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专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p><p class="ql-block">对于这个观点,作为老师的您肯定义愤填膺,那个专家一定是搬砖的行家吧。让他把10分的学生教到100分试试,教好才怪了!让他把那些智力有欠缺的孩子教教,能教好就算他能行。就是让专家他爷爷来教,估计也教不好。</p><p class="ql-block">一听这句话,我也生气,我也愤愤不平;我也骂,想骂他祖宗八代。这不是给我们老师挖了个大坑吗?估计把我们埋了,上面还得堆个坟堆儿,把我们压着永世不得超生。我不骂他,我还等啥!</p> <p class="ql-block">于是,这个观点常常成为我们老师讳莫如深的疮疤,不揭,长在那里难看;揭,疼。我们也常常在一起讨论,一起恨恨地骂提出这个观点的专家。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见栋梁,不见杂草。</p><p class="ql-block">我怎么才能找到更有力的证据,更高级的观念,更权威的理论,击败,斗倒这个观点,这个给我们老师设难题、提要求、摆姿态专家呢?</p> <p class="ql-block">我自诩爱读书,读书多,特别是文学类和历史类,还常因此沾沾自喜。</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次开会,刘雪松校长忽然问我:“还记得杨绛先生说的一句话吗?”我在脑子里即刻搜索,是杨先生的哪一句话。终不知是哪一句至理名言,以摇头胆怯,低头脸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的浅薄。</p><p class="ql-block">“读书太少,想得太多。”就是这一句。</p><p class="ql-block">哦,原来是这一句啊。这一句我也真不知道。</p><p class="ql-block">多读书,再多想想,或许是解决问题、挑战难题的有效途径。</p> <p class="ql-block">这几年,读书多了,读书杂了,可以说是广泛涉猎,无孔不入啊。读道家,了解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与大道至简;读儒家了解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也理解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读佛家则体悟到"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而且,我此生似无财运,我还买了一本《财神论》,认真读,做批注,看能不能从字里行间找到发点儿小财的奥秘。结果是,对以上门派总结时发现,不外乎——向好,向善,向上。当然,也没发什么财。</p><p class="ql-block">读这类书籍,涉及这些领域,我的心态平和了,内心喜悦了,性子也没有以前那么躁了。我时常静下心来思考,怎么才算遵从规律顺应天道,怎样的教育才是更符合规律的育人之道。</p> <p class="ql-block">此外,也因好奇,读了竺可桢著《天道与人文》,许倬云著《大国霸业的兴废》,南岳著《南渡北归》,冯友兰老先生著《中国哲学简史》,李泽厚著《美的历程》,杨学勤编著《世界简史》,艾里希·弗海姆著《爱的艺术》等。最近刚读了历史著作《越绝书》,似乎对朝代更迭,人才废用有了一些感悟。</p><p class="ql-block">刚刚提到了好奇心,将近花甲之年依然保持着好奇心,估计这就是我长久没有长进的原因,永远学不会老成持重,永远要坚守着原则标准,永远要自己在心里说服自己才可;否则,不委屈,不放弃,不改变。有时连自己都气自己,怎么就长不大,不成熟呢?我也极其理解事缓则圆,事急则丧,过缓则不及,我也知道木强则折,上善若水。可是,“臣妾做不到啊”!</p><p class="ql-block">虽然,我在前面提到自己可以静下一点儿心来了。我知道我的道行不够,还得好好修炼。</p> <p class="ql-block">我是老师,因为需要和兴趣,我读了不少教育类的书籍,包括一些教育大家的专著,从中寻悟一些职业的专气,事业的贵气,自我成长的底气。</p><p class="ql-block">我非常喜欢刘铁芳教授所著的《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这本书以教育哲学的思考介入当下学校教育,抓住“如何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欲求”这一教育的灵魂性问题,展开对学校教育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哲学解读,借以阐发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进而展现好的学校教育的图景及其可能性:学生迷恋着美好事物;教师心向着学生,以成就学生为已任;校长在理念世界中紧盯着学生健全发展的同时,在现实世界中心向着教师;师生共同浸润在自然与人文彼此辉映的校园之中,共同造就蓬勃向上的学校生命气象。 </p><p class="ql-block">这本书坚持人本立场,突出儿童本位,注重生命关怀与文化引领,立足情境解读,以优美的哲思、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把人们带入好的学校教育的理想诉求之中,给今日学校教育注入正能量。</p><p class="ql-block">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对教育满怀期待,理想教育的美丽图景。</p> <p class="ql-block">为探寻教育的真谛,我也阅读国外的教育书籍《芬兰道路》《这就是芬兰教育》《在芬兰中小学课堂观摩研修的365日》,和一本一到十一中刘雪松校长就会赠送的《56号教室的奇迹》。我认真读了,试图找到教育规律的共性。</p><p class="ql-block">我研究教学行为,更研究学习行为,读《学习的本质》《超级记忆术》《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思辨与立场》,当然,我更多的对于学习行为的探究在课堂,在师生交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读书多了果然管用,上一个月我好像顿悟了“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的涵义。而且自从有了新的理解,我就和不同的老师讲我的新发现。</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是我狭隘了,把教好学生仅仅理解成教好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该是教育要符合规律,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发展规律,激发他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迷恋,向学而生,向阳而生,心怀温暖,心生光明,对自己、对国家、对民族,甚至对人类和世界充满自信和希望,让他们能创造幸福,并且有能力享受幸福,守住幸福;教育是让每个孩子遇到更好的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幸福的人,有尊严的人。</p><p class="ql-block">做教育,我们不仅要有爱心,有耐心,更要懂规律,懂科学,平和喜悦,静待花开。刘校长在会上语重心长地说过:“让鱼儿游水,让鸟儿飞翔;不能叫鱼爬树,叫鸡游泳。”也曾说:“桃子不熟,不能摘。”</p> <p class="ql-block">同事坚持说专家就说的是教好考试成绩,不是说规律或者科学,还说我的理解力也太强了。</p><p class="ql-block">我的理解力强吗?</p><p class="ql-block">是我悟得太慢了,居然用了这么多年。</p> <p class="ql-block">我不管专家说这句话时是怎么想的,或许专家曲高和寡,恨铁不成钢;或许专家就是个搬砖的行家。而我对这句话有了自己的理解,我也挺高兴自己多年后会有这样的解读。不管是读书多了,格局大了,还是境界高了,眼界宽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越来越理解了教育的本真,越来越寻找到了教育的真谛。</p><p class="ql-block">亲爱的你,请谈谈你的理解,哈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