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天等路259弄、隶属徐汇区凌云路街道的阳光新景居民小区是2000年夏开售的商品住宅区,我入住至今已22个年头。之前,我每天进进出出忙于上班,从未关注过社区及它的“零部件”,如街道办事处、医院、学校、居委会、物业、会所等。如今退休4年来,除了“买汰烧”,我在周边瞎溜达、望野眼时了解到不少细节,罗列之。 <h5>△ 小区一角,摄于2002春夏,邻居赵女士提供。</h5> <h5>△ 20220421同学冯先生发在朋友圈的阳光新景鸟瞰</h5> <h3>今年3月4日晚饭后我扔掉厨卫垃圾,天色未暗,去了对面阳光绿园小区溜达,想拍拍白玉兰花。刚好又见月亮初挂,就想找角度一起摄入镜头。突然一短促而沉闷的“扑通”声响起,没等我反应过来,一条黑狗在我身边狂吠。唉,我中招了……</h3> <h5>△ 左图:恶犬是从围栏上被破坏了的窟窿窜出来的,一旁就是那棵白玉兰树。</h5> <h3>急忙赶去附近的大华医院(老沪闵路901~3号),结果扑了个空,因为治疗犬伤一般每区只有中心医院才有资格。旋即,我只好转赴闵行区中心医院,一下子打了2针狂犬疫苗。即使晚上,就诊的大人小孩接二连三,还要排队,真是狗(猫)满为患!还不能用医保卡付费,冤大了!!</h3>有生以来,我极少去医院。20160721驱车带同事赵美娟、盛佩瑜去过一次闵行区中心医院(感觉很大),看望在ICU病房里的老馆长何邦顺(只能隔着窗看)。他身体一直蛮好的,突然病倒,翌日就走了,享年81岁。<br>老早,患者凭转诊单才可去自己“对口”的劳保医院看病,即不得随便越级或跨区就诊,否则其医药费等就不能回原单位报销。医疗产业化后,好像没有这些禁忌了,有钱就行。<br>我说这事,是想说住徐汇区的我们,其“对口医院”主要是徐汇区中心医院,大家常说“徐中心”,在淮海中路966号,是一家三级乙等医院。化工有“红卡”的离休干部或老教授,徐中心便是他们的首选(不定规病了才去,也可能就是日常检查,或小住几日作些留观)。<br> <h5><i>长宁区中心医院,简称“长中心”,我姐姐家等都住那边,老听他们这么说。其他区的中心医院是不是也如此,有“奉中心”“金中心”吗?本世纪初,我爸爸不幸车祸骨折,住吴淞医院。吴淞医院,其实是“吴淞区中心医院”,后来与宝山区合并,就称“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了。宝山区中心医院也有的,在友谊路上。宝山还有宝钢医院。20001226上海地铁(轻轨,当时称“明珠线”)3号线一期工程(上海南站站至江湾镇站。注:不是现在的南站,后者是2002年在原址上重建的,20060701才启用)试通车,我就是乘着它“穿过”上海去吴淞看望他的(还要换乘一段公交车的。现在3号线已延长至江杨北路,经过吴淞,设有淞滨路站。没有这条明珠线前,去一趟吴淞,要换乘好几辆公交车,耗时至少半天)。</i></h5> <h5>△ 凌云街道“政区”。东北方向的空白处为华理等各学校所在。注:至少2022年抗击新冠病毒期间各居委会的公章上还都冠以“徐汇区凌云路街道”的,事实上,官方已在几年前就正式改为“徐汇区凌云街道”了(没有“路”一字),但区政府官网上至今还在使用旧称,不够严谨。</h5> <h5>△ 挂在虹梅南路108号上的凌云(路)街道“类四套班子”之牌子,蹊跷的是右2这块牌子上也有个“路”字,可能还在等上级批文。</h5> <h3>前两年,凌云街道党工委等“首脑”已陆续搬至梅陇路268号新楼办公,此处还有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信访办等。1996年12月徐汇区政府在此设立了凌云(路)街道(办事处)(是从长桥街道、梅陇镇新析出来的),按“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社区管理模式,全权代表政府,对该地区行使管理和服务的职能。目前,虽说街、镇同级,但镇称“镇政府”的,如我老家纪王,现在归“闵行区华漕镇人民政府”管辖,而不像这里称“徐汇区人民政府凌云路街道办事处”,前者似乎“人民政府”直管,后者为上一级“人民政府”之派出机构,类似于公安系统的派出所。镇政府也好、街道办事处也罢,它们都与派出所一样,都是公务员系列,再下一级的村委、居委会书记、主任,估计都与公务员职视同吧,或叫“参公”。</h3> <h5>△ 虹梅南路108号址现已改办上海市环境学校等(摄于20230212)</h5> <h5>△ 梅陇路268号凌云街道办公新址,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接待大厅就在底楼。此建筑物虽然庞大,但远不够一个街道的公务用房。事实上,至少还有十几个“道衙”散布于附近各处,如文化馆、数都数不过来的各种点、站、之家,最近又冒出了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闻所未闻。</h5> <h5>△ 左:阳光居民委员会(含绿园、新景两个小区。本届党总支书记顾晓珍,居委会主任高洁,均为女同志)的驻地——天等路258弄3号底楼之职能铭牌;右:不知何故,6月11日将原来的牌子换制成了这个新牌,低调乎?务实乎?其实写得再多,居民们基本上也是“熟视无睹”的。</h5> <h3>继续细数医疗话题。所谓“中心医院”,在市区是相对“地段医院”而言的。老早郊区,一般在县治所在的镇上,有“县级医院”,如莘庄医院,它是上海县的“中心”医院,但不这么叫。现在的闵行区中心医院,就是在莘庄医院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县辖各公社,都有一家卫生院,在市区,它就相当于地段医院。公社卫生院,既能治病,包括拔牙、接生、开阑尾炎等,还有爱国卫生和防疫(除四害、灭钉螺、打疫苗)的职能。现在街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扮演了老早公社卫生院的角色,但缺了开刀。当然,每个区也都配备有一家相当规模的中心医院。</h3> <h5>△ 左:2000年时老家的纪王卫生院(纪信路47号),现改为华漕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部),因为纪王、诸翟已并入华漕镇。右:位于龙川路9号的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它老早就是长桥地段医院(一级甲等)。1996年12月徐汇区增设凌云街道前,化工新村的居民及其小孩接种疫苗等都在此完成,记得我女儿几个月大时的量头围、在托盘秤里称重,都是由他们负责的,打防疫针后哭闹不停,门口买一罐“红宝”饮料(盒装桔子水,也称软包装)就能搞定。</h5> <h3>多说一句,医院的标志是红十字,一般悬挂在楼宇的墙上,老大远就能瞧见,晚上还带霓虹,方便公众辨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志不一样,一是绿色的,二是“+”被房子围着,且似一家三口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疾控(防病除害)、计生等“行政”任务,与街道的关系密切;社区卫生服务站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是其分支,它与老早农村各大队的“赤脚医生站”类似,除了打针配药,好像也能为高龄老人“巡回医疗”(上门服务)。现在媒体上说的“全科医生”,应该指的是服务在这一线的大夫。</h3> <h5>△ 左:凌云路99号上的凌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右:由于现址局促,该中心即将搬至罗秀路1139号(莲岸家园小区会所东侧)。</h5> <h3>1996年,徐汇区政府按照“北医南调”发展规划,将宝庆路19号上的大华医院搬迁至上中西路499号(凌云路口),于2001年元旦竣工启用,为二级乙等公立综合医院(现为二级甲等)。2006年3月为配合中环上中西路高架市政工程建设,大华医院搬去了老沪闵路罗秀路口。2002年宝庆路原大华医院址改办上海市五官科医院之分部(视光学中心);2009年中环南侧拆剩的大华医院余屋开办了凌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且置大门于凌云路上。</h3> <h5>△ 左、右图分别为大华医院原宝庆路、上中西路址旧貌。</h5> <h5><i>BTW,现在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2001年,上海医科大学并入复旦后命名)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它的前身是上海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学院,在汾阳路上,创办于1952年。由于它专治眼耳鼻喉等疾病,故亦称“上海市五官科医院”(它不设牙科,但有口腔科。上海有专门的牙病防治所,简称“牙防所”,现称上海市口腔医院)。五官科医院不远处的岳阳路上老早有“石筱山伤科”,市民们就说它是“岳阳医院”(五官科医院也说“汾阳医院”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玩石锁腰受伤,去开过很多帖中药,回家煎服(用专门的陶罐头熬)。</i></h5> <h5>△ 左:现在老沪闵路上的大华医院。右:龙川北路上(上海植物园西边)建了好多年的徐汇区南部医疗中心,占地面积达5.3万平方米,有病床1400多张,体量钜大,是我们周边广大居民的福音(看病将变得更方便)。据说今年要启用,也传大华医院将整体并入。</h5> <h5>△ 凌云街道下设28个居委会,社区总面积3.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0万,分设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在第一时间内为辖区内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健等服务。</h5> <h3>最后说说“社区”。社区之概念,不是最好理解,一它可大可小,二侧重于从“被管理”的视角着眼,包括居民小区、学校、商店、餐饮以及各种娱乐设施,如公园、球场、电影院、健身房等,英文用“community”表示,意思是“社区、群落”。小区,则多指住宅加居民,故亦称居民(小)区、街坊,英文用neighborhood或block表达,居民委员会,简称居委会(老早称“里弄”,里委干部-百管部长、小巷总理)与小区相伴相生,说穿了,就是代表政府来服务居民和小区的(既管人又管事)。居委会不一定每个居民小区都设,视小区大小和人口多少而定,大的小区可设2个居委会或更多,小的小区几个才设一个或挂靠在团近小区的居委会一起。</h3>别以为居委会不起眼(县官不如现管嘛),在之前的3年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它绝对是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团队,威力大到爆表。毫不夸张地说,么有居委会干部钢铁般的意志(几十年未见的红箍、白色、蓝色反穿衣加身,俨然是一副新时代的斗士状)和带领广大志愿者冲锋陷阵,如落实全民核酸、转驳阳性患者去方舱救治、发放政府保供物资,大上海保卫战最后哪能那么容易完胜?<br>这些年来,社区也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如牵头为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雨、污排水分管改造,实施垃圾分类,河道保洁和辟通步道,增设社区(长者)食堂,菜市场标准化建设,规范统一店招店牌,文明小区及“创全活动”建设等,尤其是开设社区食堂,为老年人的一日三餐提供了方便,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老年朋友办了充值卡后还可以打折,70岁以上的居民、低保家庭、残疾人、特扶家庭、劳模、三八红旗手能享受8.5折优惠,退役军人能享受8.1折优惠。“人民至上”的亲民形象妥妥滴落在了实处。<br> <h5>△ 左:5月16日龙州路490-1号上的凌云街道第一家社区食堂开张(长桥街道3年前已有2家了,我都造访过)。各小区还搞“邻里汇”“生态园”“健身点”“漂流书亭”等,丰富居民文化生活。</h5> 顺便一提,1991年我家的第一本户口簿和第一本居民购粮证是在长桥派出所和街道办理的,但我们看病却走学校保健科(后来升级为校医院)-华山医院这一条线,包括子女看病,也跟家属走。我女儿1991年一出生,学校人事处就发了“职工家属医疗证”。这可能是华东化工学院(现华理)隶属于教育部的缘故,医疗这部分福利单例(估计其他在沪的部属高校都一样)。<br> <h3></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陆宪良,20230615</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