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马赛克方法以鼓励儿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起点打开儿童的世界,释放成人和社会对儿童原有的束缚。</p><p class="ql-block">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成人的老师”,提倡成人向儿童学习,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聆听儿童的声音。马赛克方法不仅是儿童研究者的有效工具,而且是家长、教师和其他从业者了解儿童、理解儿童的有效途径。</p><p class="ql-block">成人如果想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聆听儿童后还需把儿童的经验和能力积极地应用于实际行动,为自己的日常教育与工作服务。否则,就会变成空洞的倾听,沦落为浅显的参与,最终失去儿童的信任。</p> 儿童视角的“马赛克方法”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倾听幼儿,珍视儿童声音</b></p><p class="ql-block">1、多途径支持探究,收集幼儿看法</p><p class="ql-block">在游戏推进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对建构区、科学区这样操作丰富、有挑战性的区域有着独特的偏爱,而面对阅读区,幼儿总是缺乏兴趣,因此,创设幼儿喜欢的、愿意不断“探险”的区域成为教师共同的愿景。</p><p class="ql-block">在游戏过程中,根据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垃圾分类,幼儿生成了“垃圾车”的游戏,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很快就发现了问题,这些垃圾到底都属于什么垃圾呢?起初幼儿高兴地跑去问小伙伴或问教师,但难题也接踵而来,幼儿和教师对多样化的垃圾有时并不能很好地区分,更多的是通过查阅资料确定垃圾的正确分类。“我们一起来学吧!”宸宸的一句话点醒了笔者,可以根据这个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活动。</p><p class="ql-block">在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分类情况有比较清楚的认知。而游戏就像一个小小社会,垃圾的种类也趋向于现实的生活,幼儿在游戏中加深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加强分类探究,可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p><p class="ql-block">小班幼儿的记忆主要是通过形象记忆实现的,因此,鲜明的材料性质、多种感官的参与能使幼儿更好地熟悉垃圾分类的方法。</p><p class="ql-block">游戏的推动下,幼儿将问题带回生活中,很快,一张张直观的图画、照片,一段段有趣的视频被带回到班级中,想法、材料的来源多样,反映的也是幼儿的各种看法,而不是少数群体的需求。在多样化的档案收集过程中,幼儿在乐趣中体验了垃圾分类,也将探究的发现带给大家一起分享。</p> <p class="ql-block">2、拼接碎片化信息,提炼关键经验</p><p class="ql-block">班级里档案记录的方式已经不限于绘画,拍照片、视频成为幼儿最喜欢的信息收集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图像以一种清晰、直观的方式看见幼儿喜欢的事物。在照片收集的基础上,教师帮幼儿打印了两套照片,一套作为活动的照片供幼儿使用,另一套则让幼儿制作成了一本关于垃圾分类的图书。幼儿的绘画、照片跃然纸上,而图书的制作也能帮助幼儿将他们的探究进行总结。</p><p class="ql-block">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制作的垃圾分类图册投放垃圾,当他们再次遇到问题时更多的会选择通过阅读去寻找答案,进而主动获取知识,正确地进行投放。一种颜色代表一种垃圾,不同的垃圾对应不同的颜色,幼儿在粘粘贴贴中,巩固了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这样的操作过程无疑帮助幼儿通过动作与形象进行了有效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改造实践,建构游戏空间</b></p><p class="ql-block">1、档案材料,建立联系</p><p class="ql-block">幼儿显然很喜欢看到自己拍摄的照片,也很喜欢说出自己的看法,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说出为阅读区的改变所做出的贡献。</p><p class="ql-block">教师在阅读区的一角支起了一个光线较暗的帐篷,当幼儿坐在“魔毯”上时,他们可以通过照片投影的方式观看图片,可以围绕幻灯片展开讨论,科学有趣的操作方式为幼儿增添了趣味,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了幼儿的交往、协作能力。</p><p class="ql-block">一天,乐乐看见了在建筑工地上为火车搭上的车窗,她说:“感觉很像相框噢!”天天说:“和长长的胶卷一样呢!”起初,幼儿用积木把照片框了起来,之后他们有了一个好主意——滑动积木,原本静态的照片随着积木的推移,就像放了一场老电影,缓缓地拉开了故事的序幕。</p><p class="ql-block">基于幼儿已有的照片,起初,他们的故事是关于在学习垃圾分类方面的,慢慢地通过幼儿不断丰富游戏照片,他们的故事内容也更加广泛,而制作故事书的内容也不再限于垃圾分类,娃娃家的故事、小饱家的故事在幼儿的填充下逐渐充实。</p><p class="ql-block">马修曾经说过:“幼儿带着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来探究材料,随着幼儿的理解能力提高,新的方向和可能性便会出现。”</p><p class="ql-block">档案的另一层意义是帮助幼儿进行回顾,一次游戏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探究的停止,当教师重读档案时,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p><p class="ql-block">一次医院游戏中,幼儿对治疗用的胶带到底属于什么垃圾产生了疑问,在之前幼儿的图书中,他们找到了纸胶带属于干垃圾,但是处于医院这样的游戏情境中,显然它又是有害垃圾了,对此幼儿又将垃圾分类书不断完善。当探究活动重复发生时,档案可以帮助幼儿回顾和思考:现在的想法还和之前一致吗?显然,它提供给幼儿思考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2、决策制定,创造改变</p><p class="ql-block">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游戏需要幼儿注入活力,但也需要审视事件的可行性,游戏中幼儿为阅读区的布置提供了很多新想法。阅读区在加入了制作图书的游戏后,更多的幼儿愿意选择这个游戏,他们通过相机记录他们的发现,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取照片,制作他们的故事,游戏内容有了变化,阅读区的布置也随之而动。</p><p class="ql-block">通过幼儿的照片和交流教师得知,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舒适温暖的沙发,还需要能令他们安静摆弄的操作台,需要有和小饱家一样的美丽装饰,楼梯旁的书架小车、像医院里一样的金鱼、小饱家一样的鲜花还有和哥哥姐姐班一样的帘子,这些都是他们想要改变的地方。而马赛克方法的使用,帮助了教师清晰地了解到事件的差异,在回顾材料时,可以运用讨论的方式支持想象性游戏开展的可能性,根据班内的情况选择性地实施幼儿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思考的循环,保持探究的能量</b></p><p class="ql-block">在之后的游戏过程中,幼儿养成了把自己的问题和思考说出来的习惯,这样的沟通途径可以帮助教师和幼儿开诚布公地交流,也能帮助幼儿进行经验的汇总,这样一个由错综复杂的想法、感受和问题编织而成的网就展现在教师的眼前。</p><p class="ql-block">它是美丽的,因为它是这个班级学习共同体的体现,在这张学习网中可以不断添加元素,而这样的网造就了一幅未完待续的马赛克。笔者逐渐地意识到,教师正鼓励幼儿成为一个具有深刻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人,教师正培养着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不断提出疑问,教师允许幼儿提出质疑和问题,并把其观点和看法添加到学习地图上……幼儿的声音很重要,教师期待着提出的问题得到幼儿给出的有意义的答案。</p><p class="ql-block">马赛克强调多途径地倾听,不仅是倾听幼儿,还包括这个探究共同体中的任何一员,可以是教师、家长、同伴……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人既贡献自己的一片马赛克,又与其他的主体一起共同勾勒一个更为完整、绚烂的愿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结语</b></p><p class="ql-block">总之,马赛克方法认为,幼儿有能力表达自己对所处生活的观点,强调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其中扮演倾听者、观察者、记录者、对话者的角色,并和幼儿共同建构对环境创设的意义理解,进而基于幼儿的视角,对环境创设实践做出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调整。</p><p class="ql-block">值得注意的是,马赛克方法并不只有上述所提的几种方法,只要是幼儿熟悉的、能发挥其优势的方法都可以归纳到马赛克方法体系。</p><p class="ql-block">因此,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甚至是个体幼儿的年龄、特长等灵活选择,为幼儿提供最适宜的方法。教师需要在聆听幼儿之后把幼儿的经验和能力积极地应用于实际行动,为自己的日常教育与工作服务。</p><p class="ql-block">幼儿是具有丰富原始资源的宝藏,其内在的、真实的心声是否被成人聆听、理解与接受,不但关乎幼儿与成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关乎幼儿教育的本质。幼儿有一百种语言,马赛克方法恰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幼儿的语言,契合幼儿的内在需求,让幼儿的声音存在于幼儿教育的现场,让幼儿的声音滋润与呵护幼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