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返华阳河-2023.5

素履以行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美妙的五月夜晚,已过耳顺之年的我们一行六人,在安庆,与原安徽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师部中学1975级初中毕业班班主任邵敬恺老师全家共进晚餐,抚今追昔,畅叙师生情……。</p> <p class="ql-block">  过去了,曾经的一切都永远的过去了……汽车在同马大堤上疾驶,随着离宿松县复兴镇越来越近,我们的思绪越飘越远……</p> <p class="ql-block">  同马大堤隔一段就有用水泥砌起的路礅,明显阻挡大货车,许是双休日的缘故,只有垂钓者的SUV零星进出。春夏之交,微风和煦,阳光灿烂。我们一行六人兵分两路,显然被博士司机的智商碾压了,他走沿江大道,我们绕高速,最后在华阳河农场的标牌前驻足。</p> <p class="ql-block">  王晓兰,安徽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师部中学1975届初中毕业生,曾任解放军干部,南京某局处长。</p> <p class="ql-block">  孙小民,原安徽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师部中学1975届初中毕业班学生,后进解放军卫校学习,曾任某医院护士长。</p> <p class="ql-block"> 陈迪,安徽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师部中学1975届初中毕业生,1978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后入德国汉堡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研究院副院长,博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杨苏,安徽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师部中学1975届初中毕业生。曾服役海军东海舰队,曾任职南京金陵石化销售公司。</p> <p class="ql-block">  柴建春,安徽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师部中学1975届初中毕业生。后考入医学院,曾任某医院科主任,主任医师。</p> <p class="ql-block">  杨宜宁,安徽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师部中学1975届初中毕业生。曾任中学教师,人民银行干部。</p> <p class="ql-block">  高耸入云的标牌也掩饰不住辉煌时代的落幕……</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安徽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如今虽仍称为华阳河农场,但已归宿松县管辖。</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原师部医院,现称华阳河农场总场医院,感觉虽然是楼房,但较之兵团时期的师部医院规模缩小了。</p> <p class="ql-block">  王晓兰的姐姐、孙小民的父母、柴建春的父亲、陈迪的母亲董阿姨、杨苏的母亲、杨宜宁的母亲都曾在这座医院工作。换句话说来的同学都是医院家属。哈哈😄,也太巧了吧!</p> <p class="ql-block">  我们心心念念曾经读书的师部中学,(它实际上是从小学到高中都有的一所完中)现如今变成了小学。初中部、高中部本世纪初已并入复兴镇复兴中学。</p> <p class="ql-block">  小学教学楼、塑胶操场、图书馆、电化教学设备、食堂、乒乓球室……较之我们之前的学校硬件质的飞跃,但据说留不住老师。老话说:大学者,大师也。感谢三师党委,感恩谢校长,感恩三师中学的所有老师们,永远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校门。较之兵团时代戒备森严。好怀念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校园:一条土路直达校园,小河沟旁既有蔬菜地也有广袤无际的麦田。记得有次自习课老师布置背诵《青山翠竹》,大家沿着麦田向一望无际的远方行进着诵读,有的坐在田头背诵的同学,等背会了其它踏青的同学们已经回来了,如果可以回到过去他们绝不会错过麦地行吧……</p> <p class="ql-block">  原先的三排红房子,杨宜宁家第一排第三间。陈迪家第二排第二间。现在都与时俱进变成楼房了。原先门前的两条小路被填平,改建成人们的休闲广场,很有努力方向的名字:金海广场。</p> <p class="ql-block">  昔日的锅底塘,曾经我们把它当作练习游泳的游泳池,如今被围栏圈起作为天然氧吧。塘这边的老树和塘对面的开水房、几颗大杨树一起飞走了。塘对面马路边的土山也和蔬菜队一起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  原先的师部礼堂。它是当时唯一的文化休闲场所。每年的文艺汇演、外来的演出团、流行的电影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p> <p class="ql-block">  这排房子隔着礼堂对面那一排曾经是小兰的家。当年看电影、看演出都凭票入场,僧多粥少,但是这两排房子能够从侧门进入礼堂,当然就不要票啦。每到演出季,大家十分羡慕住在这两排房子里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熟悉的棉田,难忘制营养钵、除草、摘棉花的学农生涯。</p> <p class="ql-block">  原安徽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师部正大门,直达复兴镇。标牌已易,物是人非。所有的我们能记起来的一切真的都变为曾经……没有了过去的喧嚣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知道人们都去哪儿了!这条路的尽头是码头,现今已被黄沙淹没。记得那年暑假,有女同学们在长江边思虑再三都没敢乘坐五毛钱来回的小舢板去江心洲探奇。失去即永远,江心洲消失了,想起曾经的愿望略有遗憾。</p> <p class="ql-block">  再见华阳河!再见复兴镇!再见我们的致学岁月!感恩我们的父母师长!感谢生活带给我们的曾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