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之旅(上)

姚伟

<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7日从上海出发一路向西北,到徐州已是下午时分。晚餐后散步淮海战役纪念馆,室内馆已闭门,但纪念塔巍然屹立</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至戏马台。戏马台在徐州云龙山之北,彭城古城墙之南,向阳的山门上有国画大师李可染书写的“戏马台”三个大字,山下简洁古朴的青石牌坊上镌刻着书家巨擘张伯英的墨宝“户部山”。戏马台门口两层台阶都蕴含意义,大门外第一层31阶台阶,寓意着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三十一年短暂而壮烈的一生。门内第二层23节台阶,寓意着项羽二十三岁,率领八千子弟,起兵抗秦。台阶上装饰着雕刻文字,记录着项羽的生平。</p> <p class="ql-block">古彭城南门一里许有一山丘,因地理方位居于古城之南,故名南山;又因山体较小,人称小南山。南山即是戏马台、户部山的原始山名。南山筑台戏马,始于秦朝末年、公元前206年。当时,农民起义军经过3年苦战,一举推翻暴秦的统治。起义军首领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建都彭城。</p> <p class="ql-block">东院称“楚室生春”院,由穿廊、雄风殿和东西配殿组成。</p> <p class="ql-block">风云阁又名戏马台碑亭,是戏马台景区标志性建筑,也是户部山制高点。碑亭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按江南园林风格设计,双层六角飞檐,丹柱彩栋,上覆釉瓦。</p> <p class="ql-block">亭内有一明代石碑,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 徐州户部主事姜世昌所立正面有柳城人莫与齐所书“戏马台”三字,字幅盈尺,古朴庄重。石碑背面刻有《徐州重建儒学记》</p> <p class="ql-block">秦朝被推翻后,项羽鸿门宴请刘邦,其亚父范增让项庄在宴上假借舞剑助兴为由,而刺杀刘邦。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的精神率先猛攻秦军,迫使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202年冬,项羽兵败垓下,深夜惊闻四面楚歌,忧心忡忡,他慷慨悲歌,虞姬舞剑助兴,并做歌合之。歌罢自刎,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也是霸王别姬典故</p> <p class="ql-block">项羽从吴中起兵到兵败自杀,仅仅在彭城过了三四个月太平日子。南山筑台戏马之日,也正是他一生最为得意之时</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的手迹</p> <p class="ql-block">百米长廊以古来咏台诗词,当今书法大家笔迹勒石镶壁,既能陶冶游人性情,又使游人受益。</p> <p class="ql-block">长廊东侧,相骥亭旁,存有项羽糸马桩和乌骓槽</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徐州戏马台、苏州园林、南京六朝石刻并称江苏三宝。</p> <p class="ql-block">中国象棋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先秦古籍中就有记载,但象棋盘上“楚河汉界”的说法,却是源于楚汉相争,棋子颜色,开局规矩等都蕴含着楚汉相争的历史文化元素。</p> <p class="ql-block">离开戏马台前往乾隆行宫</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徐州保存最完善的一处,1959年辟为徐州博物馆所在地。乾隆南巡六次,四次都来到了徐州,亲自督查徐州河道改造之事</p> <p class="ql-block">通过走廊可以看到徐州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徐州博物馆创建于1959年,徐州博物馆的原址为乾隆皇帝1757年南巡时的行宫旧址。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云龙山北麓,展区整体由主陈列楼、土山东汉彭城王家族墓、清代乾隆行宫、碑园和汉代采石场遗址四部分组成,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把馆建与墓葬、遗址相结合,集国保、省保、市保单位为一体的现代化地方综合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陈列面积6500平方米。徐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藏品体系完整,主要有陶瓷器、陶俑、玉石器、金银器、铜铁器、玺印、书画、杂项等门类。馆藏文物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及当代艺术品,内涵丰富。其中以新石器时代、汉代和明代文物最为丰富突出。又尤以汉代文物最具特色,形成完整陈列体系。馆藏文物主体除书画外,绝大多数为古遗址或古墓葬科学发掘出土,时代明确,来源清楚。</p> <p class="ql-block">徐州文物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新石器时代和商周遗址、规模宏大的两汉王侯宗室陵墓、完整的明代地下城以及无数的珍贵文物。“古彭千秋—徐州历史文化陈列”共分五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彩俑</p> <p class="ql-block">汉高祖刘邦即位第二年(前201年),封其弟刘交于楚国,王东海、薛郡、彭城三郡三十六县,都彭城。东汉时期,这里始封楚国,后改封彭城国与下邳国。两汉时期,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得到巨大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天工汉玉—徐州汉代玉器精品陈列”的序厅照壁设计采用重要展品的图形放大样式,给人以视觉冲击且直切主题。展厅空间回旋通透,环绕展厅中间陈列的玉棺、玉衣,一种神秘、空灵的感觉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两汉时期,徐州地区农业稳定、商业兴盛,手工业种类齐全。传统的制陶业和纺织业进一步繁荣发展,采石、制玉、冶铁、铸铜等行业尤为发达,盛极一时,是当时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史籍载,西汉平帝时,楚国有11万户,50万人,东汉顺帝年时,彭城国有9万户,49万人,是当时人口高度密集地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新石器时代起历二百余战。徐州出土大量的兵器就是一部血与火的徐州战争史。“金戈铁马—徐州古代兵器陈列”共分五个部分展示徐州的兵器史。</p> <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9日睡到自然醒。徐州至晋城,到达时伴晚时分,入住裹腹。</p> <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10号第四天至司徒小镇。司徒小镇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城区中心的东北,西距晋城市区北高速路口5公里。占地千余亩,是集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农耕体验、旅游购物、文化演艺等为一体的“老山西民俗印象基地,新晋城美食旅游地标”。</p> <p class="ql-block">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梦回到五千年前的山西,见到当时的镖局、茶楼、钱庄、客栈,穿越在当时的市井街道,当我们来到司徒小镇踏进山西城,像似梦回千年古山西!</p> <p class="ql-block">六尺巷里开辟了属于山西味道的“明清小吃街”,八百个小吃档口,八百种山西味道,有你耳熟能详的山西美食代表“刀削面”,也有你垂涎已久的“平遥牛肉”,更有你闻所未闻却美味异常的“定襄蒸肉”“吴家熏肉”“ 荞面河捞”等等</p> <p class="ql-block">小二黑结婚</p> <p class="ql-block">衙门断案</p> <p class="ql-block">司徒学校</p> <p class="ql-block">上课了</p> <p class="ql-block">老陈醋作坊收徒</p> <p class="ql-block">参看《又见老山西》。司徒小镇《又见老山西》整个剧场内,却显露出了晋城文化血脉相传的传奇,馆内设计真实还原了晋城过去繁华热闹之景,演出中,南来北往,行商坐贾。气息浓厚的山西民居建筑,更表达了对山西传统文化的那份敬意。</p> <p class="ql-block">用行走式观演方式,让观众穿梭于酒馆、醋坊、当铺、铁匠铺之中,找寻数千年前的山西味道,可谓“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p> <p class="ql-block">剧目有四幕情景构成:长平之战表现出长平之战作为战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史中规模最大战争的浩浩荡荡。</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则通过对晋城地区泽州商号东家王泰来和一众晋商之间尖锐故事的描述,展现独树一帜的晋商文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西口一展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打通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求得谋生发展的移民故事</p> <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树移民则讲述明初因朝廷“移民屯田,开垦荒地”政策,而将经济繁荣,人丁兴旺的山西人口,迁移至中原地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司徒村将“打铁花”进行编排创作,形成大型煤铁文化山水实景演出《千年铁魂》。</p><p class="ql-block">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民间传统的烟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打铁花是一种大型民间传统焰火,是中国古代匠师们在铸造器皿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民俗文化表演技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打铁花多流传于黄河中下游,以河南、山西最为流行。开封打铁花更被誉为黄河流域十大民间艺术之首。</p> <p class="ql-block">演出打破了传统打铁花的规模和形式,以山西千年铁文化为主题,融合晋东南民俗、民间艺术、现代歌舞表演等内容,将铁花和民俗演出相契合。同时运用3D立体成像等现代高科技手段以及炫彩迷幻的灯光,营造出如梦似幻、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视听盛宴</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司徒小镇</p> <p class="ql-block">6月11日第五天至皇城相府。山西古豪宅特别多!这一处地处晋东南的豪宅,比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还要气派,它就是位于山西晋城阳城县北留镇的皇城相府。这个皇城相府中的“皇城”二字,是因康熙皇帝曾在此地两次下榻而得名。“相府”则是指这里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大帝的老师、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皇城相府由内城、外城、紫芸阡、御书楼、中道、斗筑居府院、河山楼、藏兵洞等部分组成,它金碧辉煌,巍峨壮观,府院连绵,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刚到景区看了《迎圣驾》节目</p> <p class="ql-block">看完开始参观。首先到达外城,外城的建筑主要由清朝时期所建,是康熙帝的老师陈廷敬与家属的居住地。漫步其中,抬头仰望,康熙帝所赐“午亭山村”匾额赫然入目,完整地镶嵌在御书楼的上方,随着视角转动,一幅醒目的“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对联映入眼帘,据说此对联是康熙帝为了赞美陈廷敬的功绩而书写篆刻。步入城门内,进入视线的是雕刻着陈氏一门所授官职和皇恩的两座石雕牌坊,从这里能真切地感受到,当年陈氏家族仕途的荣耀与辉煌。接着经过大学士第,来到点翰堂,欣赏康熙的御笔牌匾,亲眼目睹陈家的事迹展览,感受其辉煌的成就。之后,由此往北游走,即可到达专为女眷而建的内院,这里假山鱼池,诗情画意,尤其是康熙帝御笔的“苍松万古青永驻,云鹤千年寿无疆”楹联,精美无比。</p> <p class="ql-block">编制了康熙字典</p> <p class="ql-block">后院</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的内城属于陈氏家族的老宅,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拥有一座七层的古建筑,也是皇城相府的标志性建筑,被称之为河山楼。据了解,此楼高达三十余米,建造的目的是明崇祯年间,为了抵御流寇侵扰而建造的,城楼历经四百余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傲视群雄。除此之外,与其相通的还有一百零七间的藏兵洞与密道,它们相连相通,错综复杂,与垛口的瞭望台相互映衬,形成一道完整的防御系统。</p> <p class="ql-block">6月12日离开晋城到达临汾。至洪洞大槐树景区。民间有句话:“要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老槐树”。明朝建国初年,和元朝连年抗战,不少人在战争中丧命,当时的黄河、淮河还有漕运连年泛滥,为此也造成了很多的灾难。疫病的流行,灾难的频发,山东和江苏、安徽、河北、河南等地遭遇到重创。一时之间赤野千里,原本是兵家必争之地的中原,成了民不聊生白骨皑皑的地方。朱元璋思虑再三之后,下了这个重要的决定,要求让其它地方的百姓进行迁移,首先想到的就是大槐树。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距今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山西洪洞一带有着特殊的地形,易守难攻。元末明初战乱不断,在那个年代这里俨然就成为了世外桃源一般。百姓在这里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很多中原地区的百姓也逃亡在这里,根据当时明朝的人口记录显示。</p><p class="ql-block">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为了巩固明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朱元璋实行移民屯田,奖励垦荒的民屯、军屯、商屯之制。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p> <p class="ql-block">文艺节目讲述了洪洞大槐树的历史。大槐树下登记,人口迁移。明朝的这次移民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涉及到移民的人已经达到了百万人次,按照当时迁移规矩,家里人口达到4人的,只能留下一人,六口的可以留下两人,八口的也只能留下三人。当时朱元璋要求百姓自愿迁移,不愿意的可以向官府申请,愿意的人也需要到大槐树底下报到谁也不愿意离开世外桃源去赤贫之地,当时负责迁移的大将名叫马荣,奉命要求迁移。为了能完成皇帝下达的人数任务,不顾百姓死活,只要能用得上的法子都用上了。本来是去大槐树下集合上报不愿意去的百姓,结果都被官兵给包围了,强迫将他们带走。那些被迁移的百姓像是囚犯一样用绳子串联起来,在官兵的皮鞭之下步履蹒跚前行。而被留下的人则是哭声震天地追赶着亲人,但都被官兵毫不留情驱赶,甚至有传言说不少人就这样死在了迁移的路上。据说,当时被迁移的时候,由于大家是被绑着手的,需要上厕所的时候都会要求官兵给解开手,后来干脆简称“解手”。至今一些地方依然将上厕所称为解手。</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参观了苏三监狱。在闹市区的古槐路旁可以看到中国唯一一座明代形制的监狱,也是现存最早的监狱。现存的苏三监狱大都是后期复建的建筑群,由普通牢房、死囚牢房组成。想要看古物的话,那么可以重点关注院落中的水井和石槽,据说还是当年苏三坐监时洗衣使用过的原物。</p> <p class="ql-block">后广胜寺。广胜寺的飞虹塔是一座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琉璃塔,中国古塔建筑奇迹,8级地震不倒。塔身用青砖砌成,外部用黄、绿、蓝、紫、白五种颜色琉璃构件镶嵌。总高47,31米,平面八角形,十三层。飞虹塔始建于汉代,屡经重修,现存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历时12年建成的。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 年) 临汾盆地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根据考古资料证明,中国唐朝时琉璃才用于建筑上,到了明朝发展为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最好的琉璃产自山西省北部的大同和南部的河津,皇宫紫禁城所用的琉璃就产自这两个地方。飞虹塔刚好是鼎盛时期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飞虹塔层数多、出檐多、面多、角多等特点,充分发挥了琉璃构件装饰外部的极大优势。各层斗拱,比翼齐飞;各种图案,争奇斗艳;像一位豆蔻年华的古典少女,婀娜多姿、楚楚动人</p> <p class="ql-block">柱脚、普柏枋、垂柱均为绿釉。栏额米黄釉。雀替是绿底、黄线边、上敷金龙。垂花柱下金黄色仰莲与下层围脖脊自然吻接,好像此柱是角柱将每个面分成“面宽三间”样式。柱上有穿插枋“引出”的僧人耍头样式,这是飞虹塔独有的装饰构件。在八个方向的中下方,都装有古式微型琉璃楼阁、殿宇等各种花色构件。有单层式、重檐式、悬山式、十字歇山式。这些建筑之上的小建筑,小巧玲珑、工艺精湛,让人赞赏不已。</p> <p class="ql-block">各层都有塔檐,每一层又都有一组中心图案,或丰富的琉璃佛像、菩萨、金刚力士、塔、盘龙、鸟兽以及各种动物图案花纹佛像、或佛经故事;檐下是琉璃砖仿木构烧制的斗拱、助枋、檐飞等构件。装饰图案各具特色,人物形象传神,造型无一重复。</p> <p class="ql-block">下寺还可以看到元代的彩塑立于水神庙之中;当然还可以国宝级的文物--元代戏曲壁画,</p> <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13日睡到自然醒,吃过早餐离开临汾前往平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