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又一年的父亲节到了(2023.6.18),谨以此篇献给我们军人的父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撰稿:靳沙夏(儿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靳阜林,原名靳福林(一九四一年初部队驻军江苏阜宁,遂将福字改为阜字)。爷爷靳鸿升,弟兄三人,其为老三,育有父亲等弟兄三人,在叔伯弟兄中父亲排老五,晚辈称之为五叔,两个弟弟排第七(靳福华)、第八(靳福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家境一般,有房二十余间,地四十余亩,这类情况在富庶的晋城也就中等。父亲少小读私塾,后进晋城一中学习毕业,出来后当上了私塾先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三七年,红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其中一部打到了晋城边缘,父亲入了红军队伍,呆了时间不长,队伍要撤回陕北,父亲离队跑回了家乡。(如若不然,父亲有老红军资格。此事在被错整的时候是其中一条,说父亲作假。原来父亲填报就是三七年三月,后更改。)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红军改编为第八路军。徐海东、刘志丹15军团缩编为115师344旅,入山西进行了平型关战斗。在山西期间,到晋东南抗日驻防。当时共产党的政策是团结抗日,扩大队伍,只要抗日,不论何人都欢迎。父亲是小知识分子,有一定的爱国情怀,于是积极奋起,在一九三八年二月组织动员了120多人加入了八路军,部队番号是115师344旅687团。我军政策是:带多少人入伍,就给相应的职务,父亲也就成为中队长。(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就不再赘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抗日烽火燃烧的初期,父亲走上了革命的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注:父亲入伍时我军总人数不足5万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入伍后,因有文化,留687团政治处任宣传队中队长。三八年至四零年部队边整训边战斗,团长韩先楚兼政委,副政委刘震兼政训处主任,副主任就是蔡永。两个上将一个少将。这个宣传队可不简单,又要招兵买马,又要鼓动宣传,战后还要掩埋尸体并登记造册,工作满满。父亲在数次处理牺牲人员后事上受到通令嘉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里插一句,记得红军第一次三七年东征吧,父亲参军跑回来,可是他弟弟靳小七却入伍随红军到了陕北,据说后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工作,卒年不详。(此情是我随父回老家,亲戚所讲,靳小七曾给家捎过书信,这个老红军至今不知所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四零年三月,八路军不断壮大,115师巳分为几大块发展,聶荣臻建晋察冀、罗荣桓到山东、黄克诚组建八路军第五纵队挺进江苏,父亲所在部队编制其中。皖南事变后,为加强新四军力量,一九四一年二月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为扩大我党我军对外影响,激励部队战斗精神,三师成立战旗报社,父亲到社里任记者,笔名“鲁蹟”,在此期间书写大量文章,鼓舞斗志,其付出受到广大干部战士的好评。(战旗报名称后被黄克诚改为先锋报)至一九四五年,新四军三师在江苏抗日打了许多仗,著名的“刘老庄八十二勇士”就是该部的英雄集体,窥一斑可见全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战斗的洗礼,父亲也进步了,成为营级干部。(有一张扎绑腿的照片就是在新四军时留下的)有人当过八路军,有人当过新四军,可有多少人又是八路军又是新四军的,这比较鲜见,老父荣光,我们后代都感到骄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了。黄克诚出于全国国共两党斗争的战略考虑,建议中央主动出兵东北,占据地势经略全国。中央批准后,遂率新四军三师三万人马,不远万里进军东北,并在齐齐哈尔建立西滿军区,开始了三年的东北解放战争。父亲这时到四野后勤三分部野战医院任政治处主任(副团职),开始了组建随军医疗系统、接收日本軍医、培养自己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父亲在去医院前,系东北野战军二纵五师下属团政治处正营干部,政治处主任是吴信泉,后为三十九军军长(二纵改的番号),55年授衔为中将。他是老父的直接领导,也是老父党员证明人,这在老父填写的简历中可以看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四七年,我们的母亲在家乡讷河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她的军旅生涯,一直是在野战医院渡过,但不管前方后方,都是战场,做为医护人员,同样要接受战争的洗礼,年青的她(参军时才十六岁)经过了几年战火纷飞的考验,成长为意志坚定的党员干部,与父亲结为伉俪后,随军转战大江南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东北野战军独立第10师改称38军151师,老父奉调到该师任宣传科长,踏上了南下解放全中国的征程,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进军中南和滇南战役,全国解放后于一九五零年三月进驻广西,151师还兼龙州军分区,一九五一年三月免兼龙州军分区,改称48军142师,一九五二年四月改编为公安第11师。在这期间参与了广西十万大山剿匪战斗。二姐靳娜苹一九五零年七月一日就在龙州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父和母亲随部队,从中国最北边打到最南边,真是壮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胜利接着胜利,解放大军摧枯拉朽,很快打败了蒋家王朝,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在北京毛主席宣布成立了新中国,跟随共产党打天下的父母亲,自然成为人民功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父亲佩戴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牌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妈妈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牌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广西龙州的父亲,军旅生活相对稳定,阔别家乡十几年后,萌生了回去看看的想法,以去除心中的丝丝牵挂。一九五零年八月,父亲携老母怀抱二姐踏上了探家的行程。因刚解放,一些地方土匪横行,部队按规定给父亲配备了警卫人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的家乡是山西晋城巴公镇的靳圪塔村,祖上乃书香门第,我们爷爷辈颇有文化,老大在晋城县衙做刀笔吏,老二在国民政府做官,父亲的父亲最小,在家留守祖业。父亲参加革命后,大弟靳小七先他当兵而走,爷爷因故去世,家道中落,只可怜小弟靳小八无依无靠四处流浪,还有父亲长女靳筱华(后改名靳晋萍)寄养他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归乡后,探亲访友,谈新叙旧,听说了靳小八的情况(有人说是解放太原时牺牲了),为尽孝道重葬了爷爷奶奶,为了旧情厚谢了乡里乡亲,了却了思乡之情,尔后和母亲一起接出长女晋萍,抱着次女娜苹,出发到了黑龙江,同母亲共同省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生了女儿娜苹出院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姐靳晋萍怀抱二姐靳娜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姐靳晋萍在四野学校上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五二年四月,142师改编为公安11师,驻军广东乐昌,师长曹灿章,政委杜西书,政治部主任江腾蛟(后为空四军政委,林彪骨干)。同年,全国展开三反、五反运动,抓大小老虎,由于极左思想影响,在军内也定指标,要成绩。老父因在工作中给政委提过意见,加之部队有山头,讲究老上级老部下,老父是新四军三师的老底子,公安11师最早是由独立10师改编的,(10师改151师又改142师又改公安11师)老父不是土生土长的,因此在干部使用上感情就差多了,稍有不慎老父这个外来干部就成了政委的靶子。(政委杜西书在五五年公安11师改编为海军航空兵五师后到北海舰队,后任北海舰队副政委)禁闭、过堂、抄家不亦乐乎,陷老父于无奈之中,更加恶劣的是,经做工作,科里的干事出来举证,警卫员起来揭发(警卫员与保姆有染,老父批评过他,他就借此机会报复,内容主要是老父回老家如何如何),师里还派人到老家调查,你想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反正林林总总罗织了一些罪名,硬是上綱上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凭这些给老父定了错误性质,荒谬地进行了组织处理,行政降了三级,调离了公安11师,到了中南军区速成中学(湖南衡阳)。这个处理可是够厉害的,一九五五年授衔,老父授了个大尉,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当时如不被错整,正常应授上校衔和二级解放勋章(授衔规定,解放战争时期的师团干部授二级解放勋章)。虽然拨乱反正后,老父平反了,还给了高干待遇,但与他应享有的相差甚远,巨大的损失再也回不来了,可惜呀可叹,可叹呀可惜!在这里要强调是,老父真是有能力的人,授衔前,我军为授衔做准备,复员转业了许多人,如果不高人一筹,老父是不会被留在军中的。老母亲就是在授衔前转业的,因军以下单位不能有女兵。说到这里,我们的老母亲真是一个坚强的人,在父亲落难的时候,为了打击父亲,组织上找她谈话让其划界线、来揭发,但是我们的老母亲淳朴正直,顶住了巨大压力,不离不弃,和父亲风雨同舟,坚定地站在了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父母与小姨的合影,小姨也是解放军战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五二年是父亲坎坷之时;广东乐昌是父亲倒霉之地;公安11师是父亲落难之所,由于事件影响了父亲的后半生,追忆起来不是美好的,但父亲的真人真品还是值得我们怀念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是那么顽强,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在逆境中,重新入了党,立了功,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仔细想一想,确实令人佩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与老家亲戚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的老父亲在被错整前系公安十一师宣传科长,正团职(着呢子军服,照片中可证明),公安十一师师部后改编为海军航空兵,所以整人的政委成为北海舰队副政委。老父亲是从四野后勤三分部医院政治处主任(副团职)升调到151师后改为142师又改为公安11师当宣传科长的。这个部队曾兼龙州军分区,所以我二姐娜苹出生在龙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7年父亲第一次转业到了北京防化学兵司令部九二五厂任工会主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母亲非常爱他们的孩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第三代更是隔辈亲(怀抱杨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爸爸是个很注意品味的人,满腹经纶,腹有诗书气自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风衣是他的最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积劳成疾,父亲60岁就得了肺病,和病魔整整斗争了十年,于1985年9月23日告别了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非常荣幸的是打倒“四人帮”后,爸爸莫须有的问题得到了党中央的彻底平反,在有生之年得到了安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一次全家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爸爸虽然离开我们整整38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不时的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现在我们的妈妈92岁了,身体尚好,现在的大家庭也已是五世同堂近三十口人,生活过的都很好,亲爱的爸爸放心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