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好不容易写了很多说明,没保存都给删掉了,真可惜!还是边发边再编辑,也许能避免不会操作而误删除的尴尬。</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更名后就升级了</p> <p class="ql-block">要见“大红袍”,须进此道门</p> <p class="ql-block">大红袍母树生长在一条幽静的山沟里头的岩壁上</p> <p class="ql-block">在沟口的峭壁上 ,有许多文人权贵刻下了自己的文字 !可是现在刻字写字得合法,得有关部门批准。否则犯法,轻则拘留,重则坐牢!</p> <p class="ql-block">其中“晚甘侯”成为武夷岩茶最早的名称,在武夷山著名景点九龙窠(也就是从这里顺着小溪往里走,就到大红袍母树生长的地方了)的石壁上,古人就刻有"晚甘侯",记载着武夷岩茶的辉煌历史,供后人景仰。</p> <p class="ql-block">晚甘侯出自唐元和年间(806~820),孙樵的《送茶与焦刑部书》中。(孙樵是唐代后期著名的散文家,“幼而工文”。)</p><p class="ql-block">该书有一段记载:“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孙樵用拟人化的笔法,把出产在“武夷丹山碧水之乡”的茶,美称为“晚甘侯”。全文的大意是:送十五块茶饼,用来伺奉先生,供先生享用。这些茶叶产自武夷丹山碧水之乡,是终年涧水长流,白云出没的好地方。每当春雷滚滚,春雨润如酥之时,加以采摘制作。茶饼蕴含了天地之间的和气,正气,是尊贵如王侯,回甘强烈,美味无穷的好茶。千万不要随便对待他们。</p> <p class="ql-block">我们好奇地听着许多古今的故事和美好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这个标牌上有很多信息。</p><p class="ql-block">武夷金桂</p><p class="ql-block"> Wu Yi Jin Gui </p><p class="ql-block">属性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p><p class="ql-block">来源与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白岩莲花峰,</p><p class="ql-block">相传已有近百年历史。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有一定栽培面积。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p><p class="ql-block">生长特征:叶片呈水平状着生,近卵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微隆,叶齿稍锐浅密,叶尖圆尖。</p> <p class="ql-block">“九龙窠”指的是此处的地名。“武夷星”是此处茶树制成茶叶后的商标名。“武夷金桂”是茶树名。“武夷星有限公司”是此地的权属公司。</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小雕塑其中也有很多信息。有茶园名和各种茶树名。</p> <p class="ql-block">九龙窠(kē)为茶叶名枞原生地---“大红袍” 通往天心岩的一条深长峡谷,俗名大坑口。峡谷两侧峭壁连绵,逶迤起伏,山形如九条龙。人们遂把峡谷喻之为游龙的窠穴,故名。</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九龙窠茶园”顺着山沟往里走,有许多培养和繁殖的茶树。这是一条不太宽的沟。沟两旁是高山峭壁;沟中一条小溪潺潺流淌,溪水清澈见底。在有限的夹着砂石的沟地上,栽种着各种茶树。人们冒着毛毛阵雨,像蚂蚁搬家一样顺着不宽的小路有进有出,熙熙攘攘去看“大红袍母树”的真容。</p> <p class="ql-block">大红袍母树,仅6株,生长在中国福建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距今340余年,素有"茶中之王"之美誉。生长于岩腰,就势筑台。(关于有几株?3百几十年有很多不同版本)这个标牌应该是最权威了吧。</p><p class="ql-block">大红袍母树生长环境得天独厚,成茶独特芳香、回味无穷,史传有神奇的药效。"大红袍"的民间故事版本诸多,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名称来历的传说: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 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 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 九龙窠(读 kē)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 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p> <p class="ql-block">大红袍茶树作为武夷四大茶树名丛之一。因制乌龙茶品质特别优异,被列为武夷山四大名丛之首,并有“茶中之王”之誉。[知识点] 红袍茶除具有红、绿茶的风味外,它所含的糖类及无机盐均较多,常饮有益于人体健康。大红袍有防暑、止痢、醒酒等药理作用。</p> <p class="ql-block">2000年,武夷山大红袍母树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列为重点保护对象。</p><p class="ql-block">武夷山决定2006年起,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特别管护: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科学管理,并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严格保护“大红袍”茶叶母树周边的生态环境。</p><p class="ql-block">2007年10月10日10时10分,“乌龙之祖 国茶巅峰——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举行,2005年5月3日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p> <p class="ql-block">来这里游客都争相和“大红袍”三个字合影,至于这茶那茶的,真没有多少人去过脑子。</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拍的,也看不清那棵树是那“那三株六棵”母树。</p> <p class="ql-block">武夷大红袍,因早春茶芽萌发时,茶树的树体像一团火焰,远望通树艳红似火,若红袍披树,因此得名,(这可能是得此名最正宗的可能)。大红袍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p> <p class="ql-block">部分茶商声称自己出售的武夷岩茶大红袍茶叶是母树大红袍,这是不可能的,母树大红袍茶叶是有钱也喝不到了。请广大茶友注意辨别,以免受骗。但是母树大红袍的繁殖下来的是可以喝到。</p><p class="ql-block">市场说的大红袍有四个概念,一指母树大红袍;二指武夷岩茶(统称);三指多种茶拼配出来的具备活甘清香的最佳特性的茶;四指,北斗、奇单(母树的品种)。</p> <p class="ql-block">这花也带着茶的芳香。</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修姓导游自家的茶厂参观品尝。</p> <p class="ql-block">得到了很多关于“茶”的知识,也品尝到了武夷山现茶的清香。也给亲友们买了些礼品茶。</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午顶着小阵雨去游览了“一线天景区”</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存在在九曲溪二曲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中。里面一座巍然挺立的巨石,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岩端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为灵岩洞,中为风洞,右为伏羲洞。从伏羲洞而入岩内,到了深处,抬头仰望,但见岩顶裂开一罅,就像是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如跨空碧虹,这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的民间传说颇多。有的说这是桃花女用绣花针划开的;有的说这是伏羲大神用玉斧所劈。</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抓紧拍下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但据科学分析认为,武夷山的红色岩层,是由砂岩、砾岩和页岩交间成层的,岩性比较松脆。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岩层受到不均匀的应压力的影响,就产生轻微的断裂,形成所谓的“节理”。这种垂直的节理,也就是微小的裂隙,在流水的长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蚀下,就逐渐地扩大,延长。而岩层底部质地松软的页岩,也就逐渐侵蚀而去,成为扁浅的岩洞。于是,三洞并列,一线见天的自然奇观就出现了。</p> <p class="ql-block">进了入口处,我们想试试进右边那个窄的。可是走了几步夫人首先返了出来。我也向里跟着人群走了几米,顿时觉得有气紧的感觉,自然想起在外面人们说得在最窄处只有30多公分。所以赶快逆着人流挤了出来。而我们兄长夫妻轻松穿越而过。</p> <p class="ql-block">不后悔这次没有穿越一线天。因为现在看到照片还感觉到“气紧”。</p> <p class="ql-block">这是左边较宽敞的“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不多的游人走这条较宽的“石罅”,其中就有我。但没有了右面那个窄的刺激了,所以人头攒动、川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没用了多长时间就参观完了神奇的一线天,今天的雨,是我们来福建游第一次遇到,也是白天唯一一次。没影响参观,也增添了一些感受。</p><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多大巴把我们送到了南平火车站,下午3:15的“高铁”去厦门。将揣着回味离开这有名的武夷山。其实我们游览的武夷山景色,只是一星半点。真正没识武夷真面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