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祥的原则性和一丝不苟精神

凤翔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倘若在我县提起程志祥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在我县从事劳动工作27年,几乎把大半生的经历献给了我县的劳动部门。他当过科员、科长,管过劳动调配、劳动工资、劳动保险,参加过考工定级等工作。他工作认真,一丝不苟,业务娴熟,经他手处理的问题,几乎駁不倒,推不翻。因此省市劳动局长张琢坤、马亚功、张惠卿等人曾称其为“业务篓子”、“老卷底子”。</p> <p class="ql-block">1975年刘玉顺调出,曹文福调入,程志祥转正,劳动局合影。前排右数第二为程志祥。</p> <p class="ql-block">  一、低工资调整,临时工转正工作</p><p class="ql-block"> 1971年,国务院下发89号、91号《关于低工资调整,临时工转正的通知》文件,我县成立“调改”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副书记李栋兼任,办公室主任由民劳科副科长程志祥兼任(当时民政和劳动在一起)。从劳动、计划委员会、信访办、宣传部、组织部等部门抽调十几人参加。</p><p class="ql-block"> 当时是计划经济,党中央、国务院文件强调:“一切劳动大权集中于中央,任何部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在国家计划外招工转正”。调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搞不好就会出现上访告状,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隐患。由于当时没有电脑,工作率低下。全县有60多个部门,200多个单位,要一个一个系统审查,一个人一个人“过筛子”,因此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常常忙到下半夜。但是人们干劲十足:十几年不涨工资,十几年未招固定工,即使工作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p> <p class="ql-block">  国务院明文规定:凡1971年11月30日以前参加工作的长年性工作岗位的临时工,身体健康,工作积极肯干,任劳任怨,经群众评议,组织批准,可以转为固定工。</p><p class="ql-block"> 二轻系统印刷厂有个叫叶大奎的青年,原在团中央农校,后转入印刷厂。因患严重的类风湿,腰部弯成90度。在临改过程中,两次被列为转正之外。1972年,其祖父叶圣陶给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李金德写信,要求“予以特殊照顾”。李金德在转交省委的信笺中签明“要求不算高,应予照顾”。信笺转至杜尔伯特县,经进一步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叶大奎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到祖国的边疆,思想是好的,工作是积极的。根据国务院文件“身体健康”的要求,不予转正是正确的。但考虑到国家统战政策,个别情况予以特殊照顾,我们无可非议。劳动部门有句老话,叫“不怕不合理,就怕不统一”。为了达到一视同仁,患有肾炎的排版女工尹月英经民主评议,亦转为正式工人。这就是程志祥既有原则性,又不失灵活性的工作方法。既有政策依据做保障,又有各级审批程序为基础。</p><p class="ql-block"> 在两年多的调改审批中,也遇到了很多具体问题。例如经济问题,生活作风问题等。我们的方法是采取先易后难,最后在全县平衡,并报县调改领导小组和省市劳动部门批准。如有100元以内经济问题的,无根据生活作风问题的,在单位堪称骨干,经群众评议,组织批准,可以转正和晋升工资。</p> <p class="ql-block">  二、集体所有制转为全民所有制</p><p class="ql-block"> 我县原县委打字员王进军通过“恢复高考”考入黑龙江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国家机关劳动人事部。1985年她随同工资司朱司长、会同省劳动局一名副局长和工资处处长到齐齐哈尔市,重点解决边疆地区补贴问题。市局领导亲自到火车站迎接。据说站台里还响起了一片锣鼓声。有的市民说:宁可我们自己花钱,也要把客人招待好。轿车把客人直接拉到嫩江宾馆,等待他们的是隆重的晚宴。</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县正归齐市管辖。老乡莅临,自然少不了家乡人作陪,第二天县委副书记王兆祥,劳动局长程志祥也赶赴齐市。</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天汇报调查,她们就要返回北京了。市、局领导问王进军:家乡还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王说:“我父亲年岁大了,弟弟还在大集体,有时开不了支。如果有可能,变为全民就好了”。市、局领导表示同意转制。程志祥说:“进军呐,转制之后就不要在县里上班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王进军表示同意。</p><p class="ql-block"> 之后,王进军的全家迁入廊坊,弟弟也调入北京。</p><p class="ql-block"> 1992年,县长常树林调往大庆市民委。临走前,他到劳动局要求将其爱人姚占杰转为全民职工,然后调往大庆。这件事县里是无权改变的,只有通过市长办公会讨论通过才能实现。我和程志祥到齐市劳动局找张惠卿局长汇报,张局长听完汇报后,很客气地对我们说:“请容许我在半个月时间内向市长汇报,差不多,你们回去听信吧!”半个月后,姚占杰的转制批下来了,并同时调往大庆,这就是程志祥对待政策的严肃性。</p> <p class="ql-block">  三、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p><p class="ql-block"> 程志祥是水利学校的中专毕业生,参加工作不久就调入劳动部门。他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当时最复杂的是劳动工资,门类工种多,条条框框多,不是短时间内所能掌握的。通用机械8级,行政25级,他能倒背如流。考工定级的许多术语,他能熟练掌握。熟悉他的人,对他的业务能力、组织能力也是有口皆碑。</p><p class="ql-block"> 县人民银行有两个“能人”,分别是周洪臣、邹继春。周后来调入省工商银行,从科员一直提到行长。邹号称“小诸葛”,即他不参加行里会议,待问及他时,他基本对答如初。邹后来调至齐市银行干校,由教员提为副校长。由于工作联系,他们对程志祥赞赏有加,经常说:“在全省范围内,像程志祥这样的劳动局长,是为数不多的……”</p><p class="ql-block"> 原宣传部长刘纯良在“文革”中和程志祥是两派观点,两人似曾了解又不甚熟悉。七十年代下乡,同到一心乡,两人互生好感,程说刘有能力,有魄力;刘说程有主意,有办法。</p><p class="ql-block"> 原县长白宝玉曾对其评价说:“程志祥大会讲话不行,但小会讲话头头是道,駁不倒,推不翻……”</p><p class="ql-block"> 然而更有甚者是原县委副书记李栋,七十年代正月的一天,在民政局干部丛万林家喝酒。趁着酒意,他颇有感慨地说:“程志祥是个县长材料啊,可惜机不逢时……”程听后默默无语,退下饭桌,躺了十几分钟,又回到桌前。</p><p class="ql-block"> 程志祥的业务能力还体现在写材料方面,局里的大材料一般都出自他手。他虽然不懂汉语拼音,但桌上总是放着一本《四角号码词典》。他经常把写材料叫“扣材料”,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有一次市局要听县局劳动就业情况的报告,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写了近万字的《关于我县劳动就业的报告》。在会上讨论时,他略加肯定地说:“你这个闭门造车造得还挺不错,既有情况分析,又有理论综合;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挺好,定量分析欠缺,会后再加加工。”这是我在劳动部门写材料方面第一次得到肯定。</p> <p class="ql-block">1986年程志祥(中)参加劳动服务公司工作总结</p> <p class="ql-block">  我遇到三种领导对写材料态度:一是写材料必改,而且改得让你心服口服;二是按领导的口味,改得语无伦次;三是原封不动,写啥样是啥样。他就属于第一种。</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他在调离劳动部门之前,仍然笔耕不辍,利用业余时间写了四五篇论文发表在《中国劳动报》上。在省劳动局《劳动探索》月刊上也常见其文章。他为我们树立了工作榜样,学习榜样。为我县创建技工学校、劳动服务公司(就业局)、液化气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生命中的朋友,如兰花淡雅,如美酒飘香。既相伴于岁月风雨,又深情于日久天长。2012年11月21日,他因病逝世,永远离开了他眷顾的事业,永远离开了他的亲人和朝夕相处的伙伴。他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怀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