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教育发展关系千家万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接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广,教育形式越来越多样,让教师、学生及家长感受到压力。学校也正在越来越多的承担着各级各类的教育、学习、宣传、竞赛等活动,学校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被弱化,应有的教学时间被挤压,教学任务不能高质量完成落实。通过深入学校调查,有些问题的存在确实束缚着学校,制约了学校自身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计划、学校的行事周历被突如其来的各类教育、学习、宣传、竞赛等活动打乱了,学校的个性发展及自主创建成为空谈。这些问题该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了。</b></p><p class="ql-block"><b>一、情况调查</b></p> <p class="ql-block"><b> 上表是调查学校反馈的进校园活动的部分内容。</b></p><p class="ql-block"><b> 1. 从进校园活动的内容来看,主要有:学习、宣传、教育、培训、网上答题、信息调查统计填报、专项治理、各类预防及行动、各类创建等。每一项内容健康,每一项措施有力,客观来说,每一项工作都有积极意义。</b></p><p class="ql-block"><b> 2. 从涉及到的部门来看,主要有:公安局、卫健局、科技局、文明办、安全办、网信办、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疾控中心、消防大队、税务局、医保局、环保局、文体局、司法局等,而且部门越来越多。各部门都看到了从学校入手,通过小手拉大手,工作更好落实,成本更低廉。</b></p><p class="ql-block"><b> 3.从承担进校园活动的工作要求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b></p><p class="ql-block"><b>(1)要求越来越细:以组织一次学习来说,要有方案、主持词、学习稿、签到表、会议记录、活动图片、活动总结、心得体会(装册),网上学习还须有打卡、答题、得分、截屏等。安全、资助工作方面的信息填报名目繁多且要求具体,足以让老师们心力耗损。(2)完成时间要求越来越迅速:有些工作今天布置,明天完成,上午布置下午完成,寅时布置,卯时要报送。社交软件微信已成为部门内亦或部门间传递工作要求,下达工作任务的平台,很多工作都围绕微信的传送快速的特点来设置,这使得老师们有时候不得不在课堂上打开微信来快速落实这些任务。</b></p><p class="ql-block"><b>(3)形式越来越多样:有安装APP,有关注公众号,有链接注册,有学习积分,有有奖激励等等,上了年纪的老师难以操作。学习样式的翻新,活动时间的持续,工作要求的严格及工作问责的力度,让最基层的教育管理者尽显疲态。</b></p> <p class="ql-block"><b> 4.从教师、学生及家长对承担这些工作的反应来看,主要是:教师怨声载道,因为很多工作不可预知;学生极不情愿,有的学习内容及活动他压根不关心;家长苦不堪言,反感八小时以外长时间被学校工作捆绑,甚至有家长把怨气向老师发泄,斥责老师不务正业。</b></p><p class="ql-block"><b> 5.从各类进校园活动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有:</b></p><p class="ql-block"><b>(1)各类进校园的工作越来越多,教育承受的非议也越来越多。</b></p><p class="ql-block"><b>(2)进校园的内容正变得良莠不齐。还有一些人把活动内容进行包装,并通过各种途径让一些极为商业性的东西伺机进入校园。如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变卖产品等。</b></p><p class="ql-block"><b>(3)进校园的好多内容逐渐由线下进入线上。活动的目的与动机让人捉摸不透。有些工作与学校的“五项管理”相悖,与“双减”要求不符。教育内部要求整治并规范这些活动的呼声渐起。</b></p><p class="ql-block"><b> 6.从各类进校园活动产生的影响响来看,主要是:一是学校与家长产生了矛盾与对立,家长认为老师组织是为利而使;二是矮化了教育在社会中的形象,认为学校不管什么都想沾一点;三是导致大量非教育教学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考核,基层被非教育教学工作牵连问责现象变得越发严重。四是产生了骨排效应,更多的进校园工作接踵而来,教育发展将面临更多的不利因素。</b></p> <p class="ql-block"><b> 二、意见建议</b></p><p class="ql-block"><b> 为了教育良性发展,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让教师安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还教育一片净土。特提出如下建议:</b></p><p class="ql-block"><b> 1.教育主管部门要对所有非教育部门进校园工作进行把关。为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建议由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审批,还学校一片蓝天。 </b></p><p class="ql-block"><b> 2.所有要求进校园组织宣传学习的内容只能到学生层面,不能要求学校组织家长参与,不要求师生及家长知识竞赛和网上答题等,让家校共建聚焦于学生的身心发展。</b></p><p class="ql-block"><b> 3.由于教师工作的不可替代性,占据教师大量时间的洁城、入户扶贫、医保征收等工作建议莫让教师参与,让教师坚守好自己的阵地,让教师更好的服务学生与家长,抓实教育教学。</b></p><p class="ql-block"><b> 4.有些进校园的工作可不必校校俱到,也不要过于追求学习的覆盖率,也不必过于迎合其它部门对进校园工作完成情况的排位。学校考试都不排位了,这种其它工作的排位势必转移教师的工作重心。进校园的工作可以有选择性的分担到部分学校,亦或是不同学段年级,如禁毒知识学习与竞赛不触及低年级等。减少学校常规工作以外的其它工作承担。</b></p><p class="ql-block"><b> 5.教育是有规律的,学校工作是有计划性的。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明确每期学校要承担的具体工作及任务,方便学校预留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空间,莫让一些突如其来的、不可预知的工作扰乱了学校正常工作部署。</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