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属于自己的空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提及到了“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话题,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与思考。正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在学习、社交、生活等方面,多么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以便放松、沉淀和成长。<br> 青少年的成长路上,既是喧嚣的,又是孤独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他们迫切需要一个独自面对的内心的空间,这个空间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独处,更是心灵上的寄托。只要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他们才能与自己零对话,更好地思考、沉淀,从而在成长中磨炼、锻造出独属于自己的力量。<br> 回首往事,在全力投身于中国革命以前,鲁迅先生也曾有过一段埋头考据石刻,不愿被世事打扰的时光。也正是那段时间的沉默,爆发出了一个文学的新时代,吹响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号角。司马迁在狱中写出了流传千年的绝唱;曹操横槊赋诗,歌咏出前行的战歌;屠呦呦甘坐冷板凳,研发出造福人类的青蒿素。<br> 在自己的空间里,是青年心灵的栖息地,是独立人格的学园。青少年可以放松自己的身心,远离外界的干扰,去看看美丽的风景,聆听呼吸的气息,陶冶情操,享受与成年人一样的生活空间,也可以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积累经验和智慧,有助于更好的了解自己、相信自己,把自己形成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挑战。<br> 同时,青少年在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自己活力与激情,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艺术、体育、劳动等特长,展示自己的潜能与天赋,有助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r> 在自己的空间里,我们既要自见,也应慎独。我们更能坦然地面对全部的自己,在一次次自我表露中剖露真实心声,在跌跌撞撞里看清成长之路。卢梭的《忏悔录》便不会成为传世名作。正是因为能直面和接纳自我的所有;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成就了一位千古难遇的文人苏轼,为中华留下了儒释道合一的入世智慧。因此,在自己的空间里,我们更不能放纵自矜,更应时时省吾身,在一次次独处的时间里积蓄向上的力量。<br>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拥有自己的空间,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离群索居、与世隔绝。在追求个人空间的同时,青少年应该要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培养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学会在社交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他人共成长,同进步。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成长和发展。<br> 正如孟子所言,一位时代英雄的诞生不是闭门造车而来,而是在命运辗转中“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而来。勇于直面时代的洗炼,在考验下坦然前行,创造精彩,才是拥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最终意义。<br>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可以放松、沉淀和成长的空间,成长的空间是无限的,从简单到复杂,从少到多。让我们共同关注青少年的成长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个人空间,助力他们成为自强、自立、自信和有价值观的新时代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