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飞奔的列车,驶过祖国的大地。跨过大河,穿越山岭,把最需要的物资送到全国各地,把无数的人流送到四面八方。铁路是祖国建设的大动脉,列车是大循环中的动能,是活跃国民经济和国计民生的最重要的保证。</p> <p class="ql-block"> 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初,从珍宝岛事件之后,由于国际关系紧张,全军都开展了备战工作。尤其是我国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战备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我们连队奉命进入北京西山,接受新的警卫任务。</p> <p class="ql-block"> 这里地广人稀,四处都是高山峻岭。站在山坡上向前望去,远山峰峦叠翠,近山郁郁葱葱,一条蜿蜒的铁路, 通过高架桥穿过宽阔的河道和深凹的山谷, 面对一座又一座的山洞一会儿隐身于洞内,一会儿从另一个山洞出口露出影踪。</p> <p class="ql-block"> 一辆辆火车从这里穿过,火车行驶过程中有时候汽笛长鸣,巨大的声响,顺着铁路线在山谷中久久回荡。机车头顶烟囱中冒出了滚滚浓烟,随着火车的不断行驶。拉出了长长的烟龙。</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国铁路线上奔跑的都是这种蒸汽机车,据说是一个英国叫瓦特的科学家发明了蒸汽机,引起了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蒸汽机车确实有很强的牵引力,在由东向西上行的时候,随着地势高度的提升,蒸汽机车的锅炉一定要保证足够的添煤量,整列火车像一头凶猛的野兽,喘着粗气一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 火车通过之后,仿佛雁过留声,撒下了长长的烟雾,慢慢的向铁路两边散去。在山风的吹动下,很快烟消云散,无声无息地消失在铁路两旁。</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环保意识,不觉得烟雾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包括城市的火车站,平原上的铁路,似乎过往的火车并没有对当地的空气污染产生大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每天我们在深山里迎日出,送日落。看火车走过后留下的烟雾,在蓝天白云之间画出一道道的水墨画的笔痕。而我们的生活却与火车喷出的烟雾产生了联系。</p> <p class="ql-block"> 火车行驶产生的烟雾,可以在大自然中回归于无形,然而在山洞中却是另一番情景。机车喷出的浓雾在山洞里无法消散,仅仅依靠山洞进出口排烟,根本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火车运行的时候,车轮在行驶过程中带起一阵阵的风,好像吸尘器作用一般,形成一股强烈的气流,卷走铁轨和枕木上的烟灰。</p> <p class="ql-block"> 封锁在山洞内的烟雾,在洞顶盘旋,逐渐顺着洞壁向两侧缓缓飘落,沉积在山洞两侧的人行道上。</p> <p class="ql-block"> 山洞两侧的人行道上,堆积了半尺多厚的煤灰。发现了这个问题,大家十分高兴。在大山里,交通运输不便,部队生活用煤成本较高。警卫部队实际上早就采取各种办法,解决生活用煤问题,北京警卫部队的各个军营,冬季取暖基本都用煤矸石,除了解决各地矿山的废料处理困难。也降低了日常生活成本。</p> <p class="ql-block"> 长期无人问津的山洞里的煤灰,无疑成为西山里的可靠的燃料资源。煤灰呈黑灰色,灰色是它曾经燃烧过的标志,黑色表明尽管曾经燃烧过却没有完全燃尽。厚厚的煤灰,并不是人们想象的粉末状态,而是像沙子一样的微小颗粒。表面松软,微粒分布均匀。每一次列车经过都会留下一层薄薄烟尘,半尺多厚的烟灰,都是经过时光的日积月累。</p> <p class="ql-block"> 从山洞中取煤灰,最重要的环节是安全问题。列车像一条一往无前的铁龙,它那摧枯拉朽的力量,无人可以抗拒。即使发现了前方的安全问题,巨大的惯性 在刹车之后仍然具备泰山压顶之力。</p> <p class="ql-block"> 在洞口安排安全员,一旦发现驶来的车辆,立即鸣笛报警。进洞的人员立即紧靠墙壁站立,严禁人员在铁路上行走,一切活动限制在人行道范围之内。</p> <p class="ql-block"> 进山洞人员一次只许两人,他们出来之后再允许第二组人进去。战士们着装不得带军帽,两人用手抬筐,不能用扁担之类。撮煤灰用铁皮撮箕,不能带长把,防止长的棍棒在火车经过时发生意外。</p> <p class="ql-block"> 等到列车刚刚通过,这时是进山洞的最佳选择。两辆列车之间总会留下一定的时间间隙,所以也是最安全的时机。于是两名战士先冲进洞内,迅速装满一筐煤灰,抬起来就像洞口方向飞奔。经过常年“暗无天日”的煤灰,走出洞口,露出了重见晴天的灿烂。山谷的风阵阵吹来,煤灰开始随风飞扬,而在战士们奔跑的颠簸中,煤灰也纷纷扬扬洒落一地。</p> <p class="ql-block"> 这种办法看起来有点儿事倍功半,于是撤下筐子,换成麻袋。装了满满一麻袋,一般装粮食的麻袋可以装200斤左右的稻谷,但装满煤灰却轻飘飘的,只有一二十斤。战士们提起麻袋就可以健步如飞,很快装满煤灰的麻袋就堆集成山。</p> <p class="ql-block"> 在把麻袋运回营房的路上,每人肩上扛两个麻袋。远远看去。不知就里者还暗暗惊叹战士们天生神力。其实两个麻袋加到一起的重量不过三四十斤。战士们扛着两个麻袋在山路上像划过的流星般快步前进,与满山的青翠融为一体,犹如伴着彩云飞。</p> <p class="ql-block"> 在营房前面的广场上。开始和泥拓胚。煤灰毕竟过于松散,而且没有粘合力,一定要掺入一些黄土,才能粘合成胚。煤胚厚5cm,长40cm。宽20cm。大约与农家盖房子所用的土坯大小相似。其实这个尺寸,并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定,大大小小,完全根据当时所用工具的尺寸。</p> <p class="ql-block"> 煤胚在烈日的照耀下,在山风的吹动下,很快就被晾干,然后就可以收集保存。那些沉积在山洞里的煤灰,经历了热火的考验。吸收了日光的精华,沐浴了山风的洗礼,终于可以贡献出它们生命的光华。</p> <p class="ql-block"> 这种燃料用起来极其方便,一张废报纸点火就可以把它引燃。燃烧之后,火焰很快升起,做饭快捷而方便。而且它的好处还在于燃尽之后留下很少的残灰。真正做到蜡炬成灰泪始干,留下的只是黄土的残留。</p> <p class="ql-block"> 在北京西山执勤的一年中,这样的燃料与我们为伴,既利用了废料,清除了垃圾,又在寒冬里为我们送来了温暖,日常生活中为我们送来了温馨。</p> <p class="ql-block"> 而这一切只能留在我的记忆里,而且是一去不复返的记忆。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铁路交通得到长足的发展,普通铁路和高铁交织在一起。昔日的蒸汽机车早已远离了我们的视线,成为了历史的遗迹,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突飞猛进。</p> <p class="ql-block"> 时代的列车永远飞驰在路上。承载我们向更高、更美、更辉煌的明天前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取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