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各位老师,欢迎来到“名师优课赏析”,让我们走进名师,感受名师课堂的艺术与教学智慧,共赏、共享、共议,一起交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是本期的优课推荐人俞老师。</p> <p class="ql-block"> 本期我推荐的是徐长青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徐长青,著名特级教师,教育硕士。他34年如一日,坚守在教育实践的田野中,潜心简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他先后出版《简约教学艺术》、《徐长青小学数学教学思与行》等多部专著,并走上中国教育电视台《东方名家》栏目。</p> <p class="ql-block"> 《乘法分配律》这一课是运算定律中的一个重点,其意义的理解及灵活应用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p> <p class="ql-block"> 一、口算引入、激活经验</p><p class="ql-block"> 开课先复习计算,学生口述12×3的口算方法,与本节课所学的乘法分配律构建了知识联系,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数形结合、总结规律</p><p class="ql-block"> 徐老师从美丽的校园入手,通过解决学校大楼平面图的占地面积问题,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小长方形面积之和与整个大长方形面积相等,使学生感受计算面积再相加与先算总长再乘宽这两种方法之间是有联系的,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a+b)×c = a×c+b×c。</p> <p class="ql-block"> 三、握手游戏、突破难点</p><p class="ql-block"> 徐老师创设了一个生活化问题情境:“20年过去了,两位同学去探望老师,进门后分别与学生握手。”一个个穿越时空的小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轻松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c老师分别与a、b同学握手,周到又公平,形象地得到(a+b)×c=a×c+b×c,学生直观感受“分别”握手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 c老师只和b同学握手,学生告诉老师,应一视同仁,都要握手,由于“不公平”,可以清晰看出式子不成立。</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 多位同学一起看望老师,老师与大家一一握手,又进一步拓展乘法分配律不局限于两个数与一个数相乘,加深了学生对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巩固练习、辨析规律</p><p class="ql-block"> 徐老师出手便是精华,选择的都是高频错题,对于不确定的题目,学生没有人云亦云,而是认真思考,积极验证,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教学设计的环环相扣,通过直观的情境演绎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抽象的公式,揭示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徐老师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做到简约而不简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徐长青老师的课堂,用心聆听,课后欢迎您的分享。</p>