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u>"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习",通常被解释为"温习""复习",因为学的是经义与"道",所以时时复诵重温,便能思而有悟,或进而为智,这个"时习之"才会成为智者的快乐。今之普通教育的"学而时习之"之"习",则多指"时时复习""时时练习",强化记忆:"复习"的作用,不是为"悦",而是为对付没完没了的考试。所学并不足,"复习"则多到滥。</u></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u>现今一般学校,初中三年六个学期,有两年半五个学期用来学习,而初三年级下学期,则基本用于应试复习。高中三年六个学期,至少高三年级两个学期不上新课,为对付高考而全部用于复习。加上此前频繁的考试和测验,学生还需用相当一部分时间复习,这样一来,用于复习的总学时就很可观了。统而言之,中学阶段能有一半时间用于"学",就算不错了。</u></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u>20年前,江苏某些学校出现"月考",社会惊诧,一个学期不过四个月,已设"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如果每月再考一次,学生必定疲于奔命。我曾担心"学生用什么时间"学",但此风甚炽,很快就刮进了大城市,更没想到,国内一些中学现在竟然有了"周考",而且在非毕业年级,我改为担心"教师还有没有时间"教"。对这些学校的做法,社会像是没有"舆论"。高校曾批评某些地区考生"后劲儿不足",但高考分数线不可能做任何调整,于是乎这类"少学多考"的学校大行其道。</u></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u>低头是题海,仰望是星河!</u></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u>来路不由己,未来必可期!</u></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u>非理性的教育,不但会造成受教育者失去"学"的趣味,也会让教育者丧失职业理想,其职业素质也会随着荒谬的教育行为丧失殆尽。错误的教育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是终生的。一名通过"勤学苦练"能娴熟应对考试的学生,未来能否成为合格的教师?很难说。但他有可能迷信自己的经历,认为对付考试的"学"和"习"是职业基本任务。</u></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u>这类问题依然在困扰着教师。教师过早的职业倦怠,和这个过量的"复习"有没有关系?学生在长达一年的"复习"中,有没有关注过他作为"学生"的"学"?他究竟"学"了什么?我们不能不反思。</u></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u>(待续……)</u></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