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如果旅行来江苏镇江,都会把“三山一津”作为首选。这“一津”,就是西津渡。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称“金陵渡”。位于城区西北部云台山麓,北濒长江,西起玉山,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走进西津渡古街,全长约1000米,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十分厚重,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了解西津渡,要先知道永嘉南渡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公元307年-公元311年)。北方汉人为了躲避战乱纷纷举家族南下,一个家族动辄几百上千人,这大批南渡的民众,大大的改变了南方地区的文化习俗生产等等这就是永嘉南渡的故事。而这大批民众登录地就是西津渡。</p> <p class="ql-block">在西津渡东入口处,可见英国领事馆旧址。这是座19世纪后半叶的拱券廊式建筑,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根据不平等的《天津条约》,镇江云台山下沿江一带被划为英租界,1864在这里修建了英国领事馆。1927年北伐军兵临镇江,镇江人民收回了英租界,结束了英帝国主义在镇江享有的特权。</p> <p class="ql-block">英国领事馆系欧洲古典建筑演变而来,也称“东印度式”建筑,是一组由五幢房子组成的建筑群。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主体二层,局部三层,墙壁用青砖夹红砖叠砌而成,勾白色灯草缝,钢质黑色瓦楞屋面。</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走进小码头古街,犹如穿梭在一条历史长河,阅尽镇江的人文和兴衰。</p> <p class="ql-block">踩着石板路,一边是山崖,一边是领事馆的内院,可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厚重。转过弧形弯路,眼前一亮,一个拱门出现在路端。</p> <p class="ql-block">拱门的后面是一石塔,在朝阳映射下,漝漝生辉。</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元代建造的过街石塔。据专家考证,为元武宗海山皇帝命建造元大都白塔寺工匠刘高主持建造。石塔塔基的东西两面都刻有“昭关”两个字,故称“昭关石塔”,也有人称之观音洞喇嘛塔或瓶塔。昭关石塔高约5米,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过街塔一般建在交通要道的重要部位,它的出现给信佛礼佛的人开了方便之门,礼佛的人不用进庙焚香跪拜,只需从塔下走过。从塔下经过一次,就算向佛行了一次顶礼。</p> <p class="ql-block">昭关石塔塔座分为两层,以“亚”字叠涩法凿成,塔座上有一个复莲座,塔身偏圆,呈瓶状。再向上是亚字形塔颈,又有一个复莲花座,再上面是十三天和仰莲瓣座,仰莲瓣座上有法轮,法轮背部刻有八宝饰纹,塔顶呈瓶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修工程中的重大发现:在石塔的塔心室里,意外地发现了两个“曼荼罗”。这两个铜片上的曼荼罗共有九个观音和九个黄财神菩萨,那九个黄财神菩萨手中还抓了九只吐宝鼠。在佛教里面,老鼠是看守金库的,抓住了金库的门卫——老鼠也就是抓到了钱财,抓到了发财的机会。在昭关石塔里发现的这两个元代曼荼罗,在国内实属罕见。有关专家据此认为,应将昭关石塔和曼荼罗定为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昭关塔的旁边是观音洞。相传有一天大慈大悲的观世音途经镇江,目睹了江面上船毁人亡的惨烈一幕,于是伸出援手,将挣扎在波涛中的遇难者救上了岸。人们感念于观世音菩萨的恩德,在昭关石塔旁的山体上凿成了观音洞,表达了人们祈祷平安的一种美好愿望。观音洞始建于宋朝,清咸丰九年(1859)重新作了修葺。观音洞的洞门外有一个三层的铜鼎,洞口上方有一块石额,上面刻有“观音洞”三个字,为宜兴陈任旸所书。</p> <p class="ql-block">昭关塔的另一边是救生会,始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3)。事实上,救生会的创立要追溯到宋代,救生会就是济渡救生的意思。隋唐以前,镇江江面宽40多里,到唐代时还有20多里宽。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就留下了“江风白浪起,愁煞渡头人”的诗句。每每风起浪涌,船工和渡客的呼救之声令人惊心动魄,船毁人亡事件时有发生。由于西津渡特殊的交通位置和军事地位,到了宋代,当时的镇江郡守蔡洸在西津渡创设了救生会。清代后期,镇江和扬州的绅士发起成立了京口救生会、瓜洲救生会和焦山救生会总局,专门从事义务打捞沉船和救生会事宜。</p> <p class="ql-block">走过昭关塔,就是小镇的钟亭。与一般的钟亭不一样,位居山腰古街中间的上下行路口处,楼内一古钟高悬。</p> <p class="ql-block">沿着古街一路往西,街道两边楼阁鳞次栉比。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遗迹,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栏一律油漆成朱红色,给人以“飞阁流丹”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在离观音洞不远的地方,有紫阳洞和铁柱宫遗址两处道教胜迹。紫阳洞是因为宋代道教金月派著名人物张紫阳真人曾在此居住,后人在这里供奉他,取名紫阳洞。铁柱宫又称为铁柱行宫,因供奉两晋道教明派“许祖”许逊真人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可见路边一亭,名曰“待渡亭”。</p> <p class="ql-block">“待渡亭”,顾名思义是来往行人在此候船或登岸处。相传也是乾隆帝钓鱼的地方。后由于河道变迁,待渡亭已远离古渡三百多米以外了。</p> <p class="ql-block">但当年这里可是文人墨客青睐的“网红打卡地”,李白、孟浩然、张祜、王安石、苏轼、米芾、陆游、马可· 波罗等名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也留下了他们的不朽诗篇。宋熙宁元年 (1068) 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次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一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p> <p class="ql-block">古街上一路走下来,可见四道石券门,额上分别题刻着:“飞阁流丹”、“层峦耸翠”、“共渡慈航”、“同登觉路”。仿佛在告诉人们西津渡是宗教与世俗、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之地,是一部令人回味无穷的历史长卷。</p> <p class="ql-block">由于长江航运的发达,镇江成为了一个水运枢纽,这条古街可谓繁华似锦。从待渡亭下行一直到现在的长江路,在这短短的几百米的古街上分布着数百家各式店铺,形成西津古街的商业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与世界通商开放。作为通商口岸,又有了“银码头”的美誉,这里成为了镇江的黄金地段。</p> <p class="ql-block">可见山下既有十九世纪英美等国建造的西洋风格建筑群,也有中西合璧的“民国式商业与公舍”建筑,还有许多中国传统的民居建筑。整个街区呈现出多元化、融合化的建筑特征。</p> <p class="ql-block">这里原有的亚细亚火油公司、税务司公馆、工部局巡捕房等建筑,已作为一个时代的历史传承,列为了文物保护单位。而街区内其它形形色色餐厅茶吧,经修复完善,再现了昔日的风采,令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下得山来,回头再眺望这个藏于山中的古街,朋友告诉我,这座不起眼的小山更有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智慧之山。相传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曹操率百万精兵强将南下,孙权和刘备的联军总共不过五万人,形势十分危急。据说就是在这座山顶的亭子里,两位传奇人物从容地商量着对策。 他们约定各自在自己的手心里写一个字,以决定对付曹操的策略。当他们亮开手掌时,掌心里不谋而合地都写着一个“火”字。于是,历史的长卷里就有了一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火烧赤壁”。这两位传奇人物就是诸葛亮和周瑜。因此,这座小山就叫“算山”,这座亭子就叫“算亭”。当时山上长满了泽蒜,人们又习惯上称之为“蒜山”。</p> <p class="ql-block">不到古码头感觉没到西津渡,不过它已远离古街,被一条宽敞大道隔离。走近遗址,有一牌楼耸立岸边,只有它还能让人追怀当年这里熙熙攘攘的情景。</p><p class="ql-block">再见了,西津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