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一锅教育的“石头汤”——南阳市菱角池小学小池塘论坛纪(第58期)

南阳市菱角池小学 刘婉玉

<p class="ql-block">  6月12日,杨孝柳老师在周一例会上为我们分享了《我想和你走近一点》。在她的分享中,我们发现了解孩子、走近孩子、与孩子共情的新视角。</p> <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的矛盾,大多源于不共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陌生人保留善意,但在自己的伴侣和孩子面前,却把口无遮拦当成“真性情”和“为你好”。再小的孩子也需要顾及对方的尊严,我们不能把语言变为“暴力”,伤人伤己。我们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与孩子产生共情。并对他们的反应作出恰当回应,这样就会避免很多矛盾,更好的了解孩子。</p> <p class="ql-block">  在一档综艺《考不好,没关系?》里,家长和孩子进行角色互换,家长当学生参加考试冲关,孩子则变成家长在一旁陪考观战。在面对大人做不好的情况时,他们最想做的,就是模仿大人的方式,一一还回去。那些回答中的训斥、讽刺、惩罚,就是他们日常学习生活中所经历的。这档综艺让家长们主动去反思自己平时对待孩子的方式,认识到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才能将心比心。</p> <p class="ql-block">  即便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也常常会陷入误区,认为自己是受损方,而造成矛盾升级。要做到真正的换位思考,一定是把孩子当作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而不是嘴上时时都是“为你好”,言语上却处处“捅刀子”。</p> <p class="ql-block">  如何换位思考,才能与孩子共情呢?第一,我们要学会观察,留意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然后清楚地表达观察的结果;第二,要具体地表达感受,越具体越好。需要注意的是,表达感受,而不是宣泄情绪;第三,说出原因,是什么让你有了这些感受;第四,提出具体要求,针对观察的结果,提出具体且可行的要求,越明确越好。</p> <p class="ql-block">  孩子需要的是一份理解和共情,接纳与鼓励,不是所谓的“刀子嘴”以及自以为是的“为你好”。只要你愿意去理解孩子、肯定孩子、支持孩子,用温暖的语言抚慰他,再倔强、叛逆的孩子都会被融化,再内向、自卑的孩子都会被照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