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第31集学习心得

云梦飞

<p class="ql-block">  人与人的五伦大道当中都要言而有信,也都要存着信义、道义、恩义来互相付出,互相扶持。那人与人的关系就会非常和乐,非常圆满。提到这个信的问题,会想到在商场上有个说法:无奸不成商。还有一句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真的是这样吗?当我们不确定传言是否正确时,绝对不能乱传,正所谓「知未的,勿轻传」。假如每个生意人都不守信,只有一个人守信,那大家当然是跟守信的人做生意。所以「无奸不成商」是错误的,能骗得了一次,骗得了两次,不可能长久的骗下去,所谓「日久见人心」。而且用奸巧手段,纵使骗到了生意,其实也折掉了自己的福分。所以人与人要讲信,在政府、在商业、在任何的团体都应该取信于人,这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对于小孩的要求,合理的才可以答应,不合理的,父母一定要坚持原则。不然他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会助长孩子的贪心,奢侈、奢靡之气,这样就危害甚大。所以不可以『轻诺』。当父母发现小孩有轻诺的现象,也要给予引导和教导。要引导孩子在答应别人的时候,首先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能力能不能做到,是不是符合学校规定、法律的规定,再答应别人。要从小让孩子建立这样的态度,他才不会轻诺。</p> <p class="ql-block">  成人也决不能轻诺,当别人有求于你,比方说他有急事,有一些紧急状况有求于你,也要稳下心来先把他这件事听清楚。有时候对方很急,他的急又带动了你的心很混乱,很有可能你答应了,事情不如你想象这样,不如你预期,你就很难处理。所以急事还要缓办。而且当对方要找你帮忙,甚至于是跟你一起去做这件事,你也要考虑:第一个他的能力够不够,第二个自己的能力够不够,要看看这一件事情各方的缘分成不成熟。假如不成熟,你就很轻率的答应,到时候你会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就会很尴尬,也会产生一些误会。你本来是好心,到最后可能会很难收拾。我们有善心,还要用理智去判断分析。所以「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p> <p class="ql-block">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讲话吐字要清楚而有力,缓缓道来,要讲的很舒畅、放松。说话不可以太急,每个字都要吐的清清楚楚、不模糊,听的人也就听得很清楚、很舒服,这也避免了让人会错意而造成没必要的误会。</p> <p class="ql-block">  和他人相处不能拿自己的标准,要拿别人可以接受的标准。我们讲话的目是要让别人听而不是自己说,如果别人讲话太快,正好又是要处理的事情,你似懂非懂,你没听清楚又没问就去执行,结果出了偏差,不能怪别人讲得太快,只能怪你没把话听清楚、听明白。所以要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谁交代我们事情,一定要再给他复述一遍,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往往是一句之差,会让整件事重头再来。人生「一寸光阴一寸金」,决不要因为一句言语的疏忽,耗了大家大半的时间,那可就不好。所以要谨慎对待。</p> <p class="ql-block">  『勿急疾,勿模糊』。「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在长辈面前,说话声调要适中,不可以太大声或太小声。「问起对,视勿移」,在和别人讲话的时候眼睛要看对方以示尊重。</p> <p class="ql-block">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彼说长,此说短』。也叫说长道短。俗话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而且人群有一个习惯,他都会逼你靠边站,你到底要在我们这边还是要在那边,所以『不关己,莫闲管』,赶快远离是非之地。因为,来说是非者一定有所目的,一来是要拉拢你,二来要诋毁别人。只要有是非,就会对团体有所伤害,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力,要秉持中庸之道,不选边站,要和气待人,对人宽容包容。</p> <p class="ql-block">  当你在团体当中不两边站而站中间,这个位置非常重要,因为两边必然都有偏颇。而当每一个人自己太偏颇了、太过了,他内心觉得自己有错误。当两边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们站中间必有大用。可以引导他们,真正为别人好绝对不是一味的袒护。因为你常能够指出他的缺点,慢慢他自己印证以后,会对你愈来愈信任。「日久见人心」,他慢慢就能够转化过来。</p> <p class="ql-block">  「攻人之恶毋太严,当思其堪受」。当别人有过失的时候也不要太严苛,要看人家承受不承受得起。而且不是当事人,说不定我们做的时候也有可能犯他同样的过失,所以还是要宽容相待。当我们都没有言语上的争执,对他们是一种牵制力量。在团体当中,只要我们能够不搞是非,能够尽心尽力尽本分,不去做情绪之争,往往可以对团体有一个端正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p> <p class="ql-block">  『见人善,即思齐』看到善的事情,要主动去学习,甚至于主动去帮忙。善是利益他人。《了凡四训》,对于善的判断讲解得非常的透彻,如何立命,「命自我立,福自我求」当我们真正了解规矩,纵使现在人生这一盘棋并不是很好走,如何把它走得有声有色,要看我们的人生智慧跟修炼的功夫。人生不要祈求有一盘好棋让你下,往往好棋会让一个人开始安逸,开始放纵。所以人生盖棺论定是要看你的棋艺,看你人生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读书人问中峰和尚:打人骂人是恶?中峰和尚就说:不见得。假如他打人、骂人是因为要唤醒那个人,一巴掌要把他打醒,这个存心是善的,利益他人,所以也是善。所以一巴掌打下去要确定他能醒,假如不能也不要打,那会结怨。所以学问还是要学得灵活,要伺机而动。 读书人接着又问他:那对人很恭敬、很有礼貌是善?中峰和尚说:那也不一定。假如他的目的是为了升官发财,都为了自己的私欲,那对人的礼敬也是虚伪的,所以也不是善。从中峰和尚的教诲,我们可以明白,判断真善跟假善要从一个人的发心来判断。一念自私自利,纵使再有礼貌也是恶;一念利益众人,纵使是打人骂人也是善的。</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我们可以从「是」跟「非」去判断。古代在孔子时代,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贡,一个叫子路。子贡是大商人常常到其它的国家去做生意。当时鲁国有法律规定,只要在其它的国家,发现鲁国人被卖到其它国家当奴隶,商人可以花钱把同胞赎回,国家再以同样的赎金还给商人。这个规定相当好,带动人民爱护自己的同胞兄弟。有一次子贡赎了人回来,官府要给他钱,因为他太有钱了,他就没拿。这个消息传出,子贡受到所有的人民的称赞。</p> <p class="ql-block">  孔夫子知道后跟子贡说:你这样做不恰当。我们现在鲁国人,穷人占大部分,有钱人占很极少数。假如你今天赎人不拿钱,那其它很穷的人到了其它国家看到自己的国人,他又想到说人家子贡都不拿钱,那我赎回去拿钱好像就比他矮一截了。可是我不拿钱,我可能生活都堪忧。所以他救人的时候就会有顾虑、会有迟疑。假如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因为迟疑没有赎人,那一个人的背后可能又是一个家庭,他可能有小孩、有妻子。所以因为一个人没赎回来,那我们就有过失!所以夫子就跟子贡说:你这么做会有流弊问题。这个流弊就是往后会有不好的影响,可能就有人因为这样而不能回到自己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  子路有一天在路上遇到一个人掉进了水里面快要淹死了。子路非常正义,马上就伸手相助就跳到水里把他救起来。这个人非常感谢子路,高兴得把他的牛就送给子路。子路很欢喜就把牛牵走了。所以一般的人觉得子贡不受赎金是优,子路做了好事还牵着牛走,好像比较劣一等。但是孔子看到子路,就跟子路说:你这样做是对的,往后一定有更多的人看到别人危急都会奋不顾身去救人,因为他们都会体会到善有善报。所以圣人会看问题是站在高处,从全局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在一个点上而已。所以是善还是非善要考虑到往后的影响性。所以当场好像是好的,但是往后的害处很多,这种事也不能做;当场做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人不认同,可是往后会利益相当多人,这种事要做。这是从流弊问题来考虑到善。</p> <p class="ql-block">  古时候有一个宰相叫吕文懿公,他在整个国家的名声非常好,受到人民的尊重。后来辞官回乡,在回乡的路途,遇到了一个喝醉酒的人躺在路中间,他的随从要去把这个喝醉酒的人赶到路旁去。吕文懿公存心仁厚说:我们就绕道好了,不要跟他一般见识。结果没过多久,听到了一个讯息,这个醉汉被判了死刑。当吕文懿公听到这个消息,他就想起当初把路都让给他是错的。因为这个人明明知道宰相来了,他连宰相都敢挡,胆子太大了!而宰相还绕路走,那个醉汉一定想你看连宰相都要让我三分,就会肆无忌惮,愈来愈嚣张,所以之后才犯下死刑之罪。吕文懿公警觉到,当初假如把他送去官府给他处罚处罚,可能他会有所警戒,今天就不至于会犯下这么大的错。所以他存心仁厚是正,但是因为姑息了这个醉汉,所以结果反而不好,这种情况叫正中偏。</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干旱,整个地区都缺米粮,很多的人民就开始擅自抢员外的食物。员外去报告官府,结果官府也没管。员外怕他的米粮被抢光,所以把家里的仆人组织起来,拿着棍子去处罚抢劫的人,抢劫的人有所畏惧,后来没有再作乱。虽然员外想到的是自己的米粮,却让乱民不敢造次。他心里确实不是为了社会大众,但是后来却影响了社会大众,这叫偏中正。所以善也有正有偏。</p> <p class="ql-block">  善也是有半有满,一个女士捐了两文钱,结果住持亲自帮她做回向。后来她入宫当了娘娘,拿了几千两来捐,结果住持只派了他的徒弟帮她回向。因为两文钱是全心全意,这是满善;后面只是把她富贵当中的一点拿来捐,而且心已经不如第一次那样的恭恭敬敬,所以这是半善。有一个报导,一对农夫老夫妇把一生的积蓄统统捐出来,买了一台救护车投入救人的行列当中。所以这一对老夫妇也是做到了满善,全心全意。</p> <p class="ql-block">  善也有大有小。卫仲达有一次睡觉的时候,被阴司把他带到阎罗王那里去,阎罗王说:来,把他的善跟恶的记录搬出来,搬出来秤一秤,看哪里重,哪里轻。结果当把卫仲达的恶都拿出来的时候,几乎可以把一间房子都占满;而善只有像一根筷子一样小小的。所以卫仲达一看很惊讶,他就跟阎罗王说:我才不到四十岁,怎么会有这么多恶?阎罗王说:只要你起心动念是恶是不善,阴间都有记录起来。所以纵使没做,但是你的念头里面常常有恶念,所以才会这么多。结果把它们放上去一秤,那一小小的善录反而比这么多的恶还要重。所以卫仲达自己也很惊讶,就说:那一串到底是什么?后来就把它打开来看,原来那时候朝廷大兴土木,当国君大兴土木,一定会劳民伤财,会让很多家庭妻离子散,因为丈夫都常常不在家,家庭也会很难维持。卫仲达听完后说:我建议的这件事,皇上并没有接纳,那怎么也算是善?阎罗王说:你这一念是为了千千万万的人民着想,所以这个善非常的大。所以善的大小最重要的在我们的心念。当我们了解到如何去判断善,才能够「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p> <p class="ql-block">   在《了凡四训》把善归纳成十件事:第一件事「爱敬存心」。学习《弟子规》就可以做到爱敬存心。第二个「敬重尊长」,在家尊敬父母,在公司尊敬上司。在学校应该尊敬校长,尊敬教育官员。要尊敬自己政府的领导人,绝对不可以大肆批评,这样也是对国家政府领导人不敬。三「与人为善」。</p> <p class="ql-block">  四、「劝人为善」。「在成人的世界里面,人们不会听你说什么,人们会看你做什么」。因为成人比较固执,你用讲的不见得讲得动,他要眼见为凭,不然你只用讲的,他说:你跟我也差不多,你也没资格讲我。所以大半都要用身劝,用立身行道去感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