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与实施研讨会感悟

红旗教导处 邱月

<p class="ql-block">之所以,把今天的“心语”定位为“作业”,原因有三个:一是以往对作业设计关注得不够;二是参会以后有些收获和思考;三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以后的工作。仅此而已。——写在前面</p><p class="ql-block"> 6月14日,陪同几位校长参加了“吉林省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与实施研讨会”。会上,吉林省教育厅、长春市教育局领导作了重要指导,东师附小、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做了经验交流,南关区所有小学做了大会作业现场展示。会议组织有序,参会颇有收获。</p><p class="ql-block"> 按照自己的粗浅理解,针对会议带来的多元信息,加之以自己的思考,就当下的作业问题,略抒拙见。就当是完成作业吧,既然是作业,就有对有错,不对的地方再研究,再探讨。</p><p class="ql-block"> 为了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1.2.3.4.5”五个方面进行表述。</p><p class="ql-block"> “1”,就是一点思考。我们常说:教育不能是服务业,但是要学习服务业。从这个观点去考虑,可以把作业比喻成“售后服务”,“售后服务”是产品出现问题后的一种维护,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存在着普遍性:二是具有特殊性;三是要有针对性;四是体现服务性。也就是说,不是所有商品都必须要售后,如果需要必须要做好。</p><p class="ql-block"> “2”,就是两个定位:减负的焦点,厌学的根源。“减负”的话题由来已久,现在特别强调,这说明问题很严重了!“减负”其实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就泛指学生的作业。从另一个角度看,因为作业的原因。导致现在的孩子普遍有厌学倾向,这也是“减负”亟待解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3”,就是三个问题。即:量太大,质太低,味太乏,这三个问题是时下作业的共性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所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要求解决的难题,措施很明确,也很具体,即:控制数量,提高品质,增加趣味。可是,尽管很重视。但是收效不大,还任重道远。</p><p class="ql-block"> “4”,就是四个功能:复习强化的功能,提质的需要;检验成效的功能,教学的需要;实践操作的功能,发展的需要;运用内化的功能,成长的需要。《论语》的首句就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习”,就可以理解为“作业”,但是,这个“作业”就需要“说”,也就是“悦”,如果做不到,那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p><p class="ql-block"> “5”,就是五项要求。一是达共识,就是学校,家长和谁社会必须要对“作业”给予重视,科学的重视,不能以多以数量来评价;二是需共治,就是共同治理,共同管理,虽然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但是却影响很大;三是要共研,就是教育行政部门,业务指导部门,督导检查部门,还有学校,教研组和教师必须要做到头筹规划,深入研究,形成共识,达成一致,制定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作业指导意见。四是求共享,无论是作业设计理念思路,还是实际操作的方式方法,还是具体的题目题型,都要在一定范围内分享,并不断修正,这样才能有进步有提升;五是期共赢,教与育也好,教和学也罢,其实都是一个彼此影响,互相促进的过程,作业也一样,要实现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提升自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提高素养。</p><p class="ql-block"> “作业设计”是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管仲就曾定位为体力劳动。“作业布置”也是个新的课题,也是教育改革的大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最终还是要明确:布置作业要干什么?什么是真正好的作业设计?作业到底要怎么设计和布置?</p>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讨开阔了眼界,从另外的视角来看作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深陷其中,永远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有跳出这个局,才能看到全貌。局外致胜!一天收获满满,各位的分享让我们从模糊到清晰,从不确定到确定,更加增加了作业设计与实施的信心和勇气。圆桌对话令我们醍醐灌顶,破迷开悟,拨云见雾,我们要抽时间复盘。在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这条路上,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学优秀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参会所得激发,分享如下:</p><p class="ql-block"> 1.关于作业:校长应更多地从研究的视角而非管理的视角切入</p><p class="ql-block"> 2.推进作业改革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帮助教师建构作业标准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3.练习题≠作业,练习题在综合能力发育的培育方面难有大的作为</p><p class="ql-block"> 4.作业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过程性和实践性,典型性和适切性,反思性体验以及情境化(学科情境→生活情境),等等,仍然需要密切关注</p><p class="ql-block"> 5.作业具有育人功能。作业过程也是学生品性修炼、人格发育的过程。比如,人的坚持不懈可以在一口气做完作业的正向情感体验中得到巩固</p><p class="ql-block"> 6.作业是人生活的准备。如李洪泉局长介绍苞米叶子做草编………</p><p class="ql-block"> 7.作业不是从不毛之地出发的,不能平地起高楼。原创固然宝贵,是教师智慧的见证,但更要尊重一切作业的优秀成果。教师通过适应性改造、化用等方式丰富学生作业</p><p class="ql-block"> 8.好的作业除具备综合性之外,仍具有强烈的学科特性,它支持学生学科能力体系的建构</p><p class="ql-block"> 9.作业验收标准的设计与作业本身同等重要。要把作业设计与选用放置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背景下思考</p><p class="ql-block"> 10.娱乐带来的兴趣远不如挑战带来的兴趣浓烈。挑战性作业不是多了而是太少!</p>

作业

设计

学生

教师

减负

素养

过程

就是

功能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