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行(四)“真相之兰州牛肉面”

古董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面一篇文章中,说到兰州牛肉面的功夫,在于“汤”的熬制方法,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在我的老家四川,面条分为“干面”“水面”,均为机器制作,工艺成型,自由挑选面条种类、面条宽窄。现代机制面,添加了“食用添加剂”,与我们儿时用“老面”发酵去做面食相去千里,再也吃不出儿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所做手工面块的味道了。“其味何所之,梦中能几回”。</p><p class="ql-block"> 到了兰州,看见大师傅抻面,面条有宽窄粗细之分,不由自主地想到抻面师傅们究竟是用“食品添加剂”呢还是用自家的独门秘制“老面”。若是抛弃“食品添加剂”而仅仅用“老面”做酵母粉来抻面,那么兰州牛肉面之“本面”,应该更上一个台阶。此乃我个人想法,纯粹“一厢情愿”,别当真,权当笑话而已!</p><p class="ql-block"> 在网红景点“黄河楼”,我猛然发现了“兰州牛肉面”的历史:兰州清汤牛肉面始创于清末。由回族马保子(原名马耀山)将兰州人俗称的“热锅子”经过反复调制后,研制出具有兰州本地特色的清汤牛肉面。经过近40年的发展,兰州牛肉面逐步呈现出“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呈微黄色)”的特色。面有毛细(一窝丝)、细的、二细、三细、韭叶、薄宽、大宽、二柱子、荞麦棱等之分。1989年,兰州牛肉面获中国名特小吃食品奖。中国烹任(饪)协会将兰州命名为“中国牛肉面之乡",兰州牛肉面被誉为“中华第一面”,成为响当当的兰州文化名片和兰州符号。前面叙述文字为“黄河楼”原文,可惜将“烹饪”二字误写成“烹任”,实乃大笑话。望兰州市文化管理部门改之!</p><p class="ql-block"> 对兰州牛肉面的好奇,吸引我又去了解“热锅子”,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度娘上有篇文章《隐食记》,详细道出了“热锅子”的前世今生。拜读之后,感慨良多,生为华厦之人,又处盛世华代,安居太平神州,能吃到人间美食“热锅子”(现在的兰州牛肉面),是多么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让人欣喜的是,甘肃省将兰州牛肉面,借助现代传媒,让“兰州牛肉面”誉满天下,跑兰马,品兰州牛肉面,是最好的理由。如果你再去甘肃省博物馆以及牛肉面博物馆,去追寻“兰州牛肉面”的脚印,你的格局又将放大N倍,你的境界,又将上升到“黄河楼”上,“祁连山”顶,文到此处,又饥肠辘辘了,“老板,快来一碗牛肉面,加肉一份,加菜两份”,哇哇哇哇哇哇哇哇!</p><p class="ql-block"> 2023年兰州马拉松,已成为我生命中的过往。赛道旁的风景,大西北的天空,那人、那山、那水,已经定格在我心深处。2024年,那奔涌的人流中,还会有你,有他,有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麻</p> <p class="ql-block">安全第一</p> <p class="ql-block">肌肉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