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8月5日下午顺利到达措勤了县城。晚上在饭馆吃饭的时候,遇到了一队包车走大北线的广东游客,闲聊中得知他们明天也是要走小路经扎日南木错和当惹雍错去尼玛,而且得知现在雨季这条小路难以辨认不好走,于是和他们约定明天我们跟着他们的车队一起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原本忐忑的心放下了,有本地司机带路,不用担心陷车迷路的问题了。但古人有一句话叫“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话很快就在我们身上应验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天吃过早饭,与他们汇合后出发。我驾驶着猛禽紧跟在那三辆陆巡的后边,被水侵泡过的土地有些松软,我过于担心陷车,所以一直盯着前边车走过的辙印来走,不敢拉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悲催的事情发生了,一只雄伟的藏羚羊伫立在路旁不远处,引发了车上人的惊呼,我一分神的功夫,回头发现前边的陆巡也为了看那只藏羚羊而急刹车,我一脚猛把刹车踩死,但湿滑的地面无法拉住猛禽巨大的惯性,我的车一头撞在前边陆巡的屁股上,车上的气囊顿时炸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接下来报警、处理交通事故、协商赔偿,从上午十点一直折腾到了下午五点多才处理完。我此刻忐忑不安的是,车都撞成了这样,我们还能否完成下边的行程?如果行程为此夭折,我该是多么的内疚啊!还是领队的老驴大心脏,说只要车还能开就接着走。检查了一下车,猛禽的发动机还能工作,但要处理一下水箱和下垂的保险杠,在县城里找了个修理厂敲敲打打一通折腾,我们就挂着相又接着出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了离县城20多公里的扎日南木错时,天色已经有些暗了下来。由于撞车的事情严重影响了心情,匆匆照了几张相便接着赶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扎日南木错是西藏的第三大湖,湖水面积仅次于色林措和纳木措,是个咸水湖。这个湖长期处于干化过程中,现在的湖岸已比古岸线低了100米,据说原湖的面积比现在要大2~3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因为是咸水湖,湖中的水生生物很少,但湖周边大片的湿地则是优良的牧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达当惹雍错的时候已是晚上十一点钟,要赶到原计划的位于湖北端的文布南村得后半夜了,于是我们决定就近找个村子先住下来。敲开了一户藏民的房门,主人热情的款待了我们,找来被褥安排我们住下,惊魂未定的心情终于渐渐消失在了睡梦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惹雍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它三面环山,缺口处是七峰相连的达尔果神山,湖面形似一个金刚杵,它是西藏最古老的雍仲本教崇拜的最大的圣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惹”是古象雄文“湖”的意思。在公元五世纪以前,青藏高原上曾存在着一个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文明高度发达的古象雄王国,它西起阿里东到昌都,疆域及其辽阔,统治西藏长达数千年之久。象雄王国昔日的王宫就在当惹雍错附近穷宗山上,这里既是象雄王国的中心,也是西藏古老的雍仲本教的发祥地,雍仲本教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早已在雪域高原广泛传播,是西藏人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到了公元645年的时候,象雄王国亡于吐蕃王朝,而雍仲本教仍流传至今,它是象雄文化的传承者,我们今天看到的转山、拜湖、风马旗、玛尼堆等等,都是雍仲本教传承下来的古象雄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昨晚住的村子在当惹雍错的西岸,要去位于北岸的文布南村,还有70多公里的路要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文布南村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它坐落在美丽的当惹雍错湖畔,面朝大湖,背靠藏北无人区,与世隔绝,人迹罕至,好似一个世外桃源。然而这里曾是西藏文明的中心,西藏本土宗教的发源地,人称这里是“最西藏”的地方,是“神之居所”,它被人们称为“西藏最美的村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文布南村的人都信奉雍仲本教,所以这里还有另外一个称号——本教的最后一个部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当惹雍错的北边30多公里还有一个小湖叫当穹措,它原来曾与当惹雍错同属一湖,后因地壳变动,湖水退化,才成为当惹雍错的姊妹湖。路旁的乱石就是昔日当惹雍错的湖底,看旁边山崖上那极度扭曲的岩石纹理,就可知地壳曾经发生的变动之剧烈。</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布乡坐落在当穹措的北岸,形态看上去跟文布南村很相似,所以这里也叫文布北村。这个村半农半牧,除了饲养牛羊,在湖边还种着大片的青稞和蔬菜。</span></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穹措的湖水在天空云层的变化下,时而湛蓝,时而碧绿,时而变幻出多种颜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文布北村中有一个当穹寺。与文布南村全村都信本教不同,这个村的人都信奉黄教,也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可见在历史的变迁中,西藏宗教各派势力此消彼长争夺激烈,而实际上它们也在彼此吸收相互融通,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围着转经筒诵经已成这里藏民们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今天还要赶到尼玛县城,从文布乡到尼玛县有80多公里的路程,今天又要赶夜路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8月8日一早,先给猛禽的备胎装上从拉萨送到的轮胎,这下我们的心里踏实了许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我们要从尼玛前往双湖县。双湖以前一直是个办事处,后又成为特别行政区,直到2012年才正式成为县。这个县地处羌塘的核心区,它的北边就是可可西里无人区。双湖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它平均海拔超过了5000米,全年的平均气温是零下5度,冻土期超过280天,全年8级以上的大风天气超过200天。从这一堆数字可以想象这里的自然条件是何等的严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尼玛县到双湖的路程是我们此行最有挑战性的路段,出发前我们就预见到了它的艰难。它先要沿317国道到色林错后从一个岔口转入301省道,再在多玛乡转入51号县道,全程近400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出门就遇到了这样的路段,我们不得不祭出人肉大法,脱鞋下车用脚感受这冰冷的土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否则可能就会是这样的结果。这辆困在这里已半夜的车我们自然不能袖手旁观,挂上牵引绳用猛禽的蛮力给拉了出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片美丽的大湖就是色林错,它是西藏的第一大湖,我们这里看到的仅仅是它的一个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湖边看到了一群藏羚羊。藏羚羊的生活习性很独特,雄性和雌性的活动模式不同,所以常见雄性的三五成群在一起,雌性的一群在一起,也常见一只雄性藏羚羊率领着十几只雌性藏羚羊,很少看到大群混居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转入301省道,路况变成了这样。</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遭遇出来后的第一次陷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画面,前边走的是牧民们放养的羊群,而跟在后边的,竟然是一群雌性的藏羚羊。</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路旁的一个不知名的盐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途径多玛乡,几个藏民正在给一大群羊剪羊毛。恕本人孤陋寡闻,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剪羊毛,脑中的印象是那首外国歌里唱“羊毛剪子咔嚓响……”。</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个妇女负责捆羊,只见她抓住羊角牵过一只羊来,一发力把羊放倒在地上,然后用一根小麻绳把羊的两只后腿绑在一起,然后是下一只。</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说是剪羊毛,不如说是“剃羊毛”或是“刮羊毛”,因为他们手里用的不是剪刀,而是一把双面带刃的大砍刀,一点一点把羊毛割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路途艰难,昨天照例又是赶夜路才到了双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今天要去双湖附近有世界第三极之称的普诺岗日冰川。一早去县里唯一的加油站加油,结果人家10点钟才上班。等我们10点钟再过去,又说现在县城停电。向加油站的人要来管电的人的电话,开动三寸不烂之舌一通好话,人家总算答应给供一会儿电。没过多久,电果然来了,加油机能工作了。原来这个县城的供电是靠太阳能,这几天阴天下雨,电能不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普诺岗日冰川位于县城东北90公里,有一条政府花钱修的土路通往那里。但这条路脆弱不堪,下点雨它就断了,逼着你不得不下路绕行,然而,下边等着你的往往是泥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辆挂北京牌的车昨天就陷在了这里,已被困了一夜,看我们的车开过来,终于见到了救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陆虎车轴距短,且底盘能升降,率先通过了断口。而猛禽车轴距太长了,结果被卡住。</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可能有朋友会说:干吗非要从断口过,从旁边绕一下不行吗?亲,旁边我们下去拿脚探过,别说车了,人往那一站,泥就糊到了脚脖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折腾了半天,好歹总算把猛禽弄了过去,接着奔向普诺岗日。</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没想到兴冲冲到了冰川跟前,却有人拉了根绳守在路上,门票一人300元!那可是盖着旅游局章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一天也不见得能来一个游客的地方,门票竟然是天价!它是吃准到这儿的人都是费尽了千辛万苦,不会甘心白跑一趟的心理,狠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样的玩法简直就是拦路抢劫!我们又不是没见过冰川,干吗任他们这样宰,于是我们只是远远拍了几张照,就调转车头回双湖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8月10日,我们离开双湖前往班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的还是进双湖的那条路。因为来的那天是赶的夜路,传说中的双湖我们一个都没看到,何况,据说湖边还可能看到大群的藏羚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一行人睁大眼睛一路开一路张望,突然,一个美得不可言状的小湖出现在右侧路旁,我们一阵欢呼,一打方向奔着湖就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湖旁有个小山坡,我们爬上去一通的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湖实在是太美了!那湖水蓝得简直是不像话!我们这一路见过这么多的湖,没有一个能比这个更漂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说双湖就是因为有两个美丽的湖而得名。实际上双湖县周边有上百个湖,这片藏北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湖泊最密集的地方,使双湖得名的事实上是当初双湖办事处门外两个不知名的小湖。但后来来这里的驴友们认定,双湖就是因为有两个特别特别漂亮的湖,去了双湖一定要去看看。我想这个湖一定就是驴友们说的其中之一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谁知这么美丽的湖却暗藏着凶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湖旁没有见到藏羚羊,这个喜欢迁徙的物种这时候不知道转悠到哪里去了。只看到湖旁有成群的水鸟在嬉戏游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喜欢打鸟的余总想尽量靠近湖边,然而,乐极生悲的事情发生了,陆虎车深陷泥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刚开始陷的不深,但陆虎车几经挣扎,四个轱辘全都埋进了泥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猛禽见状赶来救援。从前边拉,陆虎纹丝不动,猛禽的车下反而被轮胎刨出了小坑。赶紧换到后边去拉,这回不敢靠近,两根牵引绳接起来从远处拉。两车一起发力,但只见猛禽四个轮子一阵空转,瞬间车身下出现四个小坑,赶紧叫停已经来不及了,猛禽也陷在了泥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下可好,两辆车都陷了,只能呼叫救援了。手机没有信号,拦过路车公路离着湖边有一两公里,这条县道一天都不见得有车经过。我们这时搬出了救命的大杀器——卫星电话。然而信号断断续续,拨通了也是永远没人接,这个离天这么近的地方信号也不灵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我们出来后最绝望的一天,在海拔5100米的无人区我们被困在了泥潭,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而远处的一团乌云正在迅速遮满天空,一场大雨即将来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只能靠自救了,我们尝试了各种办法,顶千斤顶、铺防滑板、塞石块,但努力均告失败。我们最后得出结论,只能用最笨的办法,分别把车的四个轱辘用石块墊起来,让车的底盘脱离泥面,才有可能把车开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工程量可不小!我们需要找来大量的石块。我们先从陷得稍轻的猛禽开始。当过工程兵、现为大型企业高管的老驴二话不说抄起铁锹就挖了起来,我们其他人则满湖边的找石头,见到拳头大点的都当宝贝捡回来,有西瓜大的多沉也要给请回来。</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幸运的找到一辆车轴坏了的小推车,这下搬运效率大为提高。看这你推我拉的场景,大有当年战天斗地的气势,当然我们可不是在“学大寨”,我们每个人心中坚定的信念是——我们要回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个在附近放牧的藏族大妈见状也赶过来帮忙,最脏最累的活儿都让她给干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轱辘底下要垫进去石头,就要把轱辘顶的完全离开了地面。千斤顶本来升程就有限,现在在烂泥地上就更费劲了,折腾了半天,终于把猛禽的四个轱辘垫得跟地面差不多高了。上去轻踩油门试了试,车子似乎能动,赶紧一轰油门,车出来了!一溜烟跑的远远的找硬地儿才停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猛禽的成功脱困让我们信心大增,接着如法炮制去救陆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陆虎的情况更糟,轮子和底盘已经被泥巴牢牢嘬住,怎么给油门车轱辘都不带跟着转的。最糟糕的是,这柴油版的陆虎在高海拔不好启动,每次启动都是启动马达嘶吼半天,还不是每次都能着,一来二去的,电瓶的电都报警了,车喇叭也按不响了。现在档位是挂在P档上,不换到N档,拖都没法拖,这头叫一个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总算把陆虎的车轱辘墊得差不多了,余总坐在车里一个劲翻说明书,想找到不打着火也能把车挂到N档的方法,但无解,这叫一个着急。情急之下,余总按了下喇叭,响了,再试一下发动看看,拧住钥匙不松手,启动机嘶吼半天,轰的一下,着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机会难得呀,这次必须确保把陆虎拉出来。为了避免猛禽拉不动又把自己陷进去的情况,我提了个建议,冒点险,把牵引绳适当的放松垂在地上,猛禽开起来猛冲一下,利用猛禽动起来的惯性拉陆虎。这样做的风险在于,一旦牵引绳崩断或拉坏了底盘,后果不堪设想,但这时候不冒点险是不行了。于是大家都退后到安全距离,准备好后,我把猛禽的油门一轰到底,感觉着车猛顿了一下后,又接着往前走了,回头一看,陆虎出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把车上的吃的送给帮忙的藏族大妈和孩子们。这个秀气的藏族小姑娘好害羞哦,一看镜头对向她,羞得忙不迭藏起她的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情急之下还一把抱起她的宠物把脸埋了进去,她的宠物可不是城里孩子的小猫小狗洋娃娃,而是一只小羊羔。</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热心帮忙的藏族一家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脱困后赶紧上路,回头告别这个难忘的小湖,乌云已经完全笼罩了湖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上午11点多钟陷车,到挣脱泥潭重新上路,整整折腾了6个小时,每个人都累得精疲力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再晚一点,这场大雨就浇到我们头上了,到时候还能不能把车弄出来?可真不敢想。</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了这么一次经历,后边的路都是小菜一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晚上到达了班戈县城,自走上大北线以来,尽管每天只走300公里左右的路程,但几乎每天都会出点这样那样的意外,所以赶夜路已成家常便饭,这也让我们错失了不少沿途的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11号从班戈前往那曲,途中拐到纳木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纳木错是西藏的第二大湖,也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它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它一年有五个月的封冻期,冰层厚度可达2米,届时车辆都可以从湖面上开过。纳木错的周边有许多半岛和隆起的山坡,是观赏纳木错美丽风光的好地方,但我们这次时间所限,只能望上一眼就接着赶路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午到达那曲,至此我们就结束了阿里大北线的行程,从那曲到成都的这段路,通称川藏北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8月12日从那曲出发前往巴青县。途经尼木县一岔路口处见一路牌指向夏荣布寺,便临时起意决定拐进去看看。跑了10几公里到了寺前,不料被几个警察和便衣拦住去路,一番盘查之后告诉我们,寺里有重大法事活动,谢绝参观。好吧,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就在寺周围转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夏荣布寺的塔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寺后边的山坡上有一天葬台,但今天没有天葬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寺中的僧人在外边闲逛晒太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快到索县的时候,赫然看到一座雄伟的寺庙耸立在山头,外形酷似布达拉宫。我们没想到这么偏僻的地方竟然有这么大的一座寺庙,于是决定今天就住在这里,明天好好参观一下。</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座依山而建的宏伟的寺庙叫赞丹寺,始建于达赖五世时期,是藏北最早也是最大的黄教寺庙,是拉萨哲蚌寺的属寺。据说当初建造的时候,本准备完全依照布达拉宫的样式,但在带着图纸返回的时候丢失了部分图纸,所以才没有和布达拉宫完全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赞丹寺也分为白宫和红宫,红宫用于供奉佛神和宗教事务,白宫用于僧人的生活起居。寺内珍藏了大量的佛像、壁画、藏经印册等,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该寺在文革中被毁,我们现在的看到是1985年后重建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下边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赞丹寺后边的小山顶上上还有一座巨大的寺庙与赞丹寺遥相对应,那座叫日崩尼寺,是索县仅有的两个尼姑寺之一。该寺也曾毁于文革,于85年重新修建。</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赞丹寺是那曲地区重要的宗教活动中心,寺中最多时曾有五位活佛,排名第一的活佛曾担任那曲地区的政协副主席。现在寺中的僧人有180余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几个僧人脑袋扎在一起趴地上在干什么?凑近一看,他们在画坛城。我才知道,原来寺中的很多壁画作品是出自他们之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8月13日下午继续出发前往丁青县。自从离开了那曲,虽然海拔还经常保持在4000米之上,但路旁的景观已经起了变化,黄褐色变成了绿色,但树木依然少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地里的青稞正是成熟的季节。</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8月14日从丁青出发前往类乌齐。一出门再次遭遇撞车,本已伤痕累累惨不忍睹的猛禽这次是被一辆小卡车撞了,处理交通事故又花去半天的时间。好在顽强的猛禽还能开,只是车门被撞瘪了一块,我们继续上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8月15日一早,先去参观类乌齐寺。类乌齐有西藏小瑞士之称,这里周边的草场山峦很似新疆的那拉提空中草原,可惜天下小雨,拍不出太美的景色。这里坐落的类乌齐寺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昌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也是康巴藏区影响最大的寺庙之一。寺中的查杰玛大殿气势雄伟壮观,殿中有64根15米高的木柱托起高高的屋顶,殿堂面积达3千多平方米,为西藏第一大殿,当地藏民有“先去大昭寺,再去查杰玛”之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寺中的僧人正在上早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寺外的玛尼堆,比我们此前看到的玛尼堆要精致许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临近昌都,看路旁半山腰上有一精致的小寺庙,于是临时起意决定拐上去看看。上去一看才知这寺叫朱古寺,是一座已有550多年的历史的古寺,隶属于昌都强巴林寺。这朱古寺可不是一座寻常的寺庙,在这个小小的寺庙里曾经发生过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1950年解放军进军西藏,在昌都地区与藏军发生激战,当时的昌都总管阿沛.阿旺晋美率藏军逃到这里,他下令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降。此后他代表西藏政府赴京谈判,于是有了后来的西藏和平解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进寺后发现,寺中的僧人们个个身着盛装都在忙碌,而寺中的高僧则毕恭毕敬地静候在寺中的楼道。莫非寺中正在举行什么重大的仪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打听得知,是昌都强巴林寺的六世活佛根多活佛来到了寺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我们的请求下,我们几人获准依次进去向活佛敬献了哈达并接受活佛的摸顶祝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实实在在的活佛,此前活佛在我心目中一直都是个相当神秘的存在。回来上网查了一下,根多活佛是在3岁的时候被认定为昌都强巴林寺的六世活佛,59年去了印度,后又在瑞士生活了30多年,于2011年回到国内,现为全国政协委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8月16日从江达出发前往甘孜。出江达不远,跨过波涛滚滚的金沙江,我们便告别西藏进入了四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川西北部仍属藏区,沿途所见最漂亮的建筑仍然是寺庙,而且都很新,个个金碧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途径德格县的瓦拉五明佛学院,进去参观了一下。这是个1998年才创立的一所佛学院,采用藏汉结合的建筑风格,学院里有着宽敞的庭院和整洁的学员宿舍,相当的漂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授课大殿内,学僧们正在练习辩经。他们做着各种夸张的手势,有问有答,好不热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学院旁边瓦拉寺的转经筒,是我们这一路所见到的最大的转经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藏东川西这边的寺院都非常的开放,可以在寺内随便地转随便的拍照,我们好奇钻到了人家的厨房里,这么一大锅香喷喷的但没看出来是什么东西,它用什么来翻炒呢?铁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途径昌都,参观了藏东第一大寺强巴林寺。正赶上寺中的活佛在坐堂讲经,听讲的除了寺中的僧人外,还有大量的藏民,他们不仅挤满了经堂,也坐满了寺中的庭院台阶,有广播系统把讲经的内容传到寺内的各个角落。</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317国道有几百公里长的路段都在修路,让本就不好走的路变得更为艰难。时常遇到一辆大车陷在泥里,于是在狭窄的山谷里堵起长长的车龙。天还下着雨,我特别担心两侧的山体这时可千万不要发生滑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银链般蜿蜒曲折的路看似美丽,却暗藏着凶险,我们的车在这里为了绕过一辆因发生侧滑而卡在弯道处的大卡车,险些翻下山谷。当时猛禽车的左后轮已经滑出路外,一动车就继续往外滑。拿出我们在双湖陷车时练就的拼劲,连填带推的总算逃离了险境,所有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8月17日我们从甘孜前往色达,到这里的目的只有一个,拜访大名鼎鼎的色达佛学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路旁经过的寺院,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过去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晚上到达色达,住在佛学院大门外的旅馆里。这里一条窄窄的街道两旁全是旅馆,生意相当红火,一房难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吃过晚饭我们跑去佛学院拍夜景。天依然下着小雨,雨夜的黑暗中漫山遍野星星点点的灯光让我们不知如何下手,拍来拍去没有拍出自己满意的效果,所以就不在这里献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天一早再次进入佛学院参观,尽管此前曾在网上看到过不少这里的照片,但仍然被这里宏大的规模所震撼。成千上万的僧舍围绕着经堂连绵不绝铺满了山谷,把这里变成了一片红色的佛国。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也是藏民们心目中的佛学圣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色达佛学院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创建者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高僧法王晋美彭措。宁玛派僧人们都是戴红色僧帽,所以也称红教。学院的课程分为显教、密教、共同文化三个部分,以戒律严明、艰苦修行、弘扬佛法而逐渐享誉中外,学员从最初的只有32人发展到常驻2万人的规模,成为了今天这样壮观的佛国圣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学院的主体建筑是坛城和3座经堂,还有食堂等等辅助建筑。坛城建在高处的山脊上,俯瞰着整个喇荣山谷,是僧俗们转经的地方,日日夜夜都有信众在那里转经磕长头。经堂分喇嘛上课的大经堂和觉姆上课的觉姆经堂,还有汉族学员上课的汉经堂。这里男学员叫扎巴,女学员叫觉姆,男众女众授课和僧舍严格分开不得互访,即使是父女兄妹都不行。学员毕业后要经过考试、立宗论、辩经等等考核,合格后被学院颁发堪布(法师)学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边的照片是男学员上课的大经堂,下边照片中的是觉姆经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围绕经堂而建的密密麻麻绛红色的小木屋都是僧舍,是由学员们自己搭建的,没有图纸没有规划,依山而建,墙壁是木板钉成,再用泥巴填满缝隙,再在外边涂上红油漆,屋顶是铁板和泥土覆盖,低矮而简陋,只能容下打坐和睡觉,条件相当的艰苦。这里的长修需要6年,最长的13年,老的学员结业后僧舍就转让给了新来的学员,随着来这里学习的人数不断增多,转让的费用也从早先的5000元上涨到2万元。实在找不到前辈转让的僧舍,就只能自己动手搭建了。现在山谷中一块空地难求,已经一路搭到了山谷外,形成了这漫山遍野一片红的壮观景象。</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学员们有长有幼,也有藏有汉,汉族学员们的授课使用汉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离佛学院几公里的地方是藏区最大的天葬台,每天定时都会有天葬仪式举行。这个天葬台还是对外开放的,允许游客们观看天葬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天葬是藏区一种传统的丧葬方式,是将死者在一场特殊的仪式中招来秃鹫将尸身吞食干净。它反映了藏民传统中的生死观,他们相信灵魂不灭,死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而用“皮囊”来喂食秃鹫,也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的天葬台原来很简陋,就是几块木板围起来的三五十平方米的一块平地。但一个规模巨大非常庄重的天葬台已经在旁边建起,即将交付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远远的就可以看到有数百的秃鹫在天空中盘旋,当天葬师一出现,这些秃鹫们便纷纷从天而降,扇动着翼展近2米的翅膀从人们头顶上掠过,十分让人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些秃鹫不怕人,也不攻击人,你可以靠近到几米之外去拍摄。看看它们凶狠的目光,让人有些不寒而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仪式开始,场面我有些不忍直视,发现山坡上出现一个不速之客,不少人在围着逗弄,我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肥硕的土拨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山坡上的土拨鼠还不止一只,游客们拿出食物喂它,它伸出前爪抓过来,就站立着大吃特吃起来,样子非常憨态可掬。还有胆大的游客伸手去抚摸,它只顾吃也不躲避。回来后才知道,这种动物是世界上仅有的两种甲类病毒鼠疫的最大携带者,所幸回来后已经过去了多年,身体没有发现出现什么症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整个仪式要持续2个多小时,我们后边还要赶路到马尔康,所以只看了个开头就离开了天葬台,告别色达继续上路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8月19日是我此次行程的最后一天,我们从马尔康到达终点成都,完成了这次漫长而难忘的旅行。成都的朋友们已经备下丰盛的大餐迎接我们的归来,我们来不及洗去一路的风尘,便投入到饕餮盛宴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7月24日抵达拉萨,到8月19日这二十多天的时间里,我们完成了冈仁波齐转山,阿里大环线,自驾川藏北线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的旅程,行程6000余公里,浏览了无数的美景,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也留下了无数让我们毕生难忘的精彩瞬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次重新整理这次行程留下的照片,心里由衷的感慨是:如果此生还有机会,我一定要再走一回。</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补记:第二天早起,发现我们停在酒店门口的车辆,已经成为路人瞩目的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全文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