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广西兴安县白石乡石柱村近峰岭脚下,有一涓涓小溪,四季清流汩汩。沿溪行约一千米,一青石碑兀立水边。碑连底座高二米许,上有湘籍大家黄永玉手书“湘江源”三个大字。左下落款为“湖南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潇湘晨报、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人民政府,二○○五年四月十五日立”。</p><p class="ql-block"> 碑下几块天然巨石围绕而成的一泓清泉正是湘江源头。</p><p class="ql-block"> 此碑立于乙酉暮春,距今并不久远,游客不禁要问,难道新近才发现源头?事实并非如此。昔郦道元之《水经注》载:“湘江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始安为兴安旧称,阳海山即今之海洋山。自古以来,湘江溯源,始终沿海洋河而上。如今测定:湘江源头虽有东源、南源、西源,其中东源“白石河”最长7公里,水流量占到总量的的2/3,而“海洋河”只占到1/3,根据“河源唯远唯大”的原则,“白石河”才最终被有关专家确定为湘江源头,此遂成定案之论。</p><p class="ql-block"> 同样发源于兴安的漓江,关于它的源头,也存异议。海洋山北麓龙母岩,洞口的岩壁上镌刻着“湘漓二水之源” 六个大字。灵渠凿成后,引湘入漓,古人自此认定湘漓二水是同源的。随着时间推移,猫儿山被认定为漓江源头,但由于湘漓二水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于是就有了“湘漓异源非异源”之说。</p><p class="ql-block"> “异源”不难理解,湘江发源在都庞岭,属长江水系,漓江发源在越城岭,属珠江水系。“非异源”作何理解呢?古人的一个“派”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灵渠修成后,湘水经铧嘴“湘漓分派”,三分漓水七分湘,被古人“派”出三分,走南渠,注入漓江,二者从此“相”分“离”。古诗云:一道源泉却两支,右为湘水左为漓,谁知万里分流去,到海还应有会时,这就是湘江和漓江两条河流名称的由来。兴安古时直接称南渠为漓江,湖南有漓湘、潇湘和蒸湘“三湘”的说法,其中的“漓湘”就源于灵渠分水的缘故。</p><p class="ql-block"> 两条分属不同水系的河流因古人的斩山通道连在一起,成就了国家的统一大业,人们从感情上更愿接受“湘漓同源”说。</p><p class="ql-block"> 艺术大师黄永玉,原籍中国湖南省凤凰县,出生于常德县,土家族人,中国画家,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版画系主任。他听说家乡举办“《湖湘地理》一周年研讨会暨湖湘四水溯源立碑千里行”公益活动后,欣然受邀为湘、资、沅、澧四水源头题写碑名——“湘江源”、“资江源”、“沅水源”、“澧水源”。题字横幅有1米多宽,每张下方都有黄老一丝不苟的落款和印章。黄老的书法浑朴大气,豪放飘逸,重复书写数次的“江”、“水”和“源”三字,各具神态和灵气,无一相似。</p><p class="ql-block"> 黄永玉十多岁时就离开湖南,但是他对家乡土地的热爱却出乎寻常的浓烈。在黄永玉的绘画及文学作品中,家乡的青山绿水、人物风貌,处处流露出他的赤子深情。</p><p class="ql-block"> 湘江之源,湘江之子,此情此景,嗟叹何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文写于2016年8月23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湘江源碑记》</p><p class="ql-block"> 八百五十六公里湘江,肇源于此。白石近峰,溶洞山溪,出即称白石河,接海洋,有此而后有三湘。灵渠分水,勾漓江,入潇湘,北归洞庭,纳支流一千三百余条,挟年水量七百二十二亿立方,全流域九万四千六百六十平方公里,日夜江声,恩泽不断。永、衡、株、潭、长,星灿其间;耒、渌、祁、蒸、涓、涟、沩,雾列两岸。一带串起湖南精气,千流哺育血性儿郎。湖湘儿女,饮水思源,溯江而上,铭文抒怀,勒石明志,长流自有涌处,富水岂失来源,保护母亲河,流一滴,思一滴,流一日,思一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