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告别州桥老街(<a href="https://www.meipian.cn/4s91k6n4?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411177"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州桥老街,嘉定历史文化的发祥地</a>),沿塔城路继续前行,经过汇龙桥,走到南大街拐弯,即可来到坐落于嘉定南大街183号的孔庙。</p> <p class="ql-block">嘉定孔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800余年来不断修缮和扩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1.13万平方米,在全国现存300余座孔庙中,属于保存较完好的县级孔庙建筑,故有“吴中第一”之称,享誉江南。至今仍是上海西北部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既是孔庙,自然少不了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等“必要元素”,然而嘉定孔庙另有独特之处,除了瞻仰孔圣人,也适合游客打卡游览。</p><p class="ql-block">打卡点之一是孔庙门前的弹格路老街,嘉定人称之为“学殿街”。这条街的两侧竖有牌坊,分别是始建于元代的“育才”坊和宋代的“兴贤”坊。</p> <p class="ql-block">两坊构思精巧古朴,屋檐上配有一种叫邸吻的神兽,为龙的九子之一。</p> <p class="ql-block">明正德元年(1506年),又在两坊之间直对棂星门处建“应奎”坊,天启四年(1624年)易名“仰高”,源自《论语•子罕》“仰之弥高”之语,赞颂孔子学问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值得观瞻玩赏的是“仰高”坊前的一对石狮,其雕工之巧,石质之佳,会让您流连忘返,此乃打卡点之二也!</p> <p class="ql-block">仰高坊两侧,石栏望柱顶上端坐着姿态各异、充盈灵性的72尊小狮子,寓意孔子的72位得意门生,这是嘉定孔庙的打卡点之三。</p> <p class="ql-block">与“仰高”坊在同一中轴线上的建筑为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上的文星之一,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p> <p class="ql-block">打卡点之四是棂星门中门上的一枚元代鱼龙石刻,雕刻着一条向上跃升的鲤鱼,喻意只要勤奋好学,读书人都能鲤鱼跳龙门。</p> <p class="ql-block">过棂星门,就是半圆形的泮池。泮,即半水,在古代,天子之学叫做辟雍,凿池月圜水;诸侯之学叫做泮官,池如半壁,所以称之为“泮”。</p> <p class="ql-block">池上三座拱桥飞架,以中桥为最,为打卡点之五。桥面有青石雕琢的丹陛,可能是元代构件,很是珍贵。</p> <p class="ql-block">古代等级制度森严,普通学子只能从边桥通行,只有状元或重要官员方可迈上中间那座桥,所以中桥又叫“状元桥”。</p><p class="ql-block">有史以来,嘉定有3人考中状元,分别是王敬铭、秦大成、徐郙。据说,曾有学子游孔庙时误入状元桥,情急之下竟跳入泮池,以化解尴尬。</p> <p class="ql-block">孔庙内现存的,在上海古树名木记录册上“榜上有名”的古树名木有19棵之多。最有名的要数伫立在泮池北岸,有着680余年高龄的古桧柏了。虽然古树的西侧部分已经中空而枯萎,但树的东侧朝阳的一面仍姿态盎然,生机勃勃,实在让人叹服。</p> <p class="ql-block">桧柏之后,便是饰以门钉、朱漆高槛、雄壮森严的大成门了。《孟子》称“孔子谓之集大成”,赞扬孔子学说汇集古代文人思想智慧,且达到了至高境界,故此门称为“大成”门。</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左右两侧有七通石碑,记述了修庙、办学、置田和祭孔活动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内是中心庙院,中间一条笔直的石铺甬道直通大成殿,苍松翠柏簇拥两旁。</p> <p class="ql-block">甬道至大成殿月台前,有九步台阶,中间镶有花岗岩雕琢的丹陛。</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祭孔正殿,初建于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现今存物是清光绪三年(1877年)重建的,是孔庙内建筑形制规格最高的一幢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上覆以灰色筒瓦,崇基石栏,檩、枋上施木纹彩绘,造型美观。</p> <p class="ql-block">自清代康熙开始,历代皇帝即位后要亲临北京国子监进行讲学,然后到北京孔庙赐匾一块悬于大成殿上,各地的孔庙也要效仿摹制。</p> <p class="ql-block">因此,嘉定孔庙的大成殿内也悬挂着4块匾额,分别是康熙的“万世师表”、雍正的“生民未有”、嘉庆的“圣集大成”和光绪的“斯文在兹”。</p> <p class="ql-block">记得20年前来过孔庙,并留下与大成殿的合影一张。不过时过境迁,现在再游大成殿,心境已平和许多。</p> <p class="ql-block">嘉定孔庙收集了散落在嘉定各处的碑刻,计有60多通,这是《康熙御制孔子赞词》碑,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立。</p> <p class="ql-block">两侧有东西庑房十二间,原为名宦、名贤、乡贤祠,现在此设立了海内外首家科举专题博物馆——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生动再现隋朝开科取士到清末废止科考,展示中国科举制度1300年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科举制度是中国首创的一种选官制度,它所坚持的“公开考试、择优取士”的原则,为大量出身寒门的才俊之士,得以获得晋身仕途,一展才华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馆内展品陈列主要分成“科举制度沿革”、“科举与儒学”、“科举与社会文明”、“科举考试程序”、“科举与教育”五个板块,一千余件相关展品,向游客们全面展示了科举制度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科举制度渊源于汉代,创始于隋代,确立于唐代,发展于宋代,兴盛于明清,衰废于清末。</p> <p class="ql-block">西汉初期,实行先考察后任用的察举制度。汉前元十五年(前165年),汉文帝主持考试性质的察举,是科举考试的萌芽。</p> <p class="ql-block">图为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举孝廉图”。两汉时期,以荐举为主,以考试为辅的察举名目繁多,“孝廉”为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杨广创设进士科,宣告了科举制度的诞生,并以考试区别优劣、决定取舍的方法选拔官吏。</p> <p class="ql-block">宋人殿试图。</p><p class="ql-block">唐承隋制,推行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科举制度,并逐渐制度化。唐武则天始开殿试,至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创立殿试制度,并成永制。</p> <p class="ql-block">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改革进士科考试内容,不再考诗词歌赋,只考更实用的策论,更注重经世致用。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再次大刀阔斧改革科举考试制度,精简考试类别,只保留“进士科”这个种类。可以这样说,王安石的改革影响了后世几百年,成为元、明、清的范本。</p> <p class="ql-block">《皇朝科举诏》。</p><p class="ql-block">元初,重武功轻文治,曾中断科举三十余年,直至皇庆二年(1313年)元仁宗才下诏恢复科举。</p> <p class="ql-block">元代科举考试实行了民族歧视政策,在科举考试时将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南人分开,考试分乡试、会试和御试三级。</p> <p class="ql-block">《四书五经》。</p><p class="ql-block">元代更加重视儒家经义,并确立了科举考试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出题,以朱熹的章句集注作为标准答案的基本模式。</p> <p class="ql-block">科举制度在明清达到鼎盛,科举地位更高。但科举制度的弊端也日渐显露,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文体以八股文为主,成为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扼杀了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等顺应全国舆论,奏请停科举改办学校。晚清政府迫于大势所趋,谕令废止科举。自此,沿袭1300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p> <p class="ql-block">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学问家,大都是经过科举道路而崭露头角的。而科举博物馆内,更“藏”有很多超乎想象的科举知识和趣事。</p> <p class="ql-block">古代要当官还真不容易,比如唐韩愈四次考进士方及第。唐代进士及第还不够,尚需通过吏部考察合格才能当官。</p> <p class="ql-block">北宋范仲淹出身贫寒,就是通过科举改变了命运,从而使自己的治国安邦抱负和才华得以施展。</p> <p class="ql-block">范仲淹也是科举考试制度改革的先行者,范仲淹希望籍有“重策论,轻诗赋”的科举考试,来改变宋初以来应试士子只知夸夸其谈而不知脚踏实地的风气,从而让宋廷可以录取到更多对国家真正有用的经世之才。</p> <p class="ql-block">苏洵、苏轼、苏辙,三苏之名号在今天早已是如雷贯耳,苏轼兄弟俩的才华有目共睹。即便如此,他们在科举考场上依然颇费脑力,取得兄弟同进士的殊荣并不容易。</p><p class="ql-block">据说,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的那场科举考试中,自信满满的苏轼一拿到试卷,竟然瞬间大脑短路,什么也想不起来。无奈,只好向不远处的苏辙眼神求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苏辙看见哥哥有难,自然不会袖手旁观。灵机一动,苏辙拿起手中的笔管,放在嘴边,装作不经意地一吹。苏轼看见之后,立马回过神来,原来这考题的出处是《管子》。既知出处,还能难倒苏轼吗?!运笔如飞,很快就完成了考卷。</p> <p class="ql-block">考官入闱。</p><p class="ql-block">考生、考官进入考场称“入闱”。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为防止考官舞弊,考试前数日,考官入闱,关闭院门,直至考毕才能出闱。哈哈……现在的高考命题者也有此“待遇”喔!</p> <p class="ql-block">中国南宋末年,正是文天祥的一则殿试策文——《登科录》切中时弊,被宋理宗钦定为状元。</p><p class="ql-block">这是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状元宰相文天祥在土牢狱墙奋笔疾书《正气歌》。</p> <p class="ql-block">中国近代实业家,“江苏五才子”之一的张謇,曾经院试成绩欠佳,老师责之:“如果有1000人应试,取999人,唯一不取的就是你”,张謇羞愧至极,在住宅墙上和帐顶上“并书九百九十九为志”以示发奋。</p> <p class="ql-block">这是张謇高中状元的捷报。</p> <p class="ql-block">从孔庙出来,进入一墙之隔的汇龙潭公园。</p> <p class="ql-block">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嘉定知县熊密在县学前挖池,定名汇龙潭。汇龙潭历史悠久,景色独特,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p> <p class="ql-block">公园南部以汇龙潭为中心,沿潭置景。小桥流水,翠柏苍松;古木参天,名花异草,相映成辉。</p> <p class="ql-block">北部姑苏庭院,楼台亭阁、秀雅简朴;芭蕉小院、曲径通幽;错落有致,异常精巧。</p> <p class="ql-block">不过,我们走进汇龙潭,并非为赏花怡草而来,而是为侯、黄纪念碑和百鸟朝凤台而来。</p> <p class="ql-block">百鸟朝凤台(又称打唱台),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8年),原为上海市闸北区塘沽路钱业会馆戏台,1976年移建汇龙潭。</p> <p class="ql-block">整座“打唱台”金碧辉煌,装饰华丽。尤为出彩的是在四面额坊上刻有12幅三国演义故事浮雕,刀法细腻,形态逼真。</p> <p class="ql-block">百鸟朝凤台藻井更为精致,井中斗拱拼成螺旋状,雕有小鸟440只,朱漆飞金,绚丽多彩。井外四角雕刻凤凰,构成“丹凤朝阳”的形态,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明忠节侯、黄俩先生指的是明末固守嘉定抗清殉难的侯峒曾、黄淳耀,为著名历史事件“嘉定三屠”中的代表人物。明末清初的1645年,清军攻陷南京后兵临嘉定,南明弘光朝授左通政使侯峒曾、明崇祯年间进士黄淳耀及亲友,率十万民众与清军开展悲壮激烈的大博杀。清军攻破嘉定后恼羞成怒,三次对城中平民进行了大屠杀,侯峒曾、黄淳耀自戕而殉。</p> <p class="ql-block">20世纪三十年代,日寇挑起“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略中国的罪恶战争,中国又一次面临民族危亡的境地。于是,嘉定人想起了侯、黄俩先生的英雄事迹,嘉定县立中学的教职员工集资在城中兴建侯、黄俩先生纪念碑,供人们永久瞻仰。</p><p class="ql-block">巍巍乎,英雄不死,精神常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