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送女儿去西安美院上学,美院工作的周女士是爱人的闺蜜,在学院对面一家很气派的自助餐店请我们一家吃牛排。说句实话,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开洋荤,笨倔的握刀叉的姿势,邋遢的吃相,一下子吸引了周围的眼球。</p><p class="ql-block"> 周女士见状,优雅地走过来,玲巧的双手拿起刀叉,帮我将盘中的牛排一块一块切开。此刻,我的尴尬与周女士的从容形成的反衬,定格成一幅别具一格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女儿也凑过来打趣,非得与我探讨三十多年前的那个时期师范学校生活。我告诉女儿,那个时候,能多吃半个馒头,也是很奢侈的事情了。</p><p class="ql-block"> 看到女儿一脸茫然,再看到周围吃牛排的顾客有不少也是学生身份,我知道这个年代的孩子是很难理解那个时候生活的艰难。</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刚实行了包产到户,也只是解决了温饱,经济收入有限。当时在中等师范上学的同学基本上来自农村,假若不是国家供养,父母恐怕承担不起上学的费用。</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时陕西武功师范学校每个学生国家助学金标准为22.50元,供应31斤粮。其中18元钱与31斤粮以餐券的形式发给学生维持基本生活,剩下的4.50元作为洗理费是发到学生手里的现金。学校为了便于考勤管理,实行“顿餐制”。即每月发的餐券就是一本日历,一天一张,印有年月日和星期几,“早餐”、“午餐”、“晚餐”从下而上一流竖排,每天吃一顿撕一顿。旷课过了饭时,饭票作废。</p><p class="ql-block"> 每天三顿的份量为“343”,即早晨一个馒头(2两),一碗稀饭(1两),外加一份小菜共3两。中午两个馒(有时一碗米饭),一份炒菜共4两,下午有时吃馒头、稀饭、小菜,有时吃面片,有时吃包子,份量都是3两。</p><p class="ql-block"> 这个份量对于女生来说是够了,但对我们男生来说显然不够,一个个正是长身体的年龄,在农村粗茶淡饭吃成了大胃王。我们常开玩笑说,一顿饭吃下去,就像老虎吃了个蚊子。</p><p class="ql-block"> 最怕的是上体育课,上完课的那顿饭就像啥都没吃一样,反而增快了肠胃蠕动,更加饥肠辘辘,何谈补充能量。</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家里每月能补贴5元生活费的同学寥寥无几,除非父母至少一方是国家公职人员。既使有钱也花不岀去,学校地处小县城西北一隅,门外只有一家村级代销店,能买到的唯一食品是一种粘着芝麻的条形饼干。有谁花2角钱买四五条饼干,也不能独自一个享受,非得约三、五个老铁一起,你一口我一口吃个干净。那怕只剩一条,揉碎也要平分。</p><p class="ql-block"> 现在,同学圈中,常有人谈起跟某个同学关系时,会自豪地说,我们M兄弟N姐妹,是八拜之交,海枯石烂,永结金兰。你倒不如说,我跟他(她)有一块饼干也要揉碎分着吃,这多带劲!</p><p class="ql-block"> 老师也心疼自已弟子们,碰到星期天',成了家的老师会把同乡学生约到家里,做一顿家乡小吃,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吃着、笑着,既改善了生活,又了却了思乡之情。</p><p class="ql-block"> 我是扶风籍学生,家在扶风与武功(杨陵)的交界处,两地老师约同学吃饭都少不了我。我曾在校长魏志英老师家里吃过杨陵醮水面与武功旗花面,在校党委书记张子健老师家参加过节日聚餐,在文选老师李雪麟家里吃过扶风臊子面,还在班主任陈耀锋老师的老丈人家吃过武功棍棍面。有一次我病了,在医务室挂吊瓶,住在对面的教务主任赵旭老师(教育心理学老师),专门蒸了一碗鸡蛋羹,在病床前一勺一勺喂我吃……几十年过去了,这些情景还历历在目,让我终生难忘。</p> <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学校的灶务终于改进了,这个改进结束了我们农家子弟挨饿的历史,它还缘于我们羞于启口的一件事。</p><p class="ql-block"> 一天下午的活动课上,班里组织了一场蓝球比赛,到吃晚饭时,三两的口粮小伙子们吃到肚里跟没吃一样。晚自习后虽个个饥肠辘辘,但还是坚持来操场散步聊天。息灯铃响后十分钟,操场一片漆黑,我们回宿舍途经操场北边餐厅时,发现餐厅地下室还亮着灯,几个同学大着胆下地下室想探个究竟,一看原来是一个很大的菜窖,里边储存了好多红、白萝卜,白菜,甘兰等常用蔬菜,看窖里没人,我几个不加思索不约而同地用手抓了些红萝卜,塞进衣襟,一溜烟跑回宿舍。</p><p class="ql-block"> 等镇定下来,再看看没有被管理老师发现,把红萝收集到一块,黑灯瞎火在水房洗干净,秘密召集同班男生,共进“夜宵”。</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不便将参与“活动”的同学一一说岀来,因为这些人当中,不乏成功人士,现在有的成了中小学高级教师,有的担任中小学校长,有的成为科级甚至县处级领,有的成为集团老总。虽然事情发生在孩提时代,又有先辈孔老先生说过,窃……不能算偷,但不雅的事还是不说为好。</p><p class="ql-block"> 在其后的一段时间里,相同的事情断断续续在不同的同学身上还继续发生,大家都是受益者,虽恪守秘密,最后还是被伙管科的老师发现了。我们几个始作俑者心里非常紧张,想这种行为至少也要背个警告处分。</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日子,我们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学校的处分决定。</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很平静,像没发生任何事情一样。骑兵团长岀身主管学生纪律的候副校长,见到我们依然和蔼可亲,依然每天迎着朝阳在教学楼前舞太极剑。年轻而帅气的班主任陈耀峰老师,在蓝球场上依旧生龙活虎,依旧在每日傍晚约着热恋中的美丽护士去影院,一遍又一遍地观看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爱情大片《人生》。文选老师李雪麟,新婚燕尔,讲完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后,依旧与语基老师康艳梅手拉着手花前月下,既享受爱情的甜蜜,也践行着对爱的忠诚。</p><p class="ql-block"> 不同的是校领导班子格外忙禄,每天晚上下晚自习到就寝的这段时间,中层以上校领导,深入学生宿舍、操场,与大家谈心,了解我们在校生活学习状况与家庭经济状况。</p><p class="ql-block"> 一切还是那么平静,平静地让我们心理发毛。我们都说,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就等着“于无声处听惊雷”吧!</p><p class="ql-block"> 《告示》终于张贴岀来了,但不是处分,是一张伙管科关于改进灶务工作的通告,内容是在校生用农家自产面粉兑换《机动餐券》的具体办法,机动餐券是主餐券的补充,以加工馒头为主。每缴10斤面粉收取加工费1元,每张机动餐券面值2两馒一个。这样交10斤面粉加上1元钱,可兑换50张机动餐券,也就是50个馒头。我们习惯上把机动餐券简称“机动馍”。它当时也是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凡参与偷红萝卜的同学,愧疚的同时也有些许的成就感,偷萝卜终于“偷”岀了“机动馍”。只不过脸还是一下红到耳根。</p><p class="ql-block"> 学校的这一举措确实英明。武功师范的生源地分布在关中西部渭河平原,这里盛产优质小麦,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已有几年,家家余粮满仓。直接给伙管科交面粉,省去了家长求奶告佛兑换粮票的麻烦,收取加工费也不高,一个小伙子每学期加餐最多50斤面粉,交费5元钱,一般农家完全能够承担。</p><p class="ql-block"> 家里得到消息,便选择最好的优质小麦——小偃6号,先是一粒粒捡去麦子中的杂物草籽,再用清水淘净凉干,然后送到磨坊加工,收岀前几茬最精细的白面粉,生怕学校说自家磨的面不如洋面,辱没了娃娃。有的家长骑自行车跑几十里把面粉送到学校,有的是等学校放假娃回家,返校时先由家长送到车站上车,下车后提前预约好的几个同学接站。就这样农家的优质面粉,源源不断地送到学校伙管科,经过大师傅们精心烹调,变成了色香诱人的白馒头,改善了我们的伙食,也滋润了我们成长。</p> <p class="ql-block"> 这一年,随着物理老师汪源一声“将动而未动”运动力学的讲解,随着音乐老师一首巜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优美旋律,市场经济的春风也吹进了校园。</p><p class="ql-block"> 数学老师李春甲等几位老师的家属在学校停车库办起了第一个小卖部,几位阿姨拉着架子车到处订货,小卖部文具、日常用品、副食、干果等一应俱全,质优价廉,服务热情。</p><p class="ql-block"> 生物老师张文杰在讲蛋白质对人体作用的同时,其爱人在学校办起了第一个小吃摊——武功豆腐脑,一角钱盛一大洋瓷碗,能分岀校外同等价量的两份,估计盈利甚微。</p><p class="ql-block"> 学校喜气临门,师生们开着一辆老北京吉普和一辆解放牌卡车,由尚国强老师指挥着乐队,去三十华里外的杨陵镇,为政治老师刘宽祥迎娶来杨陵二中教英语的美丽妻子蒋明霞,在铜鼓洋号的乐曲中,举办了一场洋气的婚礼。未婚的班主任陈耀锋老师也急得在一旁抓耳挠腮。</p><p class="ql-block"> 刘宽祥老师高兴得合不拢嘴,过来感谢乐队同学时憨厚地说:“你们离开父母不容易,灶上饭菜单调,营养难以保证,你们记住每顿多吃几个机动馍,量变的积累也可以引起质变,多中求营养。”老师三句话不离本行。</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学校灶务有更重大改革,取消了“顿餐制”,改主、副分类的餐券制,机动券归到了主食券系列,“机动馍”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p><p class="ql-block"> 下面几届的学弟学妹恐怕不知道学校伙管史上的“机动餐券”,也不知道什么是“机动馍”,更无人知道我们这些偷吃萝卜的“革命先驱”。</p><p class="ql-block"> 我们前后几届的同学难忘武师“机动馍”,难忘武师老师们!老师们爱生如子的情怀,“润物细无声”教育与感化方式等,奠基了武师学子的优秀品质养成。武师学子难忘武师!</p><p class="ql-block"> 作于2021年6月18日</p><p class="ql-block"> 修改于2023年6月13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