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顶上的神草——瓦松

梁汉生

<p class="ql-block">五月的天,正值春末夏初。温和而不疏淡,热烈而不拘束。天空沉静,草木欣然。小梁江村古村落保护恢复工程也如火如荼、井然有序的进行着。我家的老宅失修多年,也在此次改造之列。在整理废弃的瓦砾时,忽然眼前一亮,几株多年不见的小瓦松,出现在一排摆放比较规则的花墙上。它们是那么纤小,甚至孱弱,伸出细长的叶子,蜷缩在矮小狭窄的空隙里,有气无力的轻轻抚摸着尘世。</p> <p class="ql-block">瓦松,别名,瓦花、瓦塔、狗指甲,在古代入药名称中称谓更多。如昨叶荷草(《唐本草》),屋上无根草(《经验良方》),向天草(《庚辛玉册》),瓦花(《摘元方》),石莲花、厝莲(《福建民间草药》),干滴落(《东北药植志》),猫头草、瓦塔(《河北药材》),天蓬草(《中药材手册》),瓦霜、瓦葱(《四川中药志》),酸塔、塔松、兔子拐杖、干吊鳖、石塔花、狼爪子、酸溜溜(《辽宁经济植物志》),瓦宝塔、瓦莲花、岩松、屋松、岩笋、瓦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等等。在我们这里叫瓦瓦葱。</p><p class="ql-block">瓦松,单独从学名的字面上讲,就是瓦上的松树,但它是一种草本植物,与松树有着根本的区别。瓦松之所以叫这个名字,自然跟它的外形有关。瓦松是景天科瓦松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有刺,线形至披针形,总状紧密花序,紧密,可呈宽20厘米的金字塔形,这让它整齐看起来就像是一棵“迷你松树”。</p> <p class="ql-block">瓦松,是故乡六七十年代前到处可见的一种植物。我的家乡位于冀晋交界处,属太行山脉,明清时代的房屋有着典型的晋域建筑风格,有代表性的当属砖瓦结构。如瓦房、戚位、古庙、戏台等。站在高处,一眼望去,房子大多是青砖灰瓦。屋顶上瓦与瓦之间精密相连。高高隆起的瓦楞、顺势而下的瓦槽,整齐而漂亮的瓦脊瓦檐。整个布局,错落有致,平整有序。</p><p class="ql-block">瓦松的种子,不知什么年代,用什么方式传播生长在这样的福祥之地。年复一年的生根、发芽,从一棵变为两棵,从一块长为一片,从一个屋顶跳到另一个屋顶,最后蔓延到整个村庄,包括瓦房顶、门楼、院墙、围挡、平台。形成了一道色彩斑斓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记得小学的课堂就设在一座年代较长的大瓦房里,一年四季陪伴着瓦松成长。有时候还偷着尝尝瓦松那酸酸的、绵绵的味道。那时候就听大人们说,瓦松是一味药材,有凉血止血、利湿消肿、解毒敛疮的功效。</p><p class="ql-block">仔细观察,瓦松像一朵朵莲花,端坐在瓦房的屋顶上。嫩绿色的叶子抱成一团,美而不艳,但很容易折碎,用手轻轻一掰就会断开,稍微捏一下,绿色的汁液就会沿着手往下淌。矮小的身姿,千姿百态。有的仰面朝天,有的低头不语。有的三五成群,有的成片聚集,有的金鸡独立,有的成双成对。尤其到了秋风将近的时候,正是瓦松开花的季节。那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细小如粉末状的小花,开满了所有的屋顶,一夜之间,整个村庄变得灿烂绚丽、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瓦松在农村地位很高,因为生长在瓦房上,被农民誉为“瓦神”,在人们的心目中是能给人们带来好运的象征,也是一种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非常高的珍贵植物。所以,很多地方视瓦松为“圣物”,也是因为人们没有弄明白瓦松是怎样“跑”到屋顶上的,认为瓦松是上天播下的种子,非常神圣。</p><p class="ql-block">看了一些资料,瓦松之所以在屋顶上传播,应该是鸟类的“杰作”,是因为鸟吃了瓦松的种子后在没有消化的情况下就以粪便的形式排泄到了别的屋顶上,从而使瓦松有了新家。但无论怎么解释,以屋顶为家的瓦松,离天虽近,却并没有得到上苍的眷顾。它没有肥沃的土壤以供生长,没有足够的水分以供饮用,更没有人伺候它。甚至,它还得忍受狂风的肆虐、骄阳的炙烤。但,它却勇敢而坚强地在这贫瘠的屋顶存活下来,渴饮雨露,饥餐风雪。几片青楞楞的瓦,几颗从风中带来的粉尘,自知春夏秋冬,亲睹冷暖人间,活得悠然自得,这种极强的生命力足以神奇。</p> <p class="ql-block">瓦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是寄居高位的象征。唐代诗人李晔《尚书都堂瓦松》咏瓦松: “华省秘仙踪,高堂露瓦松。叶因春后长,花为雨来浓。影混鸳鸯色,光含翡翠容。天然斯所寄,地势太无从。接栋临双阙,连甍近九重。宁知深涧底,霜雪岁兼封”。寄托自己想依托权威寄居高位处庙堂之上的想法。</p><p class="ql-block">瓦松在今天的普通中国人心里是一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小草,寄予了中国人甘于平凡、顽强抗争、生生不息、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现代民间诗人陈村顽做了首《七绝·瓦松》: “瓦缝立身何畏艰? 玉躯也敢傲霜寒。莫叹不敌青松伟,风格从来无二般”,又咏: “琼枝浑似不经风,赤胆何妨济世穷。利斧骄阳双洗礼,一株灵药荐神农”,都写出了瓦松平凡中蕴蓄着伟大的精神魅力。</p> <p class="ql-block">瓦松的一生,安家于高高的瓦房之上。仰望着天空,伴随着日出日落,晴阴圆缺。俯瞰着大地,眺望着农民的喜怒哀乐。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变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老建筑满目疮痍,需要维修更新,陪伴左右的瓦松也随之慢慢不见了踪影。</p><p class="ql-block">我敬佩瓦松默默无闻不与群芳争春,不与众草争地,独立率真、低调开放的那份淡定。我怀念瓦松这一平凡而伟大的小草;更怀念那个年代为命运而抗争、为建设新家园而顽强拼搏的先辈们。</p> <p class="ql-block">图片,部分为手机拍摄,2——6图取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