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学习服务学生 <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22日星期一,在二年一班讲了《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例5。课前数学组成员进行了集体备课。我把自己的备课思路做了说明,针对一些疑问达成组内共识。组长陈思琴老师提出课件首页班级8个孩子的图片是否能用于课堂。我用在了课前复习,起到了激趣和衔接作用。</p> <p class="ql-block">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p><p class="ql-block">1.我根据书上的例题改编了一道复习题:“烘焙小组做了有22块蛋黄酥,要求平均每个盒子装4块,能装几个盒子?还剩几块?”让学生自主完成,并说明理由。意在与例题的“最大””至少’做为比较。师:平均每个盒子装4块,是不是每个盒子必须装4块?生:是。师:所有的都装盒子吗?生:不是。</p> <p class="ql-block"> 要求学习单上完成复习题。想看看全体同学已学知识的掌握,并指名说是怎么做的。学生普遍做的非常好,说的也很好。虽说做的很快很好,但学习单上列式计算做,还写“答”感觉时间在这儿用的多了些,也许口头回答更好一些。</p><p class="ql-block"> 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课堂学什么,怎么学。</p> <p class="ql-block">二、审读题意,探究新知</p><p class="ql-block"> 1.出示例5:“例5烘焙小组做了22块蛋黄酥,要装到盒子里。每个盒子最多装4块,他们至少要准备多少个盒子?”重点理解“最多装4块”和“至少”的意思。</p><p class="ql-block">第一学程:学习任务(一)怎样列式计算。 </p><p class="ql-block">出示学法指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学:学习单上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互学:交流。为什么这样解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 展学: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邀请</span></p><p class="ql-block">其他同学补充或质疑。</p><p class="ql-block"> 在自学环节我对“每个最多装4块”和“至少”做了启发。与复习题相比这是都要装盒里。要满足两个条件:“最多4块”“至少”。</p><p class="ql-block"> 2.拿出学习单,认真审题试着做一做。(完成上面的流程。)事先没与学生讲明要听数学课,只是早自习让班主任告知学生准备听课的板凳。事后听学生说还认为要听语文课呢,突然听了数学课。感觉自己没给学生心理准备时间。</p> <p class="ql-block"> 几个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但开始看到有两个学优生缺一步“商加一”我有点着急,感觉点一点就通就没有准备盒装、袋装学具,也可以说过于相信了解决问题能力了。点了一点五个学优生都做对了。三个慢点的学生通过了个别点播。</p><p class="ql-block"> 想想开始不会做也很正常,毕竟是较为特殊的新内容。孩子们平时小组展学很好,这次让从蒙古族学校新来的小朋友第一个展学,虽说没有原生说的好,但感觉已经可以了。</p><p class="ql-block"> 总结这一环节,感觉对慢生考虑的少了一些,总感觉他们一点就会(学优生)。用学具辅助会好些。</p> <p class="ql-block">三、结果检验,梳理强化</p><p class="ql-block"> 课堂检测题与例题相似,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孩子们一直认真听课努力学习,大多做的非常好,两个学习较慢的学生还需进一步指导。本节课完成了所有的教学任务,完成了教学目标。课前备学生稍有忽略慢生,这是以后课堂教学要特别注意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课后领导和老师给了中肯的评价,我会虚心接受并在教学上用心。挖掘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不断“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