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博士风采第二编第100辑——侯迎忠博士

《石门博士》编辑部

博士简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侯迎忠,男,1966年10月出生于石门县蒙泉镇凤凰峪村。教授,武汉大学新闻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国际传播青年人才培养基地主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融媒体与国际传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公共关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舆论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广播影视协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都智库专家、深圳报业集团深新传播智库专家。近年来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媒介化治理的多元协同机制研究》等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参与主编《全球化与国际传播研究》丛书。主要研究方向:政府传播与危机管理、对外传播与国际舆情、新闻传播实务、传播与社会治理。</p> 学术动态 <p class="ql-block"><b>(一)媒介化治理的学理脉络、本土演进与研究空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如今媒体深度融合和万物皆媒的深度媒介化环境下,媒介已然下沉为我们现代公共生活的一种公共基础设施,并演进为整体社会的一种机理性生态和公共性,也由此塑造了媒介化社会的现实景观。该研究利用文献计量软件对国内外媒介化研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国内主要关注媒介技术形态的迭代,而新闻媒介与政治传播和权力等要素的勾连则是国外研究的重点,尤其聚焦于媒介化社会的政治维度。在媒介逻辑的形塑下,媒介与政治的互构又产生了媒介化政治的崭新样态,也就是政治失去其自主性及核心功能,逐渐依赖大众媒介并依靠于媒介的互动而得以形塑,意味着媒介化政治的样态出现,促使国内外学界开始重申现代政治运行秩序当中的一种治理范式,并探讨媒介逻辑如何影响国家和社会关系。以历史性的视角梳理了中国情境下不同媒介形式的媒介化治理实践,来明晰其本土化演进规律。媒介对于社会治理的功能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中介化的工具,第二个是多元利益主体互动的场域,第三个阶段则是媒介化治理的阶段。未来的媒介化治理研究需要关关注以下问题,首先是廓清媒介化,致力于媒介治理的意义区隔。第二是要构建多元协同、高效整合的媒介化协同治理机制。第三是要在国际传播和全球治理中拓展媒介化治理的全球媒介化。最后是要规避媒介中心论和决定论的叙事误区。媒介化治理既是对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顶层设计的一种回应,也是对媒介化、智能化、数字化社会的一种公共性关照。展望当下,我们需要持续探索媒介的社会治理方式创新,不断从媒介化治理吸取学理营养和实践的有益养分,来反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国之治路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根据“第五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上发言内容整理)</span></p> <p class="ql-block"><b>(二)智能传播时代国际传播效果评估要素初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侯教授通过考察国际传播项目研究的源起与现状,指出在当今背景之下,国际传播效果研究应该说是从学术界到业界都形成了一种热潮,但这种热潮可能更早可以回溯到21世纪初期。我国国际传播效果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研究主体和成果渐成规模,研究视角大多从传播主体、内容、对象和特定的媒介事件展开,并以此构建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目前,我国从传统媒体时代跟进到新媒体时代的效果评估转向,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谈及智能时代国际传播效果评估的转向,侯教授指出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评估范围需要多方面转向。侯教授提到了智能时代国际传播效果评估的关键要素,在智能时代国际传播效果评估的关键要素中提出新时代的新要求,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并总结了核心要素要看用户是否达成在接触、认知、态度、行为、互动、粘性等方面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根据“传播与国家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舆论学论坛”及“体育传播论坛”上发言内容整理)</span></p> <p class="ql-block"><b>(三)新时代背景下国际传播的理念、形式与实践创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侯迎忠教授从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传播理念的演进、目前国际传播的形势与要求、新时代国际传播的实践创新三方面阐释了国际传播的变化与发展。他以历次党代会报告和党的领导人重要讲话为基础,提炼出我国的国际传播理念演进历程,对“改革开放初期对外宣传机制的形成与完善”“市场经济改革中的对外传播理念形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传播理念形成”“新时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四个主题进行了全面解读。侯迎忠教授提到,我们的目标与任务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争取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因此,目前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就是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根据“博雅大讲坛”及“第四届中国政治传播论坛”上发言内容整理)</span></p> <p class="ql-block"><b>(四)用好广州纪录片节平台 向世界展示立体湾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侯迎忠带领团队根据182家外媒数据完成了一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舆论研究。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舆论中存在“经济形象突出”“偏重中心区域形象构建”“精英阶层话语叙事”“正面形象稳定”4个特点。他建议,深挖历史文化根源、创新形式展现湾区人文风貌,强化区域联动、以中心城市带动湾区形象拓展,深化公共传播意识、多元化主体参与共塑湾区形象,精准投放议题、满足国际受众需求。侯迎忠认为,纪录片以其较强的的真实性,正成为中国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中一抹亮色。“广州有国际纪录片节这个很好的平台,纪录片出海是一个提升湾区、广州立体形象的手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根据“大湾区国际传播座谈会”上汇报内容整理)</span></p> <p class="ql-block"><b>(五)突发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对话分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侯迎忠教授围绕两大专题展开,一是突发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新闻发布的对话公关实践;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务微信传播策略——以疫情防控中的“中国广州发布”为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针对专题一,侯教授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回顾了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建设历程,我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可划分为四大阶段。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以对外宣传为主导的新闻发布制度初步建立期;第二阶段:2003年——2007年,以政府传播与危机公关为主导的新闻发布制度全面建设期;第三阶段:2008年——2010年,以信息公开与政府沟通为主导的新闻发布制度完善与创新期;第四阶段:2011年至今,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的新闻发布与政民沟通互动模式形成及新闻发布信息公开工作全面提升时期。第二,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政务信息传播的新特点:新媒体日益成为突发危机事件首发媒体,同时,政府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举措亦成为舆论演化的重要因素。因而,我国政府也对新时代政务信息传播不断提出新要求。第三,以湖北、北京、上海、广东、浙江五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为案例探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地方政府新闻发布的话语方式及其影响。通过内容分析发现,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话语场域建构与互动呈现出多元主体参与的特点,包括政府话语场域、专家话语场域、媒体话语场域以及公众话语场域。地方政府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对话公关策略可归纳为四点:以人为本,升华议题价值内涵;多元主体在场对话提升理解与认同;多模态话语表达增强信息互文性;坦诚直接对话增强互信。针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机制创新,侯教授提出了五点建议:健全新闻发布制度体系;推进新闻发布常态化与全员参与机制;发挥各级融媒体机构的舆论引导作用;构建完善的全媒体新闻发布矩阵;加强多元场域沟通,保障对话回路畅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针对专题二,侯教授针对具体的城市个案,围绕三个问题展开。首先,总结了“中国广州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发布的传播特征:在信息发布数量上,持续设置疫情防控议程,依据广州防控情况调整议题强度;在信息来源上,以整合各方权威信源为主,主要选择省内信源;在信息呈现形式上,主要以图文结合形式呈现;在信息立场上,主要以客观中立和积极正面的信息立场为主;信息议题主要以“疫情通报”为主。其次,归纳了“中国广州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发布的六大传播策略:关注涉外防疫,多语种发布信息;发布本土专家论断,发挥意见领袖作用;专注个体叙事,展示广州抗疫群像;亲民化传播,拉近与公众距离;聚焦公众认知,扮演“告知”角色;赋能正向属性,扮演“宣传”角色。最后,提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务微信的四大发展策略:建立科学的政务微信应急应对机制;内容创新,提升政务微信内容质量;倾听民声,强化官民互动机制;强化政务微信应急发布品牌建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根据武汉大学“应急管理论坛”上讲座内容整理)</span></p> 成果简介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近年来出版的学术专著、教材:</b></p><p class="ql-block">[1]《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效果评估体系建构》,人民出版社2017年,2019年6月获得第八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p><p class="ql-block">[2]《对外传播理论与实务论集》,人民出版社2013年。</p><p class="ql-block">[3]《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p><p class="ql-block">[4]《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p><p class="ql-block">[5]《报业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p><p class="ql-block">[6]《优秀财经新闻作品评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p> <p class="ql-block"><b>2、近年来围绕主要研究方向发表的代表性论文:</b></p><p class="ql-block">[1]《智能时代的国际传播效果评估要素:研究回顾与趋势前瞻》,《对外传播》2023年第1期。</p><p class="ql-block">[2]《2021年中国对外传播实践创新与未来展望》,《对外传播》2021年第12期。</p><p class="ql-block">[3]《突发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新闻发布的对话公关实践》,《新闻与传播评论》2021年第6期。</p><p class="ql-block">[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务微信传播策略研究——以疫情防控中的“中国广州发布”为例》,《城市观察》2021年第4期。</p><p class="ql-block">[5]《新发展理念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进路》,《新闻与写作》2021年第5期。</p><p class="ql-block">[6]《入场、转场与退场: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政府新闻发布机制创新——以广东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为例》,《现代传播》2020年第9期。</p><p class="ql-block">[7]《省级政务微信平台传播策略研究》,《新闻爱好者》2020年第7期。</p><p class="ql-block">[8]《政务新媒体研究综述》,《新闻与写作》2019年第11期。</p><p class="ql-block">[9]《全球治理语境下的中国形象研究》,《对外传播》2019年第9期。</p><p class="ql-block">[10]《香港主流媒体涉“一带一路”报道框架研究》,《现代传播》2018年第10期。</p><p class="ql-block">[11]《政务新媒体构建城市形象策略研究——以广州三家政务“双微”平台为例》,《新媒体与社会》2018年第1期。</p><p class="ql-block">[12]《日本动漫中的中国人形象探究》,《江汉学术》2018年第5期。</p><p class="ql-block">[13]《城市形象宣传片的视听语言分析——基于北上广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对比研究》,《东南传播》2017年第11期。</p><p class="ql-block">[14]《新媒体时代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创新与路径选择》,《暨南学报》2017年第4期。</p><p class="ql-block">[15]《政府新闻发布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以广东佛山为例》,《暨南学报》2014年第12月。</p><p class="ql-block">[16]《我国政府新闻发布研究十年述评》,《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13年卷)》2014年。</p><p class="ql-block">[17]《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公众认知与社会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广州、兰州的调查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年第3期。</p><p class="ql-block">[18]《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效果评估的多维理论视角》,《现代传播》2012年第12期。</p><p class="ql-block">[19]《地方政府新闻发布网络平台建设初探》,《当代传播》2012年第5期。</p><p class="ql-block">[20]《政府新闻发布效果评估要素初探》,《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第4期。</p><p class="ql-block">[21]《网络新闻发言人刍议》,《现代传播》2010年第5期。</p><p class="ql-block">[22]《地方政府新闻发布的实证研究》,《新闻与写作》2010年第7期。</p><p class="ql-block">[23]《金融危机报道与对外传播策略分析——以&lt;人民日报&gt;海外版为例》,《当代传播》2010年第1期。</p><p class="ql-block">[24]《重大事件新闻发布策略与效果分析——以广州亚运会为例》,《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p><p class="ql-block">[25]《钓鱼岛争端中的中日媒体报道比较研究》,《文化与传播》2013年第2期。</p><p class="ql-block">[26]《主流媒体中大学生形象的实证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10年第9期全文转载。</p> <p class="ql-block"><b>3、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完成的各类纵向课题:</b></p><p class="ql-block">[1]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媒介化治理的多元协同机制研究(2022年立项),主持,在研。</p><p class="ql-block">[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效果评估体系建构研究(2010年立项),主持,已结题。</p><p class="ql-block">[3]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社会舆情治理研究(2018年立项),参与排名第二,已结题。</p><p class="ql-block">[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新闻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构与评价体系研究(2013年立项),参与排名第二,已结题。</p><p class="ql-block">[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闻出版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4年立项),参与排名第三,已结题。</p><p class="ql-block">[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闻传媒发展与建构和谐社会关系研究(2005—2009年),主要成员参与,已结题。</p><p class="ql-block">[7]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招标课题:重大突发事件中的新闻发布与对外报道研究(2016年立项),主持,已结题。</p><p class="ql-block">[8] 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广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研究(2018年立项),主持,已结题。</p><p class="ql-block">[9] 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广东省对外传播人才培养机制研究(2010年立项),主持,已结题。</p><p class="ql-block">[10] 广东省教育厅疫情防控科研专项项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机制创新研究——基于五省(市)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的实证研究”,主持,已结题。</p><p class="ql-block">[11] 广东省高层次人才领航项目:国际舆情监测分析与政府传播策略研究——以广东省为例(2015年立项),主持,已结题。</p><p class="ql-block">[12] 广州市社科规划项目: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效果评估体系建构——以广州市为例(2010年立项),主持,已结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