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桃源县剪家溪初级小学的回忆

伍炳炎

<p class="ql-block">公元1957年8月下旬,奶奶要我“发蒙”,去读书。政府规定:七岁才能“发蒙”。</p><p class="ql-block">此年我七岁。于是,在本家姑姑芝仙、竹仙的带领下,8月底在剪家溪初级小学报名,9月1日上学了。</p><p class="ql-block">这所学校,解放前是伍氏宗祠及其所办的“庐山书院”。五代十国中有个南唐,南唐状元伍乔,号庐山,安徽庐江人。南唐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伍乔考中状元。剪市的伍氏先贤,将自己所办的伍氏子弟学校取名“庐山书院”,寄寓光前裕后、光宗耀祖之意。</p><p class="ql-block">这也是剪市各姓氏办学的潜规则。如沙萝溪郭氏,其子弟学校取名“伯达小学”,是因为沙萝郭氏始迁祖郭伯达,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由江西迁常德,殁后葬桃源二里岗(现桃纺位置),其后裔办学校,以始迁祖名号给学校命名。八公桥向氏办学校,取名“竹林小学”,是因为魏晋“竹林七贤“中有个向秀,他是向氏的骄傲,故以“竹林”命名。</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庐山书院收归国有,取名“桃源县剪家溪初级小学”。学校没有围墙,用竹篱笆围了一圏,算是界址。伍氏宗祠高大,内空面积不小,作了学校的大礼堂(此礼堂后来成为剪市区公所办公楼,后又为盐仓库)。</p><p class="ql-block">当时,这所学校只有四个班:一、二、三、四年级各一个班。</p><p class="ql-block">我所在的一年级班主任是李士心(李志)老师,兼教语文。他是河对岸双湖的人。身材高大,和霭可亲。</p><p class="ql-block">那时,同学们的年龄间隔大,七岁八岁,十岁十一岁的都有。</p><p class="ql-block">现在还依稀记得的同学: </p><p class="ql-block">刘立群 熊锦云 管庆久</p><p class="ql-block">刘伯祥 刘桃仙 刘荷枝</p><p class="ql-block">伍立刚 李忠元 向杏荣</p><p class="ql-block">罗延寿 潘菊清 杨芝仙</p><p class="ql-block">杨平和 刘世华 伍再成</p><p class="ql-block">姚耀元 文新全 伍光荣</p><p class="ql-block">伍正前 伍正琼 伍锦元</p><p class="ql-block">伍怡元 伍祖荣 李树章</p><p class="ql-block">聂安国 罗建初 伍运秋</p><p class="ql-block">王美球 伍雪枝 李梅清</p><p class="ql-block">曾立芬 廖玉珍 刘连生</p><p class="ql-block">伍美成 李富生 李明清</p><p class="ql-block">宋 清 朱桂林 江衡山</p><p class="ql-block">杨中一 凃一清 廖心平</p><p class="ql-block">赵迪平 伍春太 伍耀荣</p><p class="ql-block">罗金名 伍树堂 伍国成 等等</p><p class="ql-block">廖玉珍是班上最漂亮的,可惜天不假年,豆蔻早夭。</p><p class="ql-block">有的同学,读了一期或二期,就辍学了。时过境迁,现在委实记不清了。</p><p class="ql-block">我和刘连生坐一排,我算术成绩差,主要是乘法胡凃,经常抄他的作业。我以为加法和乘法是一样的,还和他争论:你看,2加2等于4,2乘2等于4,加法和乘法,不是一样的吗?所以,我的算术作业本上,3乘4等于7,老师给划个红叉。</p><p class="ql-block">每天放学前,李老师都把当天的生字写在黑板上,让每个同学都唸一遍,唸不出就留下来,大人们称之为“留学”,唸对了就可以立刻回家。有一次,轮到聂安国读生字“南”,他忘记了读音,就把“南”字上面的拼音字母拼读出声了。老师听到,随即擦掉拼音字母,这下把我们害苦了!以往都是暗暗唸拼音认生字,现在拼音都没了,生字又多,根本记不住,弄得后面的人全部留学。</p><p class="ql-block">音乐课:学的第一首歌是:“两只老虎。”歌词是:</p><p class="ql-block">“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p><p class="ql-block">(这首儿歌传唱了几代人、几十年,现在我孙子还在唱)。</p><p class="ql-block">后来,老师教三四年级的同学也用这个曲调,唱另外一首歌,我听起来,好像是“抗一音发,抗一音发……”很羡慕大哥大姐们会唱这首歌。</p><p class="ql-block">二十多年后,我才弄明白这首歌词:</p><p class="ql-block">“抗议英法,抗议英法,反侵略,反侵略。支持埃及斗争,支持埃及斗争,要和平,要和平。”</p><p class="ql-block">原因是:1957年,埃及青年军官纳赛尔发动军事政变,夺取政权,成了埃及总统,收回英法出资修建的苏伊士运河为国有,英法出兵干涉。埃及是阿拉伯国家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所以我国大力声援埃及,才有了这首儿歌。</p><p class="ql-block">(1970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国庆阅兵台上遭到枪杀,我国派出了以郭沫若为特使的代表团,前往埃及首都开罗参加悼念。)</p><p class="ql-block">手工劳动课:印象最深的就是刘伯祥扎的纸飞机。同样一张白纸,我们扎的纸飞机,飞个二三米就掉下来,而刘伯祥扎的,在河边顺着风飞了近百米,太神奇了!</p><p class="ql-block">尽管是小学生,劳动还是要搞的。当时最大的劳动,就是挑砖挑瓦。</p><p class="ql-block">董家桥北边的庙宇“观音庵”、“紫竹林“拆了,远一点的“慈光寺”也拆了,我们参与把那些砖瓦,跌跌撞撞挑到书房岗(就是现在剪市中学处),说是修建“剪市完小”(1958年,完小如期落成)。</p><p class="ql-block">开学没几个月,学校召开大会,负责人杨老师宣布:李士心是右派,开除回家。</p><p class="ql-block">于是,李老师收拾行李,要走了,同学们依依不舍。大家帮着拿东西,我拿着洗脸架,走到河边,李老师租了一个小船,东西装在船上,大家眼望着小船缓慢离去……</p><p class="ql-block">课余活动:操场空旷,没有任何体育设施。全校就一个篮球,休息时,同学们聚集在操场上,看篮球在高年级同学手中传来传去,没我们的份。最活跃的是雷宏元、伍桃轩、伍竹轩、伍仲伯、陶国中、张顺清等等。他们说是“打革命”,就是不让小同学拿到球。</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沅江河里漂来很多通红的橘子,同学们想捡来吃。老师马上制止,说:“这个橘子不能吃!有可能是敌人搞的阴谋诡计,里面可能有毒,有细菌。“大家只得作罢。</p><p class="ql-block">中午休息时,男同学跑到河边,捡子弹头。当年打仗时,这东西河边留下不少。同学们捡到后,用铁丝弯一圏将子弹头固定,用它来敲“克玛子”。这东西,男生都爱玩。就是一张较厚的纸上,排着很多小突起,用石头或铁器一敲,能发出“啪”地一声响,里面肯定有火药。此外,有时中午也在河边钓鱼,用一根细竹竿,捆一根线,拴个鱼钩,捉只蜻蜓(或者蛆虫)挂在鱼钩上,甩到河里,很快就能钓上一条马龙皮,比游叼子(小白条)大,一条约一两到二两重,那时鱼真多!</p><p class="ql-block">到剪家溪街上蹓跶,也是很惬意的事。若逢赶集,更是热闹。卖糖胡芦的,卖打白糖的,看西洋镜的,都能吸引我们。买打白糖,需要老板用锤子凿子敲打,方能弄下一块。那西洋镜,也叫万花筒,就是一个支架上放了一个镜筒,花五分钱能看三十秒钟左右,大概十几个镜头:基本上都是楼房、风景片,但是很美!</p><p class="ql-block">街上有唯一的一家面馆,人称“食馆业”,上街如果能碰上叔叔、舅舅之类,带我去吃一碗馄饨,那就太高兴了!馄饨一角六分一碗,面条一角四分一碗,光头面一角。</p><p class="ql-block">每到傍晚,白帆点点,许多大船、木排顺江而下,在剪家溪停泊,高高的桅杆矗立江面,滾排甚至排到了江心,场面十分壮观。船工、排工纷纷上岸补充生活用品。剪家溪也因此生意兴隆,充满活力。</p><p class="ql-block">那时,家庭作业不多,老师偶尔布置一点。无非是抄写拼音、生字等。煤油灯下,花十分钟,作业即可完成。</p><p class="ql-block">文娱活动:基本没有。我记得剪市第一次放电影,是无声电影,没有声音,内容也不记得了,因为人多,我还是骑在父亲脖子上看的,叫骑“颈马”。</p><p class="ql-block">政府办过一次物资交流会,规模空前。在剪家溪河边搭了戏台,先是划彩龙船,玩蚌壳,叫“打闹台”,金鼓齐鸣,十分热闹!目的是把附近的群众吸引过来。然后是折子戏《陈姑姐赶潘》、《武松打店》之类。再就是正本戏《辕门斩子》,《大破天门阵》等等。</p><p class="ql-block">1956年,我们这里成立了初级农业合作社,1957年转成高级农业合作社,农民称之为“合作化”。1958年,则变成了剪市人民公社。</p><p class="ql-block">1958年8月,开始修建九龙水库。剪市人民公社书记吴愈俊(陬市前河人)、社长罗林章(喜雨村人)带领上万民工开展大会战。工地上红旗招展,人声鼎沸,打硪的号子声和广播声此起彼伏,一派热火朝天的景像。大坝两旁竖着巨大的标语牌:</p><p class="ql-block">叫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p><p class="ql-block">还有一幅巨大的宣传画:一个农民满面笑容,手里牵着九条龙。这是二中卢起舞老师画的。</p><p class="ql-block">从九龙水库到剪家溪的公路也修好了。路上铺了鹅卵石,路边还竖起了松木电杆,电灯泡也安上了。可惜的是:灯泡刚安好,就被上学的学生们打碎了。他们从公路上就地取材,捡起鹅卵石击打灯泡,说是“练正手”,灯泡全部打没了。</p><p class="ql-block">那时的口号是:</p><p class="ql-block">共产主义是天堂,</p><p class="ql-block">人民公社是天梯。</p><p class="ql-block">楼上楼下,电灯电话。</p><p class="ql-block">1958年9月,剪家溪初级小学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学生全部迁往新落成的“剪市完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