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引领广大教师深入领会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聚焦语文核心素养,以“学习任务群”为抓手,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实现语文教学的深度变革,“费县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视域下同课异构观摩研讨会”于2023年6月12—13日上午在费县崇文学校、实验小学举行。</p><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27课《巨人的花园》</p> 组织实施 教师风采 <p class="ql-block">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著名童话作品,充满了奇妙的想象。伴随着活泼悦耳的儿歌《小小的花园》,孙静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了今天的课文—-《巨人的花园》。她的教姿教态优美大方,善于引导学生。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孙静老师为学生设置了“感受奇妙,捕捉变化;变身侦探,体会巨人;发挥想象,感受美好”三重关卡。整堂课主线分明,层层深入,结构完整。在孙静老师的课堂上,她抓住了巨人的动作、语言的描写,多次强调对比阅读,读中感悟,告别了传统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朗读时加上动作和表情,让学生寓学于乐。同时,孙静老师特别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比如“会读书的孩子,连他的姿态和眼神都会读书”这也是孙老师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p> <p class="ql-block"> 《巨人的花园》这一课孙无忧老师带来了另一种呈现方式。孙老师以“童话节”的方式再次带我们走入了奇妙的童话世界。无忧老师的单元目标明确,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一环一环的问题引导。课堂中孙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透彻童话的奇妙和拟人化的写法,特别让学生以角色小剧场的形式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演绎,让孩子们从多角度思考,由孩子们的行为唤起了巨人真善美的内心。</p> <p class="ql-block"> 6月13日高洁老师同样对《巨人的花园》进行了不同的解读。高老师课件制作精美,导入环节新颖,以报社发布任务为切入点,破解密码的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她通过抓住语言,动作描写,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会出巨人形象的变化。在读中学,在读中悟,高洁老师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想象着画面读,每个人都读出了自己的味道”,孩子们在高老师的评价中都有了不同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江娣老师执教的《巨人的花园》这一课又有了不一样的精彩。伴随着嘹亮的问好声,江老师以“童话故事征订”的形式带领我们走入了神奇的童话世界。江老师的单元目标把握明确,课堂氛围很活泼,引导也很到位。课堂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奇妙,江老师在词语部分“拆除高墙,见到花园”设计新颖,在品读巨人形象时,江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巨人温暖形象的转变。江老师以“三单”为支柱的课堂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四位老师同课不同构,但都能从学生角度想问题,层层深入,把握主体,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并且能把握文本特点,给学生一定的评价和点拨。</p><p class="ql-block"> 同一节课却能有不一样的风采,彰显了执教老师和团队的集体智慧。 同课绽放光彩,异构彰显新意。</p> 评课风采 <p class="ql-block"> 评课议课环节中,各名师工作室的教师针对这一课对四位老师的课进行了详细的点评,阐述了各教学设计背后的亮点,有值得大家学习的优点,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 “同课异构”,是就同一个教学内容做不同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课异构"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品尝到了诸多不一样的语文风味,展现出的风格迥异、各有特色,呈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多样化。</p> 名师解读 <p class="ql-block"> 评课后,曹丽主任对本课进行了解读:</p><p class="ql-block"> 本次执教老师均关注文本特点和学情。对文本的处理都进行了读、写结合。通过这节课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们去续写,进行补写与空白点的补充。</p><p class="ql-block"> 此外,曹丽主任强调了精读引领课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迁移。拓展时可以是对原著相关章节的补充,也可以是对于作者的挖掘,让这堂课上得更加丰满。</p> <p class="ql-block"> 会议最后,王友梅老师进行了讲座,传达了杭州学习,“千课万人”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第一,学习任务群:落实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是落实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要明确核心素养的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不同,关键是核心。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还要抓好语言运用,也就是思维能力、文化自信和审美创造。学习任务群要以任务为驱动,注重情境性学习;以整合为特征,注重创造性设计;以活动为主线,注重自主性探究。</p><p class="ql-block"> 第二,大单元教学:统整教学内容。大单元教学以陆志平老师的七问大单元的几个问题展开讲述:语文为什么要大单元?语文大单元在哪里?大情境在哪里?大任务大在哪里?怎样设计大单位的教学?怎样评价大单元的学习?大单元与跨学科学习有什么联系?大单元的教学要创设一个大情境,创设一个大任务,目标要以素养为本。大单元是任务群的基础。大单元教学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大单元教学不等于群文阅读,也不等于单篇教学加单篇教学。在大单元教学中,每篇课文都是围绕着单元的任务进行的。</p><p class="ql-block"> 第三,单元情境和任务:提炼与设计。单元情境是整个单元的情境,整个单元的教学都发生在这个大情境之中,而不是用来导入新课的碎片化的情境,而且这情境是真实的生活情境。单元主题的提炼包括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需要整合诸多要素,设计教学流程。王老师分别列举了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语文单篇课文教学情境和活动设置的例子,使单元情境的设置方法更加清晰明了。后面又区分了单篇课文与单元课文的教学的方法,让我们对单元情境的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总之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不仅是对授课老师的一次历练,同时也给老师们以后的教研活动提供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通过本次学习,执着的小语骨干研修班成员将会贯彻新课标精神,一路成长,一路修行,永不停息教改前进的步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