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诚信,就是守住最大的利益 一一吴锐访谈录

中国国宝文化

<p class="ql-block">吴锐简介:古玩艺术品投资顾问,瓷、玉,书画,杂项鉴定专家,</p><p class="ql-block">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特聘专家,</p><p class="ql-block">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约专家,</p><p class="ql-block">中消协艺术品打假工作委员会,</p><p class="ql-block">全国艺术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p> <p class="ql-block">中国拍卖:说到文物艺术品拍卖,对藏品真伪的鉴定是关键且必要的环节。作为行业内资深的瓷器、书画古玩鉴定专家,能先讲讲您的入行经历吗?其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吴锐:我对收藏的兴趣从少年时期就开始了,那时家里有一些古董钱币、瓶瓶罐罐、家具等老物件,于是就萌生了对收藏的喜爱,其实也不看它的经济价值,主要还是一种情怀。我最早收藏钱币,后来是玉器、铜器,书画,最后是陶瓷。瓷器收藏在八、九十年代还没有太多造假的概念,一不小心就买到了假货,这一下给了我挺大的打击,后来许多年都没碰过瓷器。瓷器领域的水太深,需要知识和眼界都达到非常高的层次,而我偏偏有种越不懂的东西越好奇的性格,于是时隔多年又开始收藏瓷器。我认为如果入行先做鉴定,很可能会浮于表面,鉴定必须深入到实践中去,经过多次的磨炼,吃过很多“药”之后才开始逐步成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鉴定是判断艺术品的价值与文化性</b></p> <p class="ql-block">中国拍卖:艺术品收藏容易出现真假难辨、鱼龙混杂的问题,因此更要从行业高度规范交易行为,构建健康良性的市场环境。您学识深厚且一直活跃在鉴定工作一线,您认为鉴定专家应该在拍卖交易中扮演怎样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吴锐:做鉴定我认为首先是用自己的专业公平、公正地对艺术品进行准确的判断,用自己的良心去对待所喜爱的事物。一方面具备认知上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也要守得住德行,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行业,这是鉴定专家最基本的职业素养。鉴定方面的专家大概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类。体制内比如在文博系统内的专家,他们的学术研究是非常扎实的,他们理论层面的成长往往从出土挖掘等实践工作中来,包括各个时期的断代、考据等等,这种通过实践总结形成的学术著作对整个行业的研究、对市场的认知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但这类专家在当下高科技造假手段面前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简单说就是看真的东西多,看仿的东西少。体制外的专家更熟悉市场,过手的收藏品多,眼力也很好,但是缺少理论支撑,另外一点就是容易被利益驱动。所以就拍卖而言,我们要确定的不仅是真假,这是最基础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对一件藏品研究价值和文化性的判断。从而把我们收藏、拍卖的文化传递下去。</p> <p class="ql-block">中国拍卖:如您所说鉴定专家在知识储备、艺术水准、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差距,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混乱,那么您认为鉴定行业的前景在哪里?是否有一种科学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p> <p class="ql-block">吴锐: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向去解决。首先是我们专家队伍的筛选,无论体制内外,无论职称有多高经验有多丰富,当我们鉴定某件藏品时,都要背靠背对其进行不同的论证。藏品为真,那么它的理论支撑是什么?制作工艺、时代性、艺术性、文化背景等等都要把它讲透。只有把一件藏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研究透彻,才能对最终的经济价值进行准确判断。与感官鉴定相对应的我们称之为“人文鉴定”,感官鉴定是直觉的、经验的,人文鉴定是全面的、客观的。其次就是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检测,比如书画通过碳十四进行成分分析或者利用显微镜对内部结构进行对比验证,陶瓷藏品我们可以利用热释光测年法等等。当然,这些科技手段有它的优势但也有弊端,有时候甚至需要多种仪器多次反复检测,因为仪器只能解决藏品的断代、成分问题,而对艺术属性、文化属性等问题无能为力,因此我认为艺术品鉴定还是应该以专家团队作为主体,科技作为辅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最大的企业利益是诚信</b></p> <p class="ql-block">中国拍卖:艺术品拍卖很多时候是在为认知买单,是非常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而整个行业能够往前发展,一方面是知识、经验、技术的提升,一方面是信用的积累。具体到文物艺术品鉴定,您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规范市场,建立行业诚信?</p> <p class="ql-block">吴锐:市场经济中一个很大的板块就是文物艺术品市场,我认为无论是从鉴定层面还是其他方面,想把它建设成一个真正意义上健康、良性运转的市场,都需要重建“职业重信”的理念。这也是之前所说建立人文鉴定为主、科技为辅的检测方式的重要性。鉴定结果不以个人或几个人为主导,而是设立集体性的、平台性的机制,通过系统去约束个人,通过平台去承担后续的责任和信用问题,我认为拍卖行业需要从行业高度搭建这样一个共信的平台。拍卖企业的根基就是信誉,只有把企业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守住底线才能经营下去。诚信的企业、健康的市场会为行业的长远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所以我说最大的企业利益是诚信。</p> <p class="ql-block">中国拍卖:在人文鉴定方面,通过系统、制度的约束降低个人的不确定因素,在科技检测方面,您认为更进一步的完善空间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吴锐:这方面我之前做过一些尝试,就是建立一个艺术品溯源的数据库,为所有艺术品搭建一个鉴定备案体系,从源头解决艺术品的真伪问题。首先筛选组织专业性强、道德水准高、信誉度高且有影响力的专家团队。通过科技手段将文物艺术品的各维度参数植入生成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背后的信息还可以根据艺术品的流转不断更新,从而形成准确溯源,比如一副书画作品,我们用200倍显微镜放大,去记录某几个定点处纤维的晕染状态形成数据参数。做为鉴别此物的真实性具有对比的科学性,这为它在市场的流通做出了备案数据。当然,造假方式与鉴定方法永远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作为鉴定专家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新的技术与方法。</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学会自律保持“真理性”</b></p> <p class="ql-block">中国拍卖:随着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不断发展,大众收藏在理念与消费行为上都趋于成熟,很多消费者通过拍卖平台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线上竞拍。但每一件拍品背后其实都应该有鉴定专家为消费者把把关。您如何理解鉴定专家与拍卖公司的关系?如何能更好地将鉴定融合到拍卖环节中来?</p> <p class="ql-block">吴锐: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中“鉴定专家”这个称谓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近年来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把一些学者或者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从业者推到了“专家”这样的位置上去,这也造成了鉴定专家队伍在理论性、实战性方面水平不一的情况。但不管是不是“鉴定专家”,我认为进入这个行业首先要保持最基本、最原始的一种“真理性”。</p><p class="ql-block">从拍卖企业来讲,为什么大的拍卖公司信誉度高、能经营得长久,就是因为有一批鉴定从业者,他们相对年轻,可能毕业之后就进入公司,经手的拍品比较多,眼力也磨炼得比较独到,这部分人我们不能称之为专家但一定是很厉害的实战型行家。我认为现在很多拍卖公司能够健康发展,与这部分从业者有很大关系。</p><p class="ql-block"> 除了鉴定从业者保持自律、企业平台规范化发展之外,在法律法规制定和落地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p> <p class="ql-block">中国拍卖:《拍卖法》中第六十一条关于瑕疵担保免责的条款本意是为了可以促进行业良性运转,却也给了不良商家可乘之机,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锐:拍卖作为一个舶来行业,进入中国发展三十年,很多操作流程、法律法规的制定参考借鉴了国外的经验,但其实我们和西方的思考方式不一样,文化土壤也不一样,在实际应用中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瑕疵不担保”这个条款是对拍卖行业进行一种保护,也确实在发展过程中极大地保障和促进了行业的正常运转。它的本意是让拍卖企业,把所有对拍卖标的已知、应知的信息全面地告知买受人,把拍卖企业的专业水平、对市场的认知能够充分地展示给大家,让大家认可从而来买东西,前提是拍卖企业的认知是有限的真理而不是绝对的真理。但合理地承认局限性与故意隐瞒、弄虚作假是两个概念,不应该滥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拍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线上拍卖平台爆火,不少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加入收藏新势力,您怎么看待线上拍卖以及直播间中拍品真伪的鉴定问题?</p><p class="ql-block">吴锐:线上拍卖需要分为高端、中端、低端的多级市场来谈,嘉德、保利或者其它龙头拍卖企业的线上拍卖,拥有企业信誉作为保障,使收藏者免于经济损失。而中低端拍卖公司门槛相对较低,但藏品的真伪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这样对收藏者有一定的收藏风险。所以,我认为隔着屏幕去做真伪鉴定相对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在线下可以通过上手、目测对拍品进行直观判断,就可以对藏品进行一个准确的真伪辨别。而单一从图片、视频判断藏品的真伪,我们观察到它的艺术层面是非常窄的,对艺术品的辨别有很大影响。因此对于线上购买的艺术品,我认为必须进行线下实物鉴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