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最深远的目标陪伴孩子成长

伟东泉心托

<p class="ql-block">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逐渐成长为有心灵、有精神的独立个体。父母是孩子的保护者和权威者,我们通过对他们深切的热爱,辅之以正直的引导,最终陪伴他们走向独立生活的旅程。</p><p class="ql-block">我们希望孩子事业成功、婚姻美满,希望他们拥有所有最美好的东西。其实,对孩子来说最美好的东西是与孩子最好的内在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我们生来就有一种神秘的渴求,驱动我们寻找生命的意义,这其实就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在孩童阶段这种需求就已经明显地展现出来,他们一直在寻找怎样可以成为一个“好孩子”的途径,关心和共情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和动植物,如果邀请他们参与家庭或者集体的事物,他们会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地投入其中。</p><p class="ql-block">孩子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与他们的本性、教养、机遇还有努力相关。</p> <p class="ql-block">本性是孩子天赋的美质和能力。每个孩子与生俱来就拥有无限的美好品质和潜能,这让他们生而高贵,然而,让这些本质可以外显成为他们的思想、语言和行动,需要通过教育的手段。</p><p class="ql-block">教养就是一个孩子如何被教育,孩子的禀赋如何被认识和鼓励。“是否给予教导”在孩子之间造成的差异,就如同对一棵植物进行浇灌还是任其枯萎所造成的差异。</p> <p class="ql-block">机遇给孩子创造遵循美德,完善自身的可能性。即使是一个具有顶级创造力的伟大音乐家,如果没有乐器,也就根本不会发现内在于他的“美妙音乐”。</p><p class="ql-block">努力则是孩子的职责,是他回应机遇、遵循美德的行动。最终,能否发挥自己的潜能,归根到底取决于孩子自己的选择。俗话说,本性是与生俱来的,教养是父母给的,孩子自己必须选择对生活中的机遇有所回应。</p> <p class="ql-block">当孩子体验到他们自身的美德时,真正的自尊和幸福也就随之而来。一个孩子脸上浮现出来的爱,一个3岁小孩专注于一个小水塘或一片树叶时的好奇和崇敬;孩子们学会系鞋带,骑自行车时的那种完成目标的自豪感;当孩子举着一盘水果,请来到家里坐客的人们一一品尝时,那种通过表现友好和体贴的小举动带来的满满自信;再也没有比这些更让人快乐的事情了。</p><p class="ql-block">赋能孩子修练美德与美好息息相关,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做到完美无暇,它是寻求完整和圆满的过程 ,某种程度上就是要接受孩子们的错误,我们的瑕疵,以及失败的经历,并把它们当作给我们带来新知识和教育的机会。正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我们找到获得新生命的动力,生活并不在于达到完美,而在于培育和完善我们的美德。</p> <p class="ql-block">我们如何给予孩子帮助,才能使他们能够满足自己追求主宰和寻求意义的精神需求呢?首先,要把我们的孩子看成是精神和道德潜能的拥有者,唤醒和发展他们的这些潜能是我们至深的目标。再有就是去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做一个好的教练。这样我们就不会使孩子沉溺于身体或物质世界,就不会在孩子们遇到精神磨难的时候过度保护他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孩子个性的发展中,我们能够给予最大影响的时间是如此之短且关键,而这又恰恰是孩子们获得幸福的最大资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