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这个周末我也遇到了孩子不好好完成“作业”的冲突。<br> 我购买了一本迪斯尼的数独贴纸书给孩子,说好每天完成一页,但这个周末出状况了。孩子卡在了一个5x5的题目上,而且怎么都解不出来,甚至要全部擦掉重写。<br> 最后孩子因为做题的挫折和我的施压气哭了,边哭边吼:“你只关心题目对不对,并不关心我。”而我将孩子反复出错归因于做题过程中心不在焉,最后失去耐心气炸了。同时孩子爸爸因为我们消极暴躁的对话也气得冲出来把习题撕毁了。所有情绪都在习题撕成碎片后按下暂停!</h3> <h3>一、生气不要紧!按下积极暂停,浇凉水冷静反思。<br> 冲突的关键点就在我把反复出错归因在孩子不专心上。<br></h3> <h3><br>二、不是说好关注解决问题吗?!按下重启按钮,调整思维。<br><br>(一)面对问题,应该归因于可直接调整的具体行动,例如:<br>1. 因页面涂改太多干扰判断?<br>解决策略就是先擦干净再写。<br>2. 因焦急而忘记了解题策略?<br>解决策略先合上习题,一起回忆解题策略。<br>3. 因反复出错的挫败感失去信心?<br>解决策略就是给自己定一个可行的激励目标,消灭这道题就去吃一口雪糕。<br>启动求助锦囊,请家长帮助找到错误源头。<br>按下暂停按钮,抱抱鼓励,言语支持,妈妈坐在身旁陪我。<br></h3> <h3>集合全宇宙奥特曼,助我解题!</h3> <h3>(二)要有信心!帮助孩子在错误中学习。<br>1.共情回应<br>“你一定很焦急、愤怒,甚至有点灰心”,“我能体会你的感受”。家长的共情给孩子恰到好处的安慰。<br>2. 求助?只要孩子需要,父母一定给回应。回应的目的是让孩子相信:你的体验比题目结果更重要。<br>3. 实现感受的转换,从挫败感转向掌控感。<br>例如:<br>我可以掌控随时消除错误答案;<br>我可以掌控随时尝试另一个方法;<br>我可以掌控完成后给自己嘉奖;<br>我可以掌控给这道题的难度评级;<br>我可以掌控暂停、求助和重启。<br>4. 一句鼓励的话嘉许自己:<br>我注意到自己在挑战难题时越来越有勇气。<br>这么难的题目,我经过努力最终做对了,我欣赏自己的坚持!<br>我相信自己再遇到同样的难题,一样可以克服。<br></h3> <h3>父母是最佳的合伙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