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麦收三部曲</p> <p class="ql-block">(一)割麦子</p><p class="ql-block">最近一段时间,从网上看到一些过去割麦子的画面,不禁沟起了一些回忆。</p><p class="ql-block">对于割麦子,我们这代人并不陌生,年轻时大多干过这活。三秋不如一夏忙。忙在哪呢?忙在一个“抢”字。既抢收又抢种。这是和老天爷抢时间。有句谚语:“麦熟一晌”。意思是,中午气温达到极值,上午不熟,下午就熟了。熟一块,就要割一块。更不能等到十分熟再割,八九分就要开镰。水浇地熟的晚些,旱田早些。前坡地早些,后坡地晚些。那时雷雨频繁,捎带冰雹。必须抢在雷雨前头收割。麦收时节有两怕,一怕连阴天,二怕冰雹。麦子进场了怕连阴天,没进场怕冰雹。割麦子,突出个“快”字。要想割得快,首先要有一把好镰刀,那时的“八陡镰刀”很出名。大多用此。其次,要磨得快快的。磨镰刀也有技巧,正确的磨法是,正磨七反磨一。还要手把快,学会上打镰下打镰。手要麻利,脚要利索。割麦子最怵头的是腰疼。麦子割好捆好,怎么运?平坦的地方,扁担挑加小车推。小车,多是木头做的独轮车。小铁车也有,不多,地盘车更少。坡陡的地方,用扁担挑。那时主要的运输工具:扁担。</p><p class="ql-block">这些,已成为历史。这些历史镜头,在记忆的长河中不时溅起朵朵浪花。昔日的家乡,麦浪滚滚。今日的家乡,不见麦影。</p> <p class="ql-block">(二)拾麦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网上也看到一些拾麦子的画面,不禁让我也想起了小时候拾麦子的情形。</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大人管着割,小孩在后面拾。队里为了鼓励拾麦子,用称称重量顶工分。麦收时节学校就放麦假了。那时的麦收是头等大事。学校也鼓励学生假期参与麦收,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别的活干不了,拾麦子还行。有时几个,有时十几个小朋友,在队里专人带领下去拾麦子。麦田里丢下的麦穗,稀稀疏疏,长短不一,有的只剩个麦穗头。为了尽可能的颗粒归仓,领队的要求我们尽量拾干净。到了田间地头,领队的根据人数和地块大小,每人负责拾几个畦。分好了就开始拾。拾麦子一般是,右手捡起,然后放左胳肢窝夹着,夹多了就放地下。拾到地块的尽头,再返回,把放到地里的一一抱起,然后打根越子捆成捆。也有时拿个破袋子或拿个筐,随手放在里面。拾麦子渴了,有时领队的给我们免费买只冰棍,那时,五分钱一只的冰棍送到田间地头。</p><p class="ql-block">拾麦子不在多少,重在参与。工分虽然不多,也有成就感。因为能为家庭和集体做点贡献了。更重要的是,通过拾麦子,培养了热爱劳动的品质,也知道了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这代人,“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在那时的脑海里就打上了深深的烙印。</p> <p class="ql-block">(三)打麦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麦子进了场不等于进了仓。还要有多道工序去完成。这里的“场“,是指小麦存放、加工、脱粒的场所,也叫打麦场。麦子进场前,对场也有要求。土话说就是“棍场“。所谓棍场,就是先松土、后泼水,撒上麦糠,然后拉着碌碡压多遍直到结实为止。</p><p class="ql-block">麦子进场后的第一道工序:闯麦秸。何为闯麦秸?把一个个捆好的麦个解开,磨好的镰刀坐在屁股下面,然后抓起一把参差不齐的麦子,左胳膊一揽,麦穗头朝下,一上一下的抖动,麦穗头齐整了,放在镰刀上一割就完成了。这活,主要由家庭妇女承担。闯好的麦秸捆好后,队里有专门数数的,按标准顶工分。麦穗头,白天要充分利用光照晒,为了快速晒干,中间要用木叉翻好几遍。那时,隔三差五的来场雷雨。晚上要垜成类似倒圆锥形的垜。顶部要用草苫子苫盖好。怕夜间有雨淋着。</p><p class="ql-block">麦穗头晒干了,就进入打麦子环节,也就是脱粒。打麦子经历了两个阶段,先是人工拉着碌碡碾压,或赶着毛驴拉碌碡碾压阶段。碾压多遍后,再扬场,扬场就是用簸萁把带糠的麦粒扬到空中,风一刮,麦糠就吹出来了。只剩下麦粒。后来,有了脱粒机就省劲多了。人只须往机器上放麦穗头即可。放麦穗头也要掌握好分寸。如果贪快放多了,容易“噎”住。机器就转不动了,还可能出现跳闸断电。宁可放少些,打慢点。这样稳妥。打出来的麦粒,不用再扬场了,麦糠和麦瓤已在另一出口分离出来。最后一个环节:晒干。</p><p class="ql-block">晒干的麦粒,留足种粮。剩余的,一部分缴纳公粮(爱国粮),一部分分给社员。</p><p class="ql-block">至此,一颗种粮人的心,终于踏实了。</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麦收的全过程,贯穿了一句话:劳动之艰辛。诗人说的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就是知道盘中餐的那代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