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里下河地区自驾游的最后一天,目标是邵伯古镇。 在大运河畔有一座绍伯镇,地处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古称甘棠和邵伯埭。是全国千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邵伯位于江都区西北部,因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易旱而东部易涝。为克服水患,1600多年前,东晋名臣谢安,率民众在河水中筑起一道埭,防洪排涝,而船舶仍可得以正常通航。 邵伯已经列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邵伯明清运河古道、邵伯码头群、邵伯古堤、邵伯老船闸、淮扬运河主线(邵伯段)等均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名录,是大运河沿线世界遗产点最多的古镇。 时间匆匆,我们就和邵伯镇来一个短暂的亲密接触。 故而今天我们不去聊那万个青条石铺成的邵伯老街,如果你走在这老街古道,或许会与唐宋古井或明清古宅来一次时空邂逅。 也不去聊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时,每次到邵伯都停泊的大马头,大马头三个字也是乾隆亲笔手书。它与镇江的“小码头”和扬州的“御码头”并称为江南三大码头。素有“镇江小马头,邵伯大马头”的美称。 更不去聊闻名遐迩的“邵伯龙虾”,它是邵伯美食的王牌。最有名的邵伯古镇美食街,就是邵伯龙虾一条街。两边一家挨着一家,数不清的龙虾馆。有‘不尝邵伯虾,枉来邵伯镇’之说。 还有那斗野亭内珍藏的宋代四大名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墨宝字迹,镌七贤诗碑于壁等一众名诗名墨,也暂且不提。 至于那运河边镇水的十二只“神兽”,著名的九牛二虎一只鸡。虽有的已不在,但铁牛原物仍保存在古今运河交汇处的斗野园内,在此也不赘述了。 可是这“邵伯焖鱼”,却值得说几句。邵伯焖鱼现在已经申报非遗。是100多年前诞生于邵伯的一道名菜,现制作人周俊是邵伯人,为国家特级烹调师,邵伯焖鱼传承人。被授予“江苏省饮食文化传承人”、“邵伯焖鱼第四代传人”,被电视台曾多次报道。我前后去了邵伯3次,都无缘品尝,这是我最遗憾的地方。 现在,我们就聊聊邵伯船闸和邵伯湖。<br>“万舟飞渡一毛轻,闸锁蛟龙浪不惊”,是大批船舶过闸的生动写照。 邵伯的老船闸位于今邵伯镇邵伯节制闸西侧稍南的运河边,民国二十五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邵伯船闸是中国运河水运史上的杰作。自东晋年间谢安筑邵伯埭起,位于长江、淮河、运河三水交汇之处的邵伯,就成为了运河之畔的璀璨明珠。 说它老是因为它建于民国时期,可当我看到它的时候一点没有我想象中的老态,而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运河船闸。邵伯船闸负责船只运河到长江,长江到运河之间的通过,由于它地理位置重要,河道间排着队的各色大小船只有序的通行。 以前来因为疫情,都不给上桥,留下了遗憾。而此次终于可以进入,近距离的观看。 沿着桥一直走, 先经过大桥时,看见宽阔的水面上,一艘接着一艘船慢慢悠悠的从桥下驶过去,不由得有点疑惑,既然可以直接通行,为何又要用船闸呢? 后来了解了一下,才得知桥下直接通行的水面,是往江都而去,和船闸所在的水面并不相通。 接着走过了1号闸,2号闸,3号闸,遥看二号闸和三号闸前面的分水道,感觉和都江堰有点相似了。一直走到头,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烟波浩渺的邵伯湖。 邵伯湖湖面宽广,素有“三十六陂帆落尽,只留一片好湖光”的美誉。站在邵伯湖上体会那风平浪静时的波光如镜和那狂风四起时的白浪排空,再坐上游艇畅游一番。 欧阳修多次泛舟湖上,朝来暮归,写下了一首《采莲词》<br><br>乾隆南巡经过邵伯也写下了一首诗:东西南北四湖通,谢傅遗体拟召公。我适乘舟经泽国,修防宜蓄虑何穷。<br><br>苏东坡、黄庭坚、秦少游等宋七贤乘舟途经邵伯也曾题诗留赋,赞美邵伯湖的壮阔。 来到邵伯,随处可见的历史遗迹,形成了独特的邵伯特色,无一不显现出古镇的深远和厚重,真可谓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你来或不来,古镇都在这里。不争不显,屹立千年。若有机会,你也来慢慢体会这座古镇独特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