宽4.6米,由256块花岗岩条石铺成。这里是观赏太湖日落的最佳处。相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等文化名人都在此登岸,游览过明月湾。</p><p class="ql-block">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未能深入到村内游览。</p> <p class="ql-block">  现在到西山,必定经过太湖大桥。三十年前建成的太湖大桥,全长4300多米,犹如一条轻盈的飘带,由两个小岛托住,飘浮在太湖之上。在其中的长沙岛上,有一观景台,可以观赏大桥全貌。我们在返程途中停车,兴致勃勃地朝观景台走去,谁知铁篱笆封门,大家只得望“台”兴叹。</p> <p class="ql-block">  午休以后,我们游览东山陆巷古村。</p><p class="ql-block"> 陆巷古村是明代宰相王鏊故里。现在仍完整保存有规模较大的明清建筑厅堂二十余座,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游览胜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住处在古村“南郊”。邬士忠同学早就为我们探路踩点,让大家少走弯路。我们在他带领下出发去古村。</p> <p class="ql-block">  走不多几百米,一右拐,来到了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宝俭堂”。</p><p class="ql-block"> 以前来过陆巷的同学在记忆中没有这个印象。一看介绍,才知这是宋代学者、词人、高宗朝户部尚书叶梦得的故居,本世纪初由苏州市民许青冠夫妇出资数千万耗时八年才修复开放。</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的路线,恰与一般游客走的相反,而这宝俭堂又离游览主线较远,因此这里游客很少。但宝俭堂东西两侧的花园很美,尤其是东花园十分小巧精致,值得细细玩赏。</p> <p class="ql-block">  惠和堂,是明代名臣、文学家王鏊(号守溪)故居。王鏊死后被追封为太傅,其弟子唐寅称其为“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p><p class="ql-block"> 惠和堂的规模比宝俭堂大,自有“宰相”的气度。</p> <p class="ql-block">  怀古堂是王鏊家族祭祖、议事的地方,已有7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怀古堂检票时,我们才知道当地厅堂的参观到17:00结束。时间还有一些,但再去其他厅堂参观,就不可能了。这样,大家就干脆不赶路了,坐在园内聊聊天,歇歇。</p><p class="ql-block"> 于是就有了两张比较自在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从怀古堂出来,大家继续逆向前行,三三两两的,或购物,或闲逛。</p><p class="ql-block"> 在一般游客从大门进村后都会留影的第一个景点“寒谷渡”处,大家再次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那个古村的正门牌坊就不去看了(邬士忠同学已经将那牌坊的照片发在群里了),大家决定往回走。一路上一边看景,一边说说笑笑,没有人因少看了几个景点而感到遗憾的,颇有几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味道,十分惬意。</p> <p class="ql-block">  晚餐后,大家相约聚在一起,喝着高根喜同学的茶,磕着邬士忠同学的瓜子,无拘无束、海阔天空,谈天说地,拉拉家常。要不是邬士忠同学提醒——十点啦,休息吧,没人会想到时间会过得这么快。</p><p class="ql-block"> 实在是聊天太投入,竟没有人给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上午自由安排。有外出购物的,有在“家”搓麻将消遣的,也有再去陆巷古村寻寻觅觅的,各得其乐。</p> <p class="ql-block">  当天早早地午餐,早早地出发。大家在回程途中,游览吴江区的静思园。</p> <p class="ql-block">  静思园由当地民营企业家陈金根先生出巨资,历时十年,于2003年建成。现在是国家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静思园占地一百余亩,既有苏州园林的小巧别致,又有皇家园林的宏大气魄,亭台楼阁,九曲回廊,小桥流水,水榭石舫,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  但静思园的最大特色,则是陈金根先生耗费巨资、费尽心力收藏的各种奇石,这些奇石鬼斧神工,种类繁多,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作为复旦大学的校友,陈金根先生在母校百年校庆时献上一块巨石作为贺礼,置于双子楼前。</p> <p class="ql-block">  进入园内迎面而来的巨石“庆云峰”,是静思园的镇园之宝。</p><p class="ql-block"> 庆云峰高九点一米、宽二点九五米、厚二点二四米、重一百三十六吨,通体1600余孔,孔孔皆通。此石原为灵璧宋花石纲老坑遗石,清乾隆皇帝曾欲置之御园而未果,千载尘封,鲜为人知。陈金根先生八赴灵璧,探秘寻石,历时三载,终得宝物。</p> <p class="ql-block">  大家在庆云峰下合影。</p><p class="ql-block"> 这是参加苏州东山聚会活动九位同窗唯一的一张“全家福”,也是这次东山聚会活动的“收官之作”,值得收藏留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曾经担任过苏州文旅局领导职务的竺承政同学,对我们所游览的景点,熟如家珍,但他仍不畏炎炎烈日,赶到离家数十公里之外的静思园,再次陪我们同游,并为我们送行。此情此谊,令人难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当我们邀请他第二天来上海参加同学聚会时,竺承政同学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并迅速买好了来回车票。</span></p> <p class="ql-block">  为纪念附中毕业六十周年的另一场重要活动,是六月九日借顺风大酒店中百一店店举行的茶话聚餐活动。参加这场活动的,除参加东山聚会的全体成员外,还有丁根宝、翁文豹、杨达山、孙炜、张国囡、赵采轩、冯琴华、龚小妹(按学号为序)等同学。</p><p class="ql-block"> 丁根宝同学早就积极报名参加全程的聚会活动,但不久就“阳”了。几经努力,东山的活动没能去成,而参加了今天的活动,也算得到几分安慰。</p><p class="ql-block"> 还有几位同学原本已经报名,后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特别是历次聚会活动积极参加者孙春发同学,活动前几天得新冠阳性,急于求“阴”,终而未果,不胜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位女同学早早地来到酒店,急急地先要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竺承政同学一早乘车到了上海,在南京路步行街溜了一圈后,也很早到了酒店。</p> <p class="ql-block">  许多同学,已是多年没有见过面。早到的同学,很自然地挤在一桌,相互问长问短的,聊得很是热闹。</p> <p class="ql-block">  后到的同学也过来凑个热闹。</p> <p class="ql-block">  班级里最年长的“财务大臣”杨达山同学由夫人陪同参加同学聚会,大家关切地同他问长虚短。</p> <p class="ql-block">  来了一位多年没能参加同学聚会的“新”女生,女同胞们又要合影,并且个个翘起拇指,表扬自己团结齐心的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 这位“新”女生赵采轩同学原本陪先生在外地休养,已经“请过假”了。但实在舍不得这难得的聚会机会,最后说服先生提前回到了上海。</p> <p class="ql-block">  茶话开始。整个活动组织者“邬老”弟委托童怀宇主持,童也毫不谦虚。他简要地回顾了我们同学几十年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年年聚会,特别是几次重大聚会活动的情况,然后请几位同学发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竺承政同学十多年前和孙春发同学一起,发起和组织了十多位同学赴苏州一日游,这次在参加东山聚会活动后又特地赶到上海和大家欢聚,自然要他首先发言。</p> <p class="ql-block">  洪凌庆同学十多年前组织同学的杭州三日游,深深地印在大家的脑海中。这次又特地来上海全程参加聚会活动,为此她昨晚借宿酒店,这种情谊,令人感动。由她发言,自不可免。</p> <p class="ql-block">  赵采轩同学则是“被惩罚”性的发言。谁让她前几年不参加同学的聚会呢?</p><p class="ql-block"> 时间关系,这次没有请刘凤鸣同学发言,但大家不会忘记在上海长江隧桥正式通车前她组织同学参观游览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几位同学的发言,都传递着浓浓的同学情谊。</p> <p class="ql-block">  在茶话会上,大家都想念着一位同学;这位同学也在想念着大家。作为这次聚会活动的发起人,钟修身同学因为健康原因,被住进医院接受治疗,但他仍时刻关注着活动的进展。在茶话聚餐活动开始前,他就发来微信视频通话。在茶话会上,借助微信视频,他和同学逐一见面,互致问候。大家衷心祝愿钟修身同学早日康复!</p> <p class="ql-block">  茶话告一段落,聚餐开始前,大家高高兴兴地排排坐,站站正,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因为周乾平同学有事,在家用过午餐后才赶过来,于是经提议,大家再次站在一起,有了另一张“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而七个女同学却笑嘻嘻地乘机再留一张纪念照。</p> <p class="ql-block">  团聚是欢乐的,难忘的,但终究又是短暂的。告别是那样的依依不舍。大家寄希望于“邬老”弟,盼望明年再聚会。</p> <p class="ql-block">  (说明:照片右下角打上“W”字样的,由邬士忠同学及其夫人提供;“H”字样的,由洪凌庆同学提供;其他照片拍摄者童怀宇)</p><p class="ql-block"> 美篇制作 门中木人</p><p class="ql-block"> 2023.06.16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